傻眼!忘送禮金新郎再請客 那些婚禮引發的“奇葩”事
是的是的,重慶南坪的裴先生今天火了,剛剛才辦完婚禮的他立馬又組織了一場只有四位同學的聚會。這場聚會菜還沒上齊,人卻跑了一半,其余的人則邊吃邊沉默,最后同學還放話“以后再也不會聯系”,這是咋回事?
宋樵與幾位同學就參加了這場“最尷尬的鴻門宴”,本以為是老同學聚會,到達現場互相一問呢,才知道被邀請的人都是沒去參加裴先生婚禮又漏送禮金的。宋樵表示,“整個吃飯過程太尷尬了,感覺像在受罰。”而率先走掉的另一位同學則直接表態,“錢送到了,以后不會聯系了,我以后婚禮也不需要他還禮。”
“禮金”那些事 參加婚禮也鬧心
老同學結婚、同事結婚、同行結婚……一出社會才知道,最怕的就是收到“紅色炸彈”,隨著結婚禮金的水漲船高,隨之而來也出現了不少“奇葩”事。
女子婉拒參加婚禮 卻被通知“禮金可匯來”
張小姐曾通過社交網站分享自己的遭遇,自己的一位學妹在五月份被一位八九年沒有聯系過的高中同學邀請出席婚禮。那位學妹因為當時沒空,就委婉拒絕了,沒想到在婚禮后,學妹卻收到對方傳來要禮金的信息,甚至還問學妹“禮金用匯的方式ok嗎?”
女子結婚收完禮金后先退同學群再拉黑未婚好友
居住在沙市的王小姐也遇到這么一件奇葩事!她和幾位同學給多年未聯系的同學婷婷送完結婚禮金并參加了婷婷的婚禮后,該同學竟然退出同學群,還將一群送了禮金的好友全部拉黑了。王小姐分析,這些被拉黑的同學中,很多都還沒有結婚,婷婷這么做很有可能是“躲避”未來可能發生的“回禮”。
男子兩次幫上司墊付禮金 糾結是否提醒其還錢
家住渝中區的陳旭和上司江平關系不錯,有時喝醉了,彼此還稱兄道弟。陳旭說,同事結婚,江平沒時間去,就請他幫忙帶禮金。第一次帶了500元。事后,江平沒再提這事。以為江平事多忘了,陳旭沒放在心上:“就當幫領導墊了。第二次,又有同事結婚,“我打電話提醒他,他說有事,請我再幫忙帶一次。”陳旭說,這次,江平主動提出,回頭把上次帶的禮錢一起補上。沒想到,這次和上次一樣,事后,江平仍沒提禮金的事。
看了這些事兒,不得不說像龍哥這樣的年輕人還是圖樣圖森破,世界那么大,奇葩事兒原來這么多!
為此,龍哥專門采訪了一些網友,原來,婚禮上的這些事兒,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碰不到。
網友@二木說“我的婚禮上竟然收到過假錢!幫我們寫賬的是老公同事,負責銀行金庫管理工作,當場就識破了……”
龍哥吐槽:看來驗鈔機的確應該成為婚禮上的標配。
網友@酥酥米表示,“我收到過同學的群發邀請,他和我不在一個年級,只是大學說話過不超過10句話的關系,微信說他還會舉辦兩場婚禮,喊我可以選擇任一一場參加。”
龍哥吐槽:等龍哥結婚的時候,在每個省市都辦一場,讓全國各地的同學都來!
網友@熊愛說,“一位不熟的老同學打電話來說要結婚了,我實在沒時間就婉拒了。沒想到他對我說,同學的情分到了就好,還發來了支付寶賬號,并附上了建議價——2688元。”
龍哥吐槽:2688!關系一般的都是這個價,好朋友難道要送他一輛車?
婚禮也可以這么玩兒 有人不收禮金
上面盤點了這么多有關婚禮和禮金的奇葩事兒,你也許會問了,婚禮難道就一定要收禮金嗎?我任性,不收禮金行不行?行!當然可以,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不收禮金,婚禮照樣可以精彩。龍哥為他們贊一個!
看世界女教師大婚 結婚不收禮只收書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今年4月,顧少強老師因這封“史上最具情懷辭職信”走紅。她的婚禮也是這樣特別而有情懷,婚禮簡單到沒儀式,連結婚戒指也沒買,也沒有雙方家人參加,主要是和四面八方趕來的朋友們小聚一下,聊聊,喝喝酒。除此之外,她的婚禮不要紅包,只要書。顧老師說,她已收到上百本圖書,還有美國的朋友寄來的。
杭州小伙結婚辦節儉婚禮 電話通知“不收禮”
“記得來參加我婚禮哦,千萬別帶紅包。”婚前,杭州小駱挨個給小伙伴打去電話,千叮嚀萬囑咐,就一件事:婚禮不隨禮。小駱說,“如果收禮了,人情本上可以寫滿N多頁,這些欠著的以后還得一個個去還,太累了,所以我跟朋友說,要是真朋友,就體貼我,別給我添麻煩了,哈哈。”
重慶小夫妻結婚不收禮金 參加婚宴者還可拿紅包
有一對重慶小夫妻結婚卻不收禮金,反倒是去參加婚宴的人可以領紅包。原來這是因為他們結婚當天有很多親友不能到場,怕婚禮冷場,所以誠邀陌生網友到現場力挺,同時也避免了預定好的婚宴浪費。
人情和禮金如何兼顧?看看他們怎么處理
家住渝中區的呂小姐每月至少要收到2份婚禮請帖,她告訴記者,雖然誰都不想得罪,但的確得學會拒絕,實在不想參加的婚禮宴席她不會去,“送禮金只是一種禮尚往來的行為,給了對方到時候還會還回來。覺得關系真的很一般的我也不用去,自己結婚的時候也不請他就好了,沒必要給自己太大的經濟和心理負擔。總不能為了不傷‘感情’,傷了‘荷包’。”
在南坪上班的何小姐曾遇到朋友結婚不能到場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她選擇了發一個微信紅包給對方,“那個朋友和我確實很久沒見了,不過以前我們關系挺好的,我在她婚禮當天給她包了一個微信紅包。不過,不是所有我去不了的婚禮都會這么做,也是要看關系的。”
從送禮者的角度來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懂得拒絕或忽視一些不必要的“人情”交流,學會省下不必要的禮金。而對于發喜帖的人來說,更需要懂得在發喜帖的時候要有“自知之明”,不能用“紅色炸彈”把“人情往來”逼到死胡同里。
重慶市心理學會會員、倫敦大學心理學博士陳志林表示,人際關系中,“沉默的禮金”確實會讓彼此間的交往陷入尷尬。一般來說,漏送者都會找機會補上,不過像文章中開頭提到的裴先生這種做法顯然是擔心漏送者一忘到底,采取請“二道客”方式強勢收禮金,這樣的做法是用一種尷尬趕走另一種尷尬,剩下的仍然是尷尬的人際關系。
陳志林建議,遇到“沉默的禮金”,最好辦法就是放寬心,等漏送者自己補送。如果漏送者一忘到底,關系好的朋友,可以找機會私下提醒,或者干脆來個糊涂到底。
資料來源:重慶晚報、荊楚網、大河報
整理:蘇楨淇、李倩倩、胡月、劉佳雯、王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