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力保453萬人脫貧 百萬移民難度堪比三峽工程移民
中新社南寧1月26日電 (鐘建珊 林艷華)“廣西目前還有453萬貧困人口,其中需要移民人數達100多萬,要在未來5年內實現全部搬遷,難度堪比三峽工程移民。”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在廣西“兩會”上表示。
根據中共十八大部署,“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采取精準扶貧攻堅方式讓7000余萬貧困人口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少數民族省份廣西,仍有貧困人口近500萬,且大多分布在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后區域,扶貧、脫貧任務尤為艱巨。“精準扶貧”成為本次廣西“兩會”與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一個焦點。
彭清華表示,在廣西扶貧最后“沖刺”階段需直面的難題之一是逾百萬的貧困人口移民。“中國當年為建設三峽工程,花了十幾年時間才完成130萬人口遷移。相較之下,廣西要在5年內搬遷百余萬人口,難度可想而知。”
為幫助廣西扶貧,中國國家層面在今后5年將安排600億元人民幣資金用于貧困移民搬遷。彭清華指出,上述資金僅能保障移民搬遷新居建設,此為“治標”;移民后續生計發展仍需通過低保兜底和發展教育、產業等措施“治本”。
廣西政協常委、民建廣西區委主任委員錢學明認為,拔除“窮根”需以教育強本,針對廣西留守兒童及貧困人口因生計無法繼續高等教育問題,建議官方推出“新市民”住房政策,為移民在城鎮購房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外流技術熟練的農民工回流參與當地經濟建設,關注后代成長及教育。
本次廣西“兩會”港澳與會人士對扶貧問題頗為關注,普遍建議官方改善貧困地區醫療、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呼吁港澳企業與廣西貧困地區結成幫扶對子,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同時挖掘當地特色農業、傳統工藝等,利用電商平臺培育產業。
根據廣西民政部門扶貧計劃,2016-2020年,廣西將推行“互聯網+扶貧”模式,建立貧困人口數據庫,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精準識別貧困對象,全面實現貧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兜底”。
廣西生態資源優越,境內有25個“中國長壽之鄉”,數量為中國各省(區)之最。廣西官方表示,至2020年,廣西將扶持550個貧困村打造為風情小鎮,通過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帶動80萬人脫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