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漁燈節巧打生態牌 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中新網大連2月20日電 (記者 楊毅)2月20日正值農歷正月十三,大連長海縣千名漁民走向大連大長山島,舉行盛大的祭海儀式,祈求新的一年魚蝦滿倉、全家平安。
20日下午,大連長海縣一片歡樂繁忙的景象。傍晚時分,海島百姓以家庭為單位來到位于大長山島祈福園內海神娘娘像前,祭拜、許愿、祈禱……海面上,星星點點的海燈在一片祝福聲中,順著潮汐緩緩向深海駛去。
大連市民崔國寶走出家門來到祈福園內,一邊上香一邊默念著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今年他特地用雪弗板自制了一艘環保漁燈,并命名為“環衛1號”。崔國寶告訴記者,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喚起大家的環保意識。“現在的海燈為了漂得更遠、亮得更久,經常使用一些泡沫、塑料、電池等不可降解的材質,這些東西對大海會造成污染。”
在祈福園內,記者看到,各種自制的或購買來的各式漁燈受到當地民眾親睞,有木質的,也有可以降解的紙質的,大多數漁燈也以蠟燭照明取代了污染水域環境的電池燈。與此同時,相對以往祈福時到處可以聽到的鞭炮聲,今年卻是一片清凈。
“現在大家更加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更加珍惜藍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大連長海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海島燃放鞭炮的數量呈逐年下降的態勢,“少放一掛鞭,節能又環保”已成為時尚廣告令海島百姓耳熟能詳。
據了解,漂放海燈民俗已成為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態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今,每年的漁家祈福舊俗已演變成為具有濃郁環保理念的海島文化新民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