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擴容” 保障河西走廊生態安全
中新網蘭州2月21日電 (記者 馮志軍)受連年風沙和上游來水泥沙淤積影響,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紅崖山水庫近年面臨著泥沙淤積和水庫調蓄困難等嚴峻挑戰。為保護民勤綠洲乃至整個河西走廊的生態安全,甘肅官方于近日啟動了紅崖山水庫加高擴建工程。
記者21日從甘肅省水利部門獲悉,此次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實施水庫清淤670萬立方米,對東、西壩適當加高培厚,對泄洪閘、輸水洞、溢洪道等主要建筑物進行改擴建,在庫尾增設防護堤并對浸沒區進行墊高處理,在水庫周邊栽植防風固沙林帶1757畝。
由于石羊河流域過去過度開發,下游的民勤綠洲是甘肅河西走廊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處于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包圍之中,為中國北方四大沙塵暴策源地之一。始建于1958年的紅崖山水庫距民勤縣城約30公里,是當地唯一的地表水調蓄工程,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若不是紅崖山水庫阻隔,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將在此完成“握手”,民勤可能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甘肅省水利部門一位工作人員此前表示,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每年快速向綠洲逼近,而紅崖山水庫成為橫在兩大沙漠之間的一道堅固屏障。
近年來,已兼具蓄水灌溉、防洪調控、水產養殖和旅游開發等功能的紅崖山水庫調蓄能力嚴重不足。據官方實測,目前該水庫淤積量達3318萬立方米,占總庫容的三分之一。加之庫床抬高,庫面蒸發增大,興利庫容減少,水庫調蓄面臨嚴峻挑戰。
作為中國政府確定的全國172項重大節水供水水利工程之一,其主要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實施后,水庫規模由中型上升至大型,總庫容由現狀的0.99億立方米增加到1.48億立方米,可有效提高水庫調度調蓄能力,緩解上游來水與灌區需水矛盾,并有效治理風沙入庫等。
甘肅省水利部門表示,紅崖山水庫加高擴建工程將顯著提升蓄水效益和調蓄能力,鞏固提升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保障民勤綠洲永續生存和武威乃至河西地區生態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