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朋友圈賣假奢侈品 被罰款九萬還要判刑
朋友圈賣假奢侈品罰款九萬還要判刑
微信朋友圈里不少人在賣奢侈品,但這些奢侈品是真的嗎?昨日,渝北區法院透露,一名男子招聘員工在微信朋友圈及高檔樓盤開實體店,售賣假知名奢侈品被判刑。
2014年1月至10月,被告人冷某先后在江北區、渝北區等地開設外貿服飾店,并通過實體店和朋友圈銷售手表、皮具、服裝、鞋、飾品等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2014年10月、11月,工商部門接到舉報后在渝北區某高檔小區、江北等地冷某開設的外貿服飾店查獲大量假貨,涉及20余個知名奢侈品牌。經價格認證鑒定,這些查獲的商品按照標價或者已查清的實際銷售價格共計18萬余元。
法院認為,被告人冷某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尚未銷售的假冒注冊商標商品價值18萬余元,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法院判決,被告人冷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9萬元。
重慶晚報記者 唐中明
警方提醒:手機支付十大壞習慣易蝕財
重慶晚報訊 上周apple Pay正式開通,各大手機支付平臺以及商家開勝利新一輪補貼優惠活動,針對越來越多市民使用手機支付,重慶警方日前發布了手機支付的十個壞習慣,提醒大家防止信息外泄造成財產損失。
一是見二維碼就掃。如果里面含木馬病毒,你手機的信息可就被別人盜取了。這個問題在時下的手機支付中比較普遍;二是不設手機屏保密碼。這樣誰拿著你的手機都能看,毫無隱私;三是跳過APP用手機瀏覽器購物,瀏覽器購物和支付容易出現釣魚網站;四是應用程序退出不徹底,還在后臺運行;五是不加辨別免費蹭網購物。免費的午餐沒那么好吃,公共WiFi隱患多分分鐘盜你個人信息。建議在外想上網還是多充一些流量包;六是藍牙保持開啟狀態,智能手機會通過藍牙傳播病毒,還有就是別人通過藍牙間諜軟件可以看你的電話本、信息、文件、修改你的音量、替你撥號;七是淘汰手機時不徹底刪除私人信息。舊手機不處理就賣,里面的個人信息會被拿到你手機的人知曉利用;八是下載山寨軟件。看見應用就下,是個不好的習慣。最好是選擇大型應用商店下載APP,最起碼不會出現木馬病毒;九是手機上存儲敏感信息;十是隨意點擊手機短信鏈接。
重慶晚報記者 萬里 實習生 梁嗣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