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貞豐:布依刺繡讓留守婦女繡出幸福“新生活”
中新網貞豐3月2日電 題:貴州貞豐:布依刺繡讓留守婦女繡出幸?!靶律睢?/p>
作者 楊云 劉鵬
“2016年以來,我一直不停的接到北京、廣州、貴陽等地商家的訂單,預計今年創收1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辟F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雙乳峰景區內,布依刺繡傳承人王鳳告訴中新網記者,這比從前外出打工收入穩定多了,時間也自由多了。
王鳳手工刺繡坊的刺繡產品具有民族特色濃厚、色彩鮮艷亮麗、產品質量好等優點,受臺灣、北京等海內外游客的青睞,市場銷售潛力較大。
刺繡是布依族婦女的一種手工藝術,在布依族地區普遍盛行。布依族刺繡歷史悠久,明弘治年間《貴州圖經新志》有布依婦女“腹下系五彩挑花方幅,如綬”的記載,說明布依族刺繡在明代就已盛行,而且相當精致。
“布依族刺繡大多源于布依族人的生產生活,刺繡的藝術靈感來源于生產生活的各個地方?!蓖貘P告訴記者,“都說蘇杭刺繡工藝精湛,其實布依族刺繡一樣栩栩如生,當你走在布依族村寨的大街小巷,你就會發現,布依族的刺繡豐富多彩,精致美觀,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民族藝術品。”
2014年,王鳳的一件繡品被來到貞豐旅游的臺灣客商以三萬元人民幣價格買走,這給予了她很大信心。此后,王鳳的繡品不斷被北京、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游客、客商買走,更有企業登門拜訪,批量訂購繡品。
看到傳統布依民族繡品的巨大市場潛力,王鳳決心要打造一個布依刺繡傳承基地,讓身邊的布依姐妹通過刺繡走上富裕路,讓“布依繡”花開五湖四海。
為此,她制訂了市場開發計劃:一方面要出純手工的布依刺繡精品,保證古老的布依刺繡技藝得到原汁原味的傳承,滿足高端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還要走規?;?、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生產中低端特色產品,進入普通百姓生活,做大市場。
“傳承民族技藝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使命?!蓖貘P說,“為確保布依手工刺繡質量,培訓更多的布依繡娘,我開辦了手工刺繡培訓班。手工刺繡坊組織當地布依族婦女利用農閑時間、晚上進行培訓,并以‘作坊+訂單+培訓繡娘+生產’的方式制作布依手工刺繡產品,帶領當地農村布依婦女勞動致富?!?/p>
“做繡品可以讓留守婦女變繡女,留守同樣能賺錢養家。”王鳳告訴記者,未來要找能人來幫忙,召集鄉村刺繡高手培訓留守兒童和婦女,逐步實現培訓、生產、銷售一條龍的生產營銷模式。
已經可以獨立出貨的梁小青曾經和很多布依族婦女一樣,過去的生活只是做家務、帶孩子。如今她的技藝已被廣州客商認可,成為其布依繡品供應者之一。她說:“小時候跟母親學過,但沒有學精,現在經過專門的培訓,不僅把丟失10多年的手藝揀了回來,還能掙錢,平均一個月有2500多元,也能像男人一樣掙錢養家了。”
貞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蒙立勝介紹說,貞豐很多布依族婦女都有刺繡蠟染的絕活,許多村莊家家有紡車、人人是繡娘。讓貞豐繡娘適應市場,幫助她們以針為筆、以線為墨,“繡”出美好的布依人家幸?!靶律睢?。
自2013年開始,貴州省各級婦聯組織實施“錦繡計劃”項目,對繡娘骨干進行培訓,帶動在農村地區的16萬繡娘開展手工業刺繡蠟染培訓,并計劃帶動50萬婦女從事特色手工產業,帶動125萬人脫貧。
專家表示,“錦繡計劃”不僅有利于傳承民族文化,還可以促進婦女增收致富,在促進貴州傳統民族手工業發展,弘揚少數民族厚重的歷史文化,促進少數民族繡女在家就業,改善老人空巢、兒童留守的鄉村現狀。
“布依刺繡改變的不僅僅是留守婦女的生活方式?!蓖貘P說,培訓技能不但能讓婦女幫助家庭脫貧致富,還能讓布依民族特色繡品“聲名遠播”,一舉多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