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洞庭湖的16只麋鹿,每一步都在冒險
中新網岳陽3月3日電 題:野放洞庭湖的16只麋鹿,每一步都在冒險
作者 楊湘徽
3月3日,在第三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這一天,在國家林業局、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主導下,16只來自江蘇大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江蘇大豐”)的麋鹿放歸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雖然,近些年來麋鹿一直受到重點保護,但在它們的基因里仍然保留著對老虎的恐懼,對人類的恐懼。它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流亡百年后,麋鹿重歸洞庭棲居地
3月3日上午10時30分,君山后湖。麋鹿兩米多高的圍欄被打開,那鐵柵欄挪動的聲音驚得它們擠到離工作人員最遠的一角。但是,很快,它們發現了出路,在雄性麋鹿的帶領下有節奏地飛奔出去,兩分鐘后便消失在枯黃的蘆葦叢中。
它們躲藏的這塊土地曾是其祖先的樂土。
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洞庭湖沿線水草肥美,人煙稀少,岳陽一帶筑有“東麋城,西麋城”,戰國時期的《墨子·公輸》里有更加明確的記載:“荊(楚國)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
這種盛況從戰國持續到唐代以后。但隨著人類對其生存環境的掠奪,加上大肆捕殺,在距今約120-140年前,包括洞庭湖麋鹿在內的中國野生麋鹿最終絕跡——“絕跡的地點是長江口附近沿海地區”。洞庭湖近六千平方公里的濕地上,麋鹿的奔跑聲、呦鳴聲無跡可尋。
而遠在英國倫敦以北20公里的烏邦寺(WoburnAbbey)公爵莊園里,放養著貝福特公爵從歐洲各地高價搜購來的18頭麋鹿,這成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年世界僅存的麋鹿數量。
1985年,在世界動物保護組織的協調下,英國政府無償向中國提供種群,麋鹿在百年之后重回故土。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江蘇大豐、湖北石首、河南原陽4處麋鹿繁育基地,麋鹿總數量增至4000多頭。但均處于半散放或圈養狀態。
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部分麋鹿渡過長江到達洞庭湖,從此一直在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蘆葦沼澤地繁衍生息,目前生息種群已在100頭左右,成為全國最大的沒有人工干預的野生麋鹿種群。
“那是洪水帶來的意外驚喜,說明洞庭湖仍然適合麋鹿棲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長沙項目辦公室主任蔣勇表示,對瀕危動物最好的保護便是將其放回自然,讓它們成為自然生態鏈中的一環。“對于個體而言,它們在洞庭湖的每一步仍具有冒險性,但放在保護瀕危物種的大方向來講,它們的每一步都具有科學探索的價值。”
蔣勇心中有擔心、有期望。
野放的麋鹿將面臨哪些威脅
這次人工野化的16只麋鹿,5雄11雌,是從江蘇大豐2800多頭麋鹿里挑選出來的年輕體壯的、健康的。“它們來自3個半散養的群體,在零下15攝氏度至三十八九攝氏度里都生活過,能適應這里的氣候。”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任孫大明觀察完洞庭湖濕地后放下了心,“洞庭湖的自然環境比江蘇大豐還要好,麋鹿的適應能力很強,生存下來應該沒問題。”
此時,周圍透綠的青草成片成片,延伸到遠方。洞庭湖龐大的水域、寬廣的灘涂,以及苔草、蘆葦、菖蒲、三蕊柳等植被,將來都會成為這些麋鹿的美食。據WWF粗略統計,洞庭湖濕地有100多種可供麋鹿享用的食物。
但美食的背后是潛在的消化系統紊亂。這四天來,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此進行混合喂養,用洞庭湖的水草拌著從江蘇大豐帶來的青貯飼料一起喂食。
但是,這些野放的麋鹿即將迎來更大的考驗。春夏之交時,雄鹿會在自己的身上涂泥,角上掛草,來彰顯自己的實力,因為,麋鹿爭霸賽將如期舉行。這是動物界不變的自然選擇。新來的雄鹿需要在爭搶配偶時與土著鹿王進行較量,獲得交配權,才能實現種群交流。
半散養的雄鹿有人工投食的玉米全株,以及豆粕來過冬,并不需要去靠長距離的遷徙去獲取生存,而且保護區內也不存在天敵,那么它們能否敵得過自然野化的土著麋鹿,在洞庭湖濕地獲得立足之地?
“我們做過一個實驗,將老虎的糞便、以及錄取的聲音放到麋鹿活動的區域,發現它們會警覺、會害怕,說明它們的基因里仍保留有對老虎的恐懼。”孫大明倒不擔心洞庭湖會冒出像老虎這樣的天敵。不過,血吸蟲、洪水會成為它們的潛在威脅。
最大的威脅仍是人。“麋鹿見人就躲,在江蘇大豐,我們的保護區里都無人居住,它們不會受到人類干擾。這次到了洞庭湖濕地,它們可能會毀壞當地人的菜地,當地人也可能因為保護自己去傷害麋鹿,出現相互干擾。”
安裝GPS跟蹤,健全麋鹿活動信息
但是,我們需要冒這個險,來糾正我們百年前所犯的錯誤。
麋鹿在受到侵擾時會敏捷地尋找出路,人類在千年歷史中將麋鹿逼進瀕危后,開始重新保護,并希望通過此次的人工野化來摸索出一條保護瀕危動物的出路來。
此次野放的麋鹿裝上了最新的GPS定位系統。
“原來的監測只是對麋鹿活動范圍的把握,它們在哪些邊界活動,當地環境對它們有無干擾等,而他們的病理、生理變化過去是無法監測到的。”蔣勇介紹,1998年自然野化的麋鹿已成功克服了夏季洞庭湖的高水位帶來的生存困難,選擇了短距離遷移:當洞庭湖水位上漲,棲息地淹沒,鹿群越過防洪大堤,在臨湖的葦地、山林、農田、果園等處棲息,它們在洞庭湖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
但是,過去監測的空白導致對動物遷徙路徑、遷徙通道以及遷徙中的種群特征信息猶如馬賽克一樣失真、錯雜,沒能準確、完整地建立重點保護區域。此次安裝的GPS將能實時追蹤麋鹿的活動軌跡,為研究麋鹿種群的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環境需求提供一手資料。
麋鹿飛奔而去,留下自己的生命足跡。接下來的日子充滿兇險,雖不確定,但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