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在南海大秀軍力意欲何為
4月6日,日本《產經新聞》頭版頭條報道,負責領導和指揮日本海上軍事力量的“海上幕僚監部”已于4月5日宣布,將派遣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型直升機護衛艦“伊勢”號前往南海地區,參加本月中旬由印度尼西亞海軍主辦的多國聯合演習。
與此同時,據日本共同社4月5日從日本防衛省有關人士處獲悉,海上自衛隊正在就“伊勢”號本月下旬首次停靠面朝南海的菲律賓呂宋島蘇比克灣并與美、菲兩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一事進行協調。而實際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有明”號和“瀨戶霧”號護衛艦以及“親潮”號潛艇已經于4月3日進入了蘇比克港。
針對日本向南海地區調動軍力的這一系列舉動,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直言不諱地指出,日本政府意在展現日菲關系得到加強,以制衡中國。一貫秉持右翼價值觀的《產經新聞》更是在其社論中赤裸裸地叫囂,日本“絕不能容忍”中國在南海的行動。由于菲律賓等南海事務相關國家的勢力不足以與中國相對抗,因此為了對菲律賓、越南等國給予“鼓勵”,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已經在南海地區采取一系列“作戰行動”之后,日本自衛隊也必須在南海“顯示存在感”。
此次即將前往南海地區的“伊勢”號盡管被日本海上自衛隊十分“謙虛”地稱為“大型直升機搭載護衛艦”。但如果按照國際上較為通行的標準來劃分,“伊勢”號實際上是當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旗下的準航空母艦之一。該艦全長197米、寬33米,具有航空母艦標志性的“全通型甲板”,可以同時起降4架大型軍用直升機。其強大的反潛、偵察、警戒和監視能力不僅在日本海上自衛隊中屈指可數,在世界范圍內也處于領先地位。同時,自艦首貫穿至艦尾的“全通型甲板”還使得“伊勢”號具備了在未來搭載短距垂直起降型固定翼戰斗機的能力。屆時,該艦將瞬間變身為一艘攻防兼備的、地地道道的航空母艦。
日本海上自衛隊顯然也對“伊勢”號的能力充滿自信。據《產經新聞》援引海上自衛隊官員的話稱,與派遣普通的護衛艦相比,派遣“伊勢”號前往南海這一舉動“更加意味深長”。并且,如果將派遣“伊勢”號與此前派遣“親潮”號潛艇的舉動結合起來看,無疑是對中國發出了“極為嚴厲的信號”。
按照計劃,此前已經進入蘇比克港的“有明”號和“瀨戶霧”號兩艦于4月6日出港后,將穿過南海駛向越南金蘭灣。至于“親潮”號潛艇的去向,日本媒體并未披露。其是否將在與“伊勢”號會合后,共同實施下一步行動,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如上述海上自衛隊官員所言,日本自衛隊讓潛艇和準航空母艦同時出現在南海地區,已經足以對在該海域中國主權范圍內執行任務的所有中方艦船的安全構成威脅和挑戰。
七十多年前,日本海軍的潛艇和航空母艦曾經在南海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不過,這些鋼鐵猛獸最終給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自身帶來了什么,人們應該還記憶猶新。七十多年過去,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和準航空母艦又開始在南海“顯示存在”了。從當年的“共存共榮”到如今的“自由航行”,口號還是一樣響亮,幌子還是一樣漂亮。看來,是有必要再次提醒一下日本和某些健忘的國家:長長記性吧,千萬別好了傷疤忘了疼!
(本報駐東京記者 謝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