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劉宏前些天碰上了一件煩心事:家門口一家建材廠粉塵污染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
“只要廠里機器一運轉,就有一陣一陣的粉塵飄出來。廠里的物料露天堆放,什么環保措施也沒有,地面上堆積起厚厚一層粉塵,家里窗戶根本不敢開。”劉宏說,和朋友聊起這事,有人推薦了12369微信舉報。
抱著試試的心態,劉宏在微信上進行了舉報,利用手機拍照、上傳,將污染情況實時記錄并作為證據提交至微信舉報平臺,就像發條朋友圈一樣。
“本來以為舉報會石沉大海,結果很快就有了進展,我對處理結果很滿意。”劉宏告訴記者,建材廠整修了機器,外堆的物料清收入庫,還有工作人員做了回訪。
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運行的“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自去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起正式上線。很多人通過這個微信平臺舉報環境問題,并得到了解決。
查處污染更加高效透明
省去了層層轉辦的手續,辦理時效、查處力度明顯提升
截至目前,環保微信舉報已覆蓋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和地市,以及40%以上區縣。“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超過9.6萬人,全國共收到各類舉報事項23883件,辦結21416件。
微信舉報平臺分為4個層級:環境保護部——省級環保部門——市級環保部門——縣級環保部門。環境保護部負責全國微信舉報平臺的統籌、監督、指導以及維護、技術支持;省級環保部門負責行政區內微信舉報工作的組織實施、監督、指導和信息公開;地市級、縣級環保部門則負責行政區內微信舉報的具體辦理和信息公開工作。
“電話舉報、網絡舉報需要逐級反映,手續繁瑣,效率低下。”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副調研員李小婧說,微信舉報平臺則不同,只要舉報信息發送到平臺,從縣級環保部門到環境保護部,都能在第一時間同時看到舉報內容,省去了層層轉辦的手續,辦理時效、查處力度都有明顯提升。群眾能隨時通過微信查到舉報案件的辦理情況,查處流程更加透明。
從2015年各地辦理微信舉報的情況來看,在收到的13719件舉報中,絕大部分的微信舉報可以在2天內決定是否受理。微信舉報的辦結時限為2個月,絕大多數舉報能夠在要求時限內辦結,平均辦理天數為30天,與其他類型舉報的辦結時間相比,微信舉報的辦結周期縮短了一半。
“由于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地方受理的傳統方式舉報,環保部是無法掌握的。”李小婧說,微信舉報平臺的開通,打破了“信息孤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12369微信舉報平臺具有開創性意義,一方面,微信舉報有聲音、有圖片,真實性強,極大地方便了公眾參與;另一方面,微信由第三方公司運營,這將污染制造者、環保部門置于社會監督之下。
“12369環保舉報”微信公眾號上線后,因界面友好、易操作、受理速度快、辦理過程公開的優勢,獲得公眾認可。前不久,這個平臺獲得騰訊公司評選的2015年度微信最受歡迎公共服務獎。
舉報人可給辦理情況打分
發現群眾集中舉報的熱點問題,環保部將進行督辦
平臺工作人員以今年2月份受理的一起舉報為例,向記者講述了微信舉報平臺的工作流程。
2月1日,微信舉報平臺受理的一起舉報稱,山東東營一家化工廠排放大量黑煙。2日,辦理單位東營市環保局派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一條生產線處于調試階段,運行不穩定,東營市環保局責令該公司立即停止生產活動,設備調試完成前不允許開工生產。3日,辦結情況錄入微信舉報平臺。4日,督辦單位山東省環保廳給予這起舉報處理“優秀”評價。
這起舉報從受理到辦結僅用了3天時間,并且整個處理過程都通過微信向舉報人推送,舉報人可以給辦理情況打分。通過群眾感受和上級監督兩個不同角度綜合評價辦理情況,能促進問題盡快解決。
環保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副主任馬建華介紹,目前,應急中心已將環保微信舉報和“12369”環保電話舉報熱線數據提交到環保部大數據整合平臺,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目前,應急中心正在研究通過微信舉報時間、地點、舉報人數、舉報頻次等要素,發現群眾關心的環保熱點問題以及污染舉報的規律。比如,涉及黑臭水體污染的舉報集中在北京、哈爾濱、上海、福州、安徽東部、湖北江西交界處、江西中南部等地區,夜間施工噪聲擾民問題在各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
針對重復舉報、集中舉報,微信舉報平臺上一幅標注了污染舉報點位的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群眾舉報集中的區域。在某地,密密麻麻的舉報點位幾乎連成了一片。 將該地區放大,即可發現舉報集中分布在山東濟南恒大城和周靳郭新苑兩個居民小區內。從微信舉報系統管理平臺中調取的舉報信息顯示,這些舉報都是反映山東濟南球墨鑄造廠排放煙塵和噪聲污染問題。對這類集中舉報反映的問題,環保部將進行督辦。
對于非環保職能類的舉報,地方環保部門可以打印群眾舉報情況并移交移送相關部門。微信舉報開通以來,北京、河北等21省已將300余件不屬于環保部門職能的舉報件,移交給相關部門。
所有舉報都將納入微信舉報平臺
平臺功能在不斷完善,希望更多公眾成為環保監督員
近一年的運行過程中,應急中心一直在優化微信舉報平臺的工作流程,完善其功能。
去年7月23日,平臺舉報量異常增多。一查,原來是四川彭州石化項目突發環境事件,兩根煙囪冒出火焰和濃煙。應急中心緊急聯系當地環保部門,督促處理并做好信息公開。第二天,舉報平息。這件事,讓微信舉報運營平臺的工作人員感慨良多:要做到信息更透明,處置更高效,很多工作要聯動、要改進。
李小婧介紹,除了找出自身工作的差距并盡快彌補,應急中心還借“外腦”來改進工作。騰訊公司的專業人士建議增加污染分類選擇,同時給出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幫助公眾了解環境污染的分類,又可以減少無效舉報,提高舉報受理效率。
群眾反映,從受理到辦結之間周期過長,“外腦”同樣給出了建設性意見:增加辦理流程狀態提示,將執法過程公開,讓公眾了解環保部門要做哪些工作,也便于他們監督。
為保障微信舉報平臺平穩運行,環保部將加強監管各地微信舉報辦理和答復情況,將發現的問題及時通知當地環保部門,對群眾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的環保問題通報地方政府,同時督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部門加強對行政區內微信舉報辦理情況的監管。
馬建華介紹,應急中心正在制定方案,將所有的環保舉報,都納入到微信舉報平臺。
“讓每一部手機都成為一個移動監控點,每一名公眾都是一位環保監督員。”這是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對微信舉報平臺的期望。
舉報污染,需要注意啥
微信舉報
第一步:關注微信公眾號“12369環保舉報”,或者在微信錢包中,點擊城市服務,在政務辦事欄點擊環保舉報;
第二步:點擊我要舉報,選擇相應環境污染分類,利用手機定位和拍照功能,拍照上傳,實時記錄污染情況并提交至微信舉報平臺;
第三步:點擊舉報查詢,查詢舉報受理情況;
第四步:舉報辦結后,對辦理情況進行打分。
電話舉報
12369是全國統一的環保舉報熱線電話。如本地電話直接撥打12369,接通的將是當地環保部門;本地電話若想撥打外地環保部門的12369熱線電話,需要加區號。撥打010—12369,接通的將是環保部相關單位。
看到污染時,可拍照留下證據。撥通12369后,向接線員說清楚所舉報的污染事件的時間、地點、排污情況等。可留下自己的電話,以便環保部門回復處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