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酒店遇襲事件”背后的安全細節
2016年4月3日,外地來京辦事的女孩彎彎(化名)在其入住的北京朝陽區酒仙橋北路望京798和頤酒店4層,被陌生男子跟蹤后強行拖拽、撕扯。彎彎大力反抗,高聲呼救良久,終被圍觀群眾出手救助,逃過一劫。
此事被曝光后,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那么,對于女性而言,獨自一人入住酒店或外出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筆者以此事件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筆者認為,這個事件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辦理入住階段。據彎彎所言,她是4月1日入住的,其余細節并未提及,從酒店的選擇上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二是深夜乘梯階段。4月3日晚11點,彎彎回到酒店,在需要刷卡升降的電梯隨其他人上至四層,其中也包括后來的犯罪嫌疑人。三是遭遇劫持階段。在3分30秒的監控視頻中,彎彎下梯后在電梯口翻找房卡,陌生男子上前問:“你住在哪個房間?”彎彎回答:“我不認識你,我住哪里和你也沒關系。”
在這起事件中,有三類不同身份的主體:⒈犯罪嫌疑人李某。即視頻中的黑衣男子,系卡片招嫖介紹賣淫團伙成員,因誤認受害人為“同行”,以為她正在“搶生意”,為了“給她一個教訓”,對其進行捂嘴、掐脖子、扯頭發等一系列動作,其間還騰出一只手來打電話與同伙聯系,在遭遇圍觀者出手解救彎彎后,落荒而逃。⒉受害人彎彎。自救措施值得點贊:奮力反抗,高聲呼救,同時試圖撥打電話報警;在被拖拽時蹲在地上,誓死不從,終于脫身。⒊“第三人”,即男服務員、女房客。(1)男服務員:第一位到場的“第三人”,在旁邊觀察良久后,在嫌疑人將受害人向電梯口拖拽時出手救助。(2)女房客:第二位到場的“第三人”,被呼救聲吸引過來,在電梯口抓住了受害人的手腕,助其擺脫嫌疑人的拖拽。
古語云:“防禍于先而不致于后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焉可等閑視之。”強調的就是“犯罪預防”或者是“被害預防”的重要性,在本事件的三個階段,都有一些安全細節值得大家關注:
■入住篇
入住之前“三觀察”
為確保安全,應在入住前做到:
一是觀察酒店地址:做好計劃,提前在網上做好擬入住酒店的安全評估,搜索相關評價,若不涉及報銷,可提前在線支付,一方面縮短辦理入住時間,另一方面,防止因攜帶大量現金而被不法分子盯上;抵達后,注意觀察其周邊交通、照明情況,服務、安保人員的盡職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數;外出時,攜帶或用手機拍攝酒店名片,防止醉酒后或迷路時無法說清酒店名稱或地址。
二是觀察逃生路線:熟悉走廊與房間內的逃生路線圖,必要時用手機拍照留存,以備不時之需。
三是觀察房間陳設:檢查房間內的設備、設施是否完備、切實可用,包括電話、茶杯、茶壺、淋浴、衣柜等,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更換,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糾紛;檢查有無偷拍設備,防止泄露隱私。
夜半三更把門插
休息時,使用安全鏈、鎖緊閉房門,關閉窗戶,不輕易給陌生人開門。
活學活用障眼法
臨時離開時,制造屋內有人的假象,一是掛上“請勿打擾”的吊牌;二是緊閉窗簾,塞堵貓眼,防止窺視;三是將門縫里塞入的小廣告清除到門外。
生人騷擾叫警察
遇到陌生人叫門時,先通過貓眼查看,確認對方身份;若不見人影,可通知前臺,請服務員前來查看;如遇反復騷擾,可報警求助,切勿貿然開門,導致被害。
■乘梯篇
⒈位置:乘坐需要刷卡升降的電梯時,事先準備好房卡;獨自乘梯時,站在電梯按鈕旁邊,面向對方或用電梯壁反光進行觀察。
⒉應對:遭遇騷擾或襲擊時,用手按下所有按鈕,按動報警按鈕或打落報警電話,大聲呼救,合理運用各種手段,盡量掙脫,切勿戀戰。
■遇劫篇
在開闊地帶或偏僻路段遭遇劫匪時不要貿然呼救,可盡力將財物向其后方拋擲,同時加速反向逃離,待脫險后馬上報警。在巷道、走廊等相對密閉空間遇襲時,可及時高聲呼救;同時,采取蹲姿或就地翻滾,大大增加對方的劫持難度。
求救有三個要求:
⒈指向明確
一是“對象”明確,二是“要求”明確,三是“賞格”明確。即選擇某個對象,具體說出自己的要求,并告知對方救助自己會帶來的好處。
大多數圍觀者往往因為不明就里或事不關己,不愿或不知道該怎樣施以援手。結合本案例,被害人如果對男服務員這樣說:“大哥,他要劫持我,快抓住我的手,救我!”類似這樣大聲呼救,一定會事半功倍。
⒉內容巧妙
內容選擇要巧妙,可選擇“著火了”等內容吸引他人注意,增加獲救概率。
⒊方式靈活
可采用破壞自己或他人財物,按動火警按鈕,高聲呼喊及踢踹物品從而發出較大聲響,撥打報警電話等多種方式,千方百計,逃出生天。
(黃冬、何炬松,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