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經造成35人遇難,受傷人員已經被送到附近的醫院進行救治,大客車的司機已被警方控制。高速公路、旅游大巴,一起交通事故,為何會造成如此慘重的人員傷亡?
解說:
大巴起火,車門為何不開?車窗為何關閉?安全錘又在哪里?司機為什么最先逃生?
記者:
沒有安全錘嗎?
宜鳳高速特大交通事故幸存者 資曉萍:
沒有沒看到,就是有一個人說了,把那個滅火器,拿滅火器來砸。
解說:
《新聞1+1》今日關注:大巴著火,乘客為何沒有自救機會?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昨天上午十點二十在湖南宜鳳高速宜章縣境內發生了一起大巴車發生了交通事故之后,然后撞倒了隔離欄上起火。先看一下事發現場的一些場景,那么為了能夠看到現場發生了什么?幾秒鐘的畫面我們做反復播放的這樣一個處理。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幾秒鐘的畫面看到,起火的后車輛正在冒出滾滾的濃煙,而且看到油箱漏油,地面上清晰的可以看到,車輛行駛的軌跡。再來看看現場的這些人,在畫面的最左側,沿著隔離帶可以看有一個人正在跑向鏡頭的方向,這應該是一個旅客,在逃離的過程中通過動作你可以感受到他的這種驚慌失措,而且他的衣物掉落,他還摔倒了。再來看畫面的正中央有一個正在橫穿馬路的人,他非常急,邊跑還邊回頭張望。再看遠處車輛的旁邊有一個穿著白色衣物的人,他正在揮手靠近車輛,看起來他是在想辦法再救人,但是在這個時候,車箱已經被濃煙淹沒了,那么畫面的最右側是兩個,應該是兩位民警扶著一位傷者逃離現場,傷者也是一瘸一拐,這樣幾秒鐘的畫面可以看到現場的那種危機的程度,這場事故截止到目前我們可以看一下,事故造成的是35人遇難,13人受傷,好,今天我們就來關注這樣的一起交通事故。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有可能導致這樣的一起事故發生?另外從這樣的一起事故我們能夠吸取的經驗又是什么?一起來關注。
(播放短片)
解說:
昨天早上8點,湖南耒陽市神龍廣場,一輛載著57人,車牌號為湘D94396的大巴車由此出發,準備前往200公里以外的郴州宜章縣莽山森林公園。車上的乘客都是參加耒陽市一個戶外組織發起的一日游項目,原計劃當天返回。然而,在該車出發兩個多小時,行駛到宜鳳高速北往南34公里處時,也就是在上午的10點20左右,該大巴車突然撞上高速公路中間隔離帶,隨后,客車起火。
資曉萍:
當時我們坐在車上也不知道發生什么情況?就聽到一聲砰就這么一聲,車子就亂道了,車子就是一拐一拐的,剎車一直沒有踩住,就是一斜一斜的一百多米才停了車。
解說:
按照資曉萍的描述,該大巴車發生撞擊后,既沒有出現翻覆,也沒有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而是慢慢停了下來。但是,就是這樣一起車禍,卻造成了35人死亡,19人受傷的特別重大交通事故。目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有6名是重癥傷員,其中2人情況危急。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 李云峰:
一個是90%的燒傷,三度到四度的燒傷,另外一個是60%的燒傷。我們現在是一個抗休克治療,這個階段過了以后主要是感染的控制,因為燒傷面積大,而且年紀也偏大,還有一個病人有糖尿病的基礎病,很容易造成感染。
解說:
為什么大巴會突然撞到高速護欄?為什么車輛會突然起火?而且在起火之后,35名死亡的乘客是因為什么原因無法獲得逃生機會?據一些傷員回憶,大巴起火后,司機是第一個逃生的人,而在他跳車前,他沒有及時打開這輛大巴車唯一的車門。
資曉萍:
門就沒打開,就打開了窗戶,司機就下來了,然后導游也下去了,車里亂得一塌糊涂,哭的哭叫的叫,后來你擠我踩,從這么寬的一個玻璃逃生,一車人就是這么(擠),到后來火越來越大了,大概跳了九個人不知道幾個人,就沒辦法下來了,下不來了,火已經好大好大了,不是分的計算是秒的計算,逃生真的是秒的計算
解說:
由于車門沒有打開,乘客們各自座位上的車窗也無法打開,當火勢開始蔓延到整個車廂時,位于車頭司機座位旁邊的窗戶,就成了全車幾十個乘客唯一的逃生口。
宜鳳高速特大交通事故幸存者 劉先生:
我發現整個(車箱)后面就沒找到一個安全錘,我拿自己手機也砸了,我已經砸壞一個手機了,(車窗)沒砸破。
記者:
沒有安全錘嗎?
資曉萍:
沒有,沒看到,就是有一個人說拿滅火器來砸,砸那邊,那邊又是好高的橋,有十幾米二十幾米吧,那邊不可以逃生,只能從這一邊逃生,那邊沒辦法跳,一跳(橋高)幾十米也會摔死,唯一的逃生就是這么一點點(空間)。
解說:
事發當時,宜鳳高速養護工作人員李慶毅正在現場,看到車廂里大量乘客無法逃脫,他趕緊從外面破窗,救出了6個人。
宜鳳高速養護工作人員 李慶毅:
前面司機這個位置的窗戶,就有人出來,我就立馬停車跑下來,跑下來之后,看到這邊玻璃已經爛了,那邊(車輛右側)玻璃還沒有爛,然后我就拿東西把玻璃敲了,從窗戶上面滾下來6個人, 然后火勢就很猛了人根本沒法靠近了。
解說:
事發后,第一個逃脫的大巴車司機,已經被公安機關控制。事故原因和事故責任的調查已經展開。
董倩:
現在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35個小時,當下最緊要的工作當然還是救治傷員,還有善后工作等一系列的事情,接下去我們就連線本臺正在報道此時的記者吳思雅。
(視頻連線)
董倩:
思雅你好,我們剛才說了這個事故現在有13人受傷,那么現在傷員救治的情況是個什么樣?
本臺記者 吳思雅:
好的董倩,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里,在昨天事故發生之后,傷者是分別是送往了宜章縣人民醫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里的,目前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里主要是接手了4名的重癥的一個傷者,這4名的重癥傷者,我們剛才從醫院那里得到的消息。在昨天從宜章縣人民醫院那里轉送過來以后,整個醫院是全力的救治,但是目前4名的重癥傷者里面有2名大面積燒傷的傷者,目前是仍然處于危險期的狀態,這2名大面積燒傷的傷者,其中一名燒傷面積是超過90%,另外一名燒傷面積是高過60%以上,而醫生告訴我們,就是說當人體就是大面積的皮膚燒傷以后,它的體液就會大量的滲透、丟失,人體就會處于一個休克期的這個一個狀態,所以目前他們主要是對這兩名的傷者是進行一個嚴密的監控,還有補充液體的抗休克的一個治療。在昨天事故發生以后,湖南省衛計委是立即組成了一個醫療專家小組,在昨天下午就已經是到達了郴州市人民醫院這里。在今天早上這個醫療小組,也再次對這些傷者進行了一個會診,對他們的這個各個器官和氣管,各個方面進行了一個檢查,并且是完善的相關的一個醫療一個方案,在最新的醫藥方案里面,除了繼續要抗休克的這個治療以外,還有就是繼續的對他們進行了切夾和減壓的整個的搶救措施,但是因為我們在前面的短片里面也有提出了其中90%的這個病人,燒傷面積達到了90%的這個病人他伴有一個糖尿病的一個病史,所以對整個的救治難度是造成了、增加了他的救治難度,目前醫院,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情況就是這樣。
董倩:
好,謝謝思雅的報道,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出現了這樣一場車禍?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個車能夠撞倒護欄上,然后起火,然后使得那么多的乘客困在車上,這一系列原因現在調查組,整個緊急的進行調查。在整個的事件中最受人關注的就是司機,在出事了以后,因為這個車門無法及時打開,他自己據說是棄車而逃了,并沒有實施救援,但是具體情況是不是這樣,我們還是要等到調查組給出的最后的結論,但是這也就自然呈現出了一個問題,假如這名司機沒有進入到這個救援中來,他真的是棄車而逃了,他是否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我們接下去聽一位法律專家是怎么解釋的。
(電話采訪)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阮齊林:
有關交通運輸法規的規定,從一般的駕駛員作為一個運營性的運輸客運業務來說,應該說他對乘客的安全具有一定的職業的保護義務、救助的義務,就是一旦發生事故之后,他應該采取積極的救助行為,我想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擔憂一點要提醒注意,他有救助的義務,他沒有履行好這個救助的義務,這個不見得就一定是構成刑事犯罪,追究刑事責任,因為不作為行為,他最后導致的這個后果,那么要多方面分析,包括他有沒有救助的可能,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說他有救助的義務,但是他沒有能力去救助,或者說已經不可能了,他的不救助行為對于這個后果,沒有造成擴大的后果,這樣的話也不能問責刑事責任。如果說調查事故的原因是因為司機違反交通運輸法規,造成的交通事故引發的火災,比如說車況不良,那么這個應該屬于交通事故,屬于交通肇事的范圍,可能涉嫌《刑法》第133條規定的交通肇事罪,第二個呢就是其他的原因引起的,比如說車子在維修,或者是保養,或者是他運營的過程當中車子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毛病,那么違反其他安全法規引起的,這個應該涉及到134條的重大事故的問題。所以首先要了解這個事故的原因,到底是不是由于違反交通運輸法規引起的,還是由于違反其他安全法規引起的造成的這樣的后果,這樣來確定涉不涉嫌,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董倩:
好,聽完了阮教授對于司機的責任的分析之后,我們繼續關注這個乘客在現場有沒有更多的逃生的空間和時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制作了一個示意圖,這個呢是,就是那個護欄,然后這個方塊呢就是那輛大巴車,可以看到它是右前方撞倒了這個護欄上,那么恰恰這個門就在護欄這,這是唯一的一個車門,那么明顯這個車門是打不開的,這個乘客逃出來他是左側的第三排,他是通過這個司機的,這不是門,這是一個窗口,那么他逃了出來,為什么不從這邊跳?不從這邊逃生?因為說這邊濃煙看不清到底是底下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車上的乘客是不敢砸也不敢跳,也就是說左側的這一塊玻璃,還有前玻璃是更適合破窗逃生的。那么剛才有一位過路的這樣一個道路維修人員,從一側砸開了玻璃,跳出來了6個人,其余的人是具體怎么出來?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接下去我們就連線一位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先生。
(電話連線)
董倩:
張先生您看,在這件交通事故里面有幾個非常特殊的因素,一個是剛才我們說了,由于劇烈的撞擊,車門打不開,再有一個司機走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可以讓更多的這個乘客能夠在危機時刻可以逃出來,您的分析?
交通運輸部運輸管理干部學院教授 張柱庭:
我覺得從應急的角度看,這種逃生首先是乘客自己要去逃生,要有這個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為什么呢?因為事故能給我們乘客留下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像這個事故還給留出了,我看他這個情況有個一兩分鐘的時間,其實我們回顧同樣都是在湖南,前年發生的那個“719”那個事故,碰撞以后,從車尾著火燒到車頭,只用了七秒鐘的時間,所以給我們這個應急乘客應急逃生的時間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要有意識,要知道別的人幫你逃生,都是輔助性的,這是我強調的一點。
董倩:
但是,張先生您說的非常有道理,就是人要有一種自救的意識,可是我們我們分析在這樣一個特殊的一個空間里面,他逃不出去,因為緊急情況下,他們如果有安全錘的情況下,可以在這種非常緊急的情況,他們也找不到,這種情況下人怎么去實施積極的自助。
張柱庭:
這里面現在看,當門被堵住的時候,那么只有駕駛員旁邊的門,一般都在左側,另外就是前后和左側的玻璃,這個時候要如果有這個安全錘的話,要用安全錘,沒有的話就要用其他工具,間盡快的把它砸開,從那個地方逃生的。
董倩:
好,張先生,稍候我們會有更多的問題給您,剛才我們也自然而然的提到了一個概念,就是安全錘,因為在車門打不開,司機沒有幫助的情況下,那么恐怕能指望的就是安全錘了。車上究竟有沒有配安全錘我們稍候繼續去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這個人們對于安全錘這樣的一個救生的工具,到底都有什么樣的觀念?我們也有一個調查來看一下。如果你在乘坐客運車輛的時候,比如說旅游大巴、公交車,有沒有留意車輛是否配備了“安全錘”?參與的人數是34999個人,我們可以看到每次都留意的人數量是44%,很少留意、從未留意的加起來應該說是多數,占到了56%。那么也就是說如果車上即便是有了安全錘你沒有這樣的意識,就像剛才張先生說的,你沒有這種自救的意識恐怕也是白搭。好了,在事故發生之后,湖南省在全省就展開了對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大檢查、大整治,但是我們注意到,類似的事故應該說這并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怎么能夠從中吸取足夠的經驗,讓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我們繼續關注。
(播放短片)
解說:
今天,從已經燒成架子的大巴車上,已經很難辨認出它原本的面貌,唯一能證實它身份的,只有車牌號碼—湘D94396。它隸屬于衡陽市駿達旅游客運有限公司,而該公司是衡陽地區唯一專業從事旅游客運的運輸單位。
(電話采訪)
衡陽市駿達旅游客運有限公司 王先生:
金龍海格的,車子沒有問題,因為這一年多時間都在我手里面用,那車子沒有問題,車子車觀相當好的。
解說:
出產于2009年,車況尚好,55座滿員出發,湘D94396出事后,鑒于曾經發生過的大巴車發生起火事故,沒有安全錘導致乘客無法逃生的慘痛教訓,這一次,當有幸存者表示沒有看到安全錘的時候,衡陽駿達旅游客運公司的員工的說法卻恰恰相反。
記者:
車上有沒有安全錘,或者逃生的一些出口。
(電話采訪)
衡陽市駿達旅游客運有限公司 李先生:
有,都有,安全錘最少有六個以上。
解說:
究竟是沒有安全錘,還是有安全錘但乘客沒有發現,亦或是不會使用,我們能看到的結果并沒有因為有安全錘而改變,乘客無法敲窗逃生。然而,更應該被關注的細節是,這輛只有一個門的密閉車型,在汽車起火后也沒有能打開,無法逃生,成為了當時車內乘客的絕望。
電話采訪:
李先生:
中間開門的話,2013年(2012年9月)才執行的,原來都沒有執行,國家開始還沒有規范要開兩廂門的,這個車是原來買的,兩廂型是2013年(2012年9月)才有的。
記者:
有說單門車要停用嗎?
李先生:
現在沒有,國家還沒有這個規定。就是原來有的買的車,也跑,發現期限到了就報廢,就這個意思。2013年(2012年9月)這個文件以后,不生產了,就是2013年(2012年9月)以后,就不允許生產了一廂型的。
解說:
2012年9月1日實施的新的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里加強了大中型客車安全裝置配備要求和結構安全要求,其中明確規定車長大于9米的公路客車、旅游客車,應至少設置兩個乘客門。已經停產了的車型,卻沒有停止行駛,湘D94396這輛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大巴,一直跑到了2016年6月26日。
李先生:
原來買了肯定讓你使用完這幾年,國家沒有強制報廢,要有就強制報廢了。
記者:
對,國家沒有強制報廢,你們平時有注意到這種隱患嗎?
李先生:
有,每次車都會安檢的,這趟跑出去回來了都要檢。
解說:
當我們悲痛于事故之中,尋找安全漏洞可能更為重要。在公安部消防局的官網上,曾有文章通過統計數據分析表示:一輛車從起火到燒成車架子,只需要10分鐘。而從起火開始的2分鐘,是乘客自救的最關鍵期。
李先生:
劉師傅打電話給我這樣說,他當時拿滅火器滅火,一下子砸玻璃也砸不開一下子,因為大巴車玻璃都是封閉的嗎。
解說:
2分鐘的時間,在生命面前彌足珍貴。面對這黃金兩分鐘,在湘D94396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全密閉的車廂里,有沒有安全錘卻一樣無法敲窗逃生的結果,看到的是早已停產的單車門大巴車還行駛在路上。現實中,在經歷了2009年成都公交車起火,2013年廈門公交車起火事件之后,我們為這黃金2分鐘,還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
董倩:
事故中出事的這輛大巴車雖然已經停產,但是由于沒有過期,它的仍然在運營當中,接下去我們繼續連線交通運輸部運輸管理干部學院的張柱庭教授。
(電話連線)
董倩:
張先生您看在,就面對這樣的一種特殊情況雖然它停產了,但是它的還在運行,這種車輛在沒有報廢之前,現在我們最應當做的應急措施應當是什么?
張柱庭:
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們國家,這個車的新標準再不斷提高,但但老標準,按老標準生產的車輛還不能馬上一下子全報廢,在這個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那么我認為在這個階段,新標準固然不能去約束說老標準必須強制報廢,但是應該對它提高檢測的標準,提高對它安全的要求,使它逐步盡快的退出,必要的時候政府也可以采取回購措施的。
董倩:
張先生您看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大家在發生了這種這個事故之后,紛紛的建議,比如說能不能像在民航上一樣,每一次上飛機,上了車之后,就有專人來提醒,請注意你的安全錘都在車上的哪個位置?有沒有可能這樣做。
張柱庭:
這個問題我們都做過深入的研究,民航是沒有問題的,完全具備這個條件,因為它就是兩個點,點到點,但是這種暴露用車,它中間要上下站比較多,另外它車上就一個駕駛員,所以做這件事目前看是有點困難。
董倩:
張先生最后一個問題啊,您看就假如我們就真的要讓這個安全錘成為一個每個人心里面都有的這么一種意識,要必須要做的應該是什么?
張柱庭:
我覺得首先就是要普及這種安全應急的知識,包括怎么使用安全錘?在什么位置?這里面怎么普及,其中乘用人向乘客進行普及,這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
董倩:
好,非常感謝張先生,應該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出行,但是每一次出行,應當說都應當具備一種危機意識,因為生命不可能有第二次,因此一定要加強防范。
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