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白領的鍛煉困擾:明知重要仍犯懶 工作運動難平衡
北京6月29日電(岳川) 傍晚時分,寫字樓仍被燈光點綴,不少青年白領還在加班;寫字樓外,大爺大媽們已開始晚煉,跳起了廣場舞。這樣的場景,正頻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日前官方數據顯示,從2007到2014的七年間,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提高了5.7個百分點,達到33.9%。雖然整體大數據向好,但相比擁有更多可支配時間的中老年人群,青年白領的體育鍛煉情況也許并不樂觀。
記者隨機采訪了百位35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發現其中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可以保持每周至少鍛煉一小時。不過也有兩成多受訪者表示,一周連一次體育鍛煉都保證不了,當中還有一小部分甚至從不運動。
當頻率上調為一周五次、每次一小時后,還能符合條件的受訪者人數銳降至一成多。雖然樣本較小,數據容易存在偏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說明,對于青年白領這個群體而言,體育鍛煉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顯得十分尷尬。
沒時間,工作鍛煉難平衡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不能堅持體育鍛煉的原因是時間不允許。其中有幾個大的方面,包括工作太忙、經常加班、上下班費時以及其他家務影響等。
小劉家住北京的常營,在望京工作,相隔超過20公里,每天光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就達三個小時。他告訴記者,“我正常是6點下班,可哪怕6點零1分打卡,一路上完全不耽擱,回家也得快7點半了。之后還得做飯、吃飯、洗碗,等到8點半后才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這時候人已經很疲憊了。更何況,下班就能走的情況幾乎不存在。”
健身房已成為不少青年白領的首選鍛煉場所“我也知道為了健康應該多鍛煉,自己也辦了健身卡,可時間真是個大問題,這還沒算加班或是應酬”,小劉接著對記者說,“公司樓下有塊空地,下班晚的時候能看到大爺大媽在跳廣場舞。說心里話多少還有些羨慕,其實自己也特別想出出汗,可只能等到周末。”
情況和小劉類似的受訪者還有不少,并且對于像他們這樣在大城市工作的青年白領而言,20公里的上班路甚至不能算非常遠,下班不走人也非個例。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在對他們的采訪中,發現“生活壓力”一詞被多次提及,可見要想在工作與鍛煉這兩者間尋找平衡,其實并不容易。
與小劉相比,另一位受訪者耳耳雖然工作相對輕松,不會耗費太多精力,但她同樣表示沒時間鍛煉,原因就是她剛剛半歲的寶貝姑娘。
“孩子一鬧,多少會讓我有些心煩氣躁,也就沒工夫干別的了。其實產后我是制定了一些鍛煉計劃的,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只得等孩子大一些再說吧。”
犯懶不是理由,身體是自己的事
有超過三成受訪者表示,“懶得動活兒”是阻礙他們健身鍛煉的大敵。其中大部分像小劉一樣,因為“疲憊”而“犯懶”,還有一小部分就是徹底對體育鍛煉無感,哪怕他們擁有相對寬松的時間。
“我屬于典型的‘懶癌’患者,就是不想動”,供職于某傳媒機構小冉如此表示。缺乏動力,是這個群體的一個通病。
其實對于“為何要進行體育鍛煉”,受訪者的答案五花八門。其中七成受訪者表示是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包括增強體質、減肥塑形等原因;也有超過一成認為是興趣使然,純粹出于對足球、籃球等運動項目的熱愛;還有一小部分受訪者像小冉一樣,他們沒有對體育鍛煉的訴求,缺乏動力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參與。
在銀行上班的張一以前也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但去年單位體檢的結果卻讓他改變了想法,“輕度脂肪肝,雖然不嚴重,但也提醒自己不能這么下去了。現在我認同一句話,‘沒時間鍛煉的人,遲早得騰出時間看病’。”
一紙體檢報告,讓張一開始擠出時間去健身房,可多年積攢的惰性與確實忙碌的工作,還是影響著張一的鍛煉計劃,“開始還能按計劃走,一段時間后就感覺堅持不容易。”
“后來我想到的辦法就是拉朋友一起,不管是打球、游泳還是去健身房,有個伴兒情緒能高漲很多。”張一告訴記者,“比如今天我犯懶了,朋友一叫我也會去;趕明兒朋友想偷懶的時候,我一約他,他也不好意思在家呆著。”
張一的說法也得到了很多受訪者的認同。不少人表示,獨自一人鍛煉比較單調,有朋友相互督促,情況會好很多。“不管怎么說,體育鍛煉是為自己好的事,得提醒自己多想辦法,少找理由”,一位受訪者向記者表示。
體育鍛煉必要,嘗試邁開腳步
生命在于運動,這點老生常談。每天運動一小時有助于我們預防多種疾病,釋放生活壓力,緩解腦力疲勞。尤其對工作壓力較重的青年白領而言,堅持體育鍛煉更是一舉多得的身心調劑良法。
從調查中記者也發現,其實九成受訪者還是認同體育鍛煉的必要性,但在執行力上卻差了很多。不少人根本就不愿意嘗試,有些也只是“蜻蜓點水”,沒付出什么努力。
小龍是一名程序員,出了大學校門后就基本不運動的他,現在也越來越認同體育鍛煉的價值。
“程序員嘛,一提大家都明白,平時工作真的很忙。”小龍表示,以前總覺得鍛煉只會讓自己更疲累,但后來發現,其實適量運動能讓人有精氣神兒,釋放工作壓力,外表看上也去不會很萎靡。
“我現在多數時候騎車上下班,每天來回二十公里,既鍛煉了身體,又避免了堵車,時間可控”,小龍告訴記者,“但騎車挺看天氣的,大太陽、下雨天肯定不行,加班到很晚也不會騎,所以連貫性差些。”
“不過和之前比已經好很多了,就像跑步一樣,一上來直接馬拉松肯定不現實。重要的是我在改變,情況在改變,循序漸進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