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使館舉辦2016年洪堡學者招待會
“如果從近年來洪堡獎學金的中方申請人數和獲批準人數來看,中國優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已可與主要發達國家媲美。”德國洪堡基金會資助和網絡部主任梅利希8日在柏林祝賀來自中國的新一批“洪堡學者”抵達德國開展研究。
當天,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在館內舉辦了2016年洪堡學者招待會,80位中國洪堡學者及其家屬共140余人應邀出席。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和德國洪堡基金會代表梅利希出席了招待會并講話。
史明德指出,洪堡基金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基金會之一,與中國有著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雙方積極推動高端人才的交流和培養,至2015年已有2131位中國學者受到資助。
據中國駐德大使館教育處提供的數據,近5年來有135位留德學者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入選者中洪堡學者約占五分之一。2002至2015年間有7位中國學者獲洪堡基金會索菲亞獎,2009至2015年間有20位中國青年科學家獲德國“國際綠色精英獎”,占獲獎總人數的13%。
史明德表示,洪堡學者回國發展后均有建樹,有的成為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有的“長江學者”和“杰青”基金獲得者。
“各方面數據表明,德國已成為中國培養和輸送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來源地之一。高素質的留德學人不僅是中國,也是德國的寶貴財富。”史明德說。
近日,清華大學柴繼杰教授作為首位中國學者獲得了洪堡基金會面向國際學者的最高學術獎項——洪堡教席獎,其將得到500萬歐元資助并于2017年度赴德執教與研究。
“我們為你們感到驕傲。”梅利希鼓勵全體與會學者今后取得更大的學術成就。
“我很榮幸能得到這一獎項。”海德堡大學地理所訪問學者楊小平是2016年度“洪堡研究獎”獲得者。他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長年從事中國干旱地區環境及其演化、風沙地貌及風沙災害防治等研究,通過獲得這一獎項將得到資金和資源上的支持,更好地服務中國的災害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