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舉辦大賽讓防震減災“接地氣”
地震部門日常工作什么樣?地震數據信息圖有何用?這些來自公眾的疑問,讓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思考:怎樣才能讓防震減災更“接地氣”。
17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聯合UI中國舉辦首屆“防震減災公益設計大賽”。該賽旨在讓公眾了解、支持和參與防震減災工作,并讓更多人投身到防震減災公益事業。
潘懷文說,經過50余年實踐,中國防震減災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確定了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應急救援三大體系的發展戰略,提出到2020年中國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防震減災能力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潘懷文稱,希望通過社會公眾的創意產品和互聯網傳播媒介的優勢,讓地震部門為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努力和產出的數據服務更加深入人心,“用你們的畫筆展示出來,讓老百姓能夠知道”。
據介紹,大賽設計主題分為地震工作宣傳四格漫畫、地震數據信息圖設計兩個模塊。其中,地震工作宣傳四格漫畫以“如何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為主題進行設計,作品需圍繞地震部門的主要職能職責,用幽默、準確的漫畫形式創作展現;地震數據信息圖設計以《模擬震后速報信息》中所給的數據為例,模擬創作震后的數據信息圖,形式為H5頁面或A3寬度長圖。
潘懷文當日先為報名參賽者進行了一堂普及課:比如預報、預警、速報等概念的區別,比如地震發生后地震局要做的7件事。他在回答參賽者提出的問題時說,希望他們能用輕松的方式介紹地震局的工作,打消社會因不了解地震局而產生的偏見。
首屆“防震減災公益設計大賽”還得到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的全程指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