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梅高溫接棒 蘇南本周最高溫達37℃
昨天,江蘇省氣象臺宣布,根據最新氣象資料綜合分析,7月20日我省淮河以南地區出梅。出梅后,江蘇大部分地區將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21日到26日,全省以晴或多云天氣為主,其中22日到23日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5~36℃,24日到26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5~36℃,其中蘇南部分地區氣溫可達37℃。
明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大暑節氣,也就是說,夏天進入了沒有最熱只有更熱的模式。之前你對雨水有多討厭,接下來的日子你就對它有多想念。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于丹丹
再憶“梅長蘇”
1
提問:怎么感覺今年梅雨特長?
瑯琊閣答:沒有排進“長梅雨”前十呢
今年的梅雨期比常年多出一個多星期,是名副其實的“梅長蘇”。6月19日,本省淮河以南地區入梅,入梅正常(常年6月18-20日)。7月20日出梅,出梅偏晚(常年7月10-12日),南京最晚出梅日是1987年的7月27日。
今年盡管出梅晚,但仍未排上最晚出梅年份前十名。南京梅雨的長度,也沒有排上前十名。南京梅雨期最長的年份是1982年和1999年,長達45天,1991年也有38天。
今年梅雨期,江蘇降雨總量大,沿江蘇南地區突破1961年以來同期極值,也就是說超過1991年和1998年同期。根據江蘇省氣象臺的統計,6月19日-7月19日,淮河以南地區累計雨量274.7毫米(建湖)~818.8毫米(高淳)。與常年同期相比,江淮之間南部及蘇南東南部偏多1到9成,淮河以南其它地區偏多1到2.3倍(溧水)。沿江蘇南地區平均雨量539.8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
2
提問:為何今年雨量卻是最大?
瑯琊閣答:梅雨太暴力+龍卷風襲擊
證據一:暴雨連下四五天不歇。根據江蘇省氣象臺的統計,6月19日夜-23日、6月30日夜-7月4日,江蘇出現兩輪持續性暴雨到大暴雨,為1961年以來同期罕見。連續強降水期間,累計有1030個鄉鎮(街道)出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7月1日-3日累計雨量溧水309.9毫米、宜興273.6毫米,為其1961年來連續3天降水量極值。
根據南京市氣象臺的統計,6月30日至7月7日,南京長江以南地區7天降水量就占到今年梅雨期間總雨量的6成左右。
證據二:幾個小時下了全年1/5的雨。南京7月7日凌晨開始的那場特大暴雨仿佛還在昨天,當天1點到6點,梅山二中雨量達到258.4毫米,短短幾個小時下了全年1/5的雨,1小時雨量達到129.2毫米,為南京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極值。另外,6月23日13-14時,漣水氣象觀測站1小時雨量達102.5毫米;7月11日16-17時,南通大學加密觀測站1小時雨量達151.2毫米。
證據三:罕見的超強龍卷風襲擊。梅雨期降水常伴有雷暴、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淮河以南地區雷暴日數達4~11天,其中沿江蘇南地區7~11天。6月23日14:20-15:20,鹽城阜寧和射陽遭受了歷史罕見的超強龍卷風襲擊,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慘重。
3
提問:雨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瑯琊閣答:就在南京的溧水和高淳
在今年梅雨期間,溧水和高淳的雨量都超過了800毫米,其中高淳雨量全省最大。兩地較常年平均梅雨量偏多2.2倍和2.0倍,較歷史同期平均降水量偏多2.5倍和2.1倍。
溧水、高淳的暴雨日數(日降雨量超過50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極值。其中大暴雨日數(日降雨量超過100毫米),高淳、溧水也都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多的。
酷暑已上線
南京昨天迎來今年首個高溫日
“輕輕地,梅姑娘走了,正如她輕盈遲緩走來的腳步一樣,但是卻殘忍地帶走了所有的云彩。”昨天下午,“@南京氣象”宣布:南京出現了今年入夏以來的首個高溫日,下午4點左右,南京站的氣溫已達35.1℃。高淳的最高氣溫上升至36.2℃。不僅僅是南京,昨天江蘇很多地方的最高氣溫都超過了35℃的“高溫線”,一些地方的氣溫還突破了37℃的“酷暑線”,其中東臺的最高氣溫達到了38.5℃!
出梅后,江蘇將轉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晴熱高溫天氣,這樣的35℃高溫天將成為常態。江蘇省氣象臺預計,22-23日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5~36℃,隨著高溫范圍進一步擴大,24-26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5~36℃,其中蘇南部分地區氣溫可達37℃。但由于高空受西北氣流控制,大氣層結構不穩定,午后多局地雷陣雨天氣。
長江中下游高溫可能持續10多天
大家別忘記,明天,帶來滾滾熱浪的大暑節氣正式登場,這可是一年里最熱的節氣!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此時節,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
晴朗時,經常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陰雨時,則悶得讓人難受。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熱死泥鰍”“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等諺語。
大暑節氣,南京日平均氣溫為28.8℃,平均最高氣溫為34.2℃。不僅是大暑當日,大暑到立秋前的十幾天,也是南京最熱的時段。
據統計,南京在這個節氣出現40℃以上極端高溫天氣的概率也是全年當中最多的。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開始,高溫范圍將顯著擴大,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和重慶等地都將迎來持續的高溫天氣。這一輪大范圍高溫天氣預計會持續10天以上,部分地區的高溫強度較強,如上海、杭州、福州和重慶的最高氣溫將達到37℃。
另外,由于南風暖濕氣流輸送比較強,空氣濕度也會比較大,午后的相對濕度將會普遍達到60%左右,氣溫高、濕度大,白天多數時間的體感溫度均會達到40℃以上,悶熱的感覺將更加明顯。提醒當地公眾注意防暑降溫,避免在午后高溫時段外出,同時常備防中暑藥物。
近期南京天氣:今天多云到晴,其中午后到夜里局部地區陰有陣雨或雷雨,27℃到36℃;明天多云到晴,28℃到36℃;后天晴到多云,28℃到36℃
發福利啦
納涼地哪最涼快?
來看本報記者實測
昨日南京出梅,持續的高溫也將拉開帷幕,環湖路、中山陵、清涼山這些市民常去的納涼場所也將成為更多人的避暑選擇。那么這些地方哪里更涼快?
玄武門內外差3℃
昨天下午兩點,玄武門內,溫度計直指38℃,不過只要一出了城門頓時涼風習習。
記者分別走到環湖路和櫻洲進行測試,路邊梧桐樹和柳樹下的溫度分別為35℃和35.5℃,當然涼快的不只是數值,湖面吹來的風很快就能掃去身上的汗水。
環陵路、城門洞涼快
記者來到中山陵環陵路上,這里數十年樹齡的梧桐高高遮蔽,讓道路兩側成為遮陽避暑的好場所。走到相對車輛較少的偏僻路段,環陵路開始涼爽起來了。通過溫度計顯示,環陵路幾處溫度最低點在33℃左右。
南京人乘涼還有一處獨特的場所:城門洞里,記者途經午朝門、西安門、漢中門,每個門洞里都坐著不少納涼的市民,這里的溫度也是33℃,時不時吹起的微風也讓這里更舒爽。
清涼山名不虛傳
清涼山國防園一帶是城西的綠肺,加上有“清涼”之名,昨天記者也來到這里測試,清涼山公園和清涼門公園附近都是33.5℃左右。而近年來新建的濱江公園,十幾公里的風光帶現在已經成為不少市民鍛煉健身的場所,不過這里的溫度卻相對之前的幾個公園要高一些,溫度計顯示的最高溫度接近36℃。
園林專家告訴記者,“濱江公園的植被還比較年輕,陽光沒有被怎么遮擋,加上靠近主城區,溫度肯定要高一些。中山陵遠離生活熱源,所以最為涼爽。”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瀏
大熱天最怕這些“意外”
兩名少年水庫游泳溺亡
事發南京,附近居民稱水庫曾發生過類似事故
昨天中午,在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的駐駕山水庫,有數名中學生來此游泳,其中兩名男孩進入深水區后就失去蹤跡。被打撈上岸時,已經沒有了呼吸。附近居民說,這個水庫很危險,此前也發生過類似事件,不想看到悲劇一再上演。
少年母親癱坐在水邊
昨天中午12點多,揚子晚報記者接報趕到現場后,發現水庫邊已經圍滿了人。半道上,記者遇見一個只穿著短褲的年輕男子,上前攀談了解到:原來他參與了下水救人。對于結果,他搖了搖頭說“可惜了”。
圍觀者介紹,事發時間是在中午11點多,幾個家住附近的當地男孩結伴到水庫邊來玩耍。有圍觀者表示,一共來了4個孩子,都是十五六歲年紀的中學生,有3個人下水,結果突然有兩個人不見了。也有說法稱,一共只來了3個小孩,兩個下水玩出了事。
大家找來了小木板船,用尼龍漁網在水中打撈,但一直未能將兩個少年打撈上岸。溺水孩子的母親癱坐在水庫邊,哭得很傷心,口中還在念叨著什么。
110民警和120急救人員接報后也很快趕到,下午1點多終于將其中一名溺水少年打撈上岸,但孩子早已沒有了呼吸。下午3點多,揚子晚報記者獲悉,另一名溺水的少年的遺體也被打撈上岸。
水中游泳暗流很危險
立在水庫堤壩上的告示牌顯示,駐駕山水庫屬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并標有“禁止垂釣”“禁止游泳”“禁止墾殖”等圖標。
現場一位大媽告訴記者,兩個少年出事的水域雖然水淺,但水草很多,越向前水越深,遇到風大浪大的情況,水底就容易出現暗流,以前也發生過類似淹死人的事情。
這位大媽說,每到暑假,總會有不少家住附近的小孩到水庫來游泳,就在這起事故發生的前一天,她從水庫邊過看見幾個小孩在玩,還大聲把他們喝退了,沒想到一天之后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一位大爺告訴記者,一般大人知道危險都不怎么來這個水庫游泳,來的都是一些半大的孩子。“小孩不懂事,如果能有人在現場制止他們,他們就不敢下水了……”居民們希望這起事故能夠給家長、學生一個警醒,不希望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了。
■延伸閱讀
溺水是中小學生意外身亡第一殺手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曾經專門發文《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指出“溺水是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
一些南京的中小學老師也告訴記者,類似的提醒教育在暑假前一般學校都會做,不過真正落實的情況,學校、老師卻很難把控。
有水中救險經驗的人士提醒: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時一定要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因為這種情況很可能導致不具備救援能力的孩子也發生意外。未成年人在遇到水中險情時要智慧救援,最好立即尋求成年人的幫助。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焦哲 季宇軒
18萬戶停水,礦泉水被搶空
原因是水廠斷電,故障時間長達10小時
昨天凌晨2點20分左右,南京水務集團浦口水廠因供電兩路進線同時斷電,造成無法供水,致使18萬戶約50余萬居民無水可用。與此同時,一些居民到附近超市大量購買瓶裝水,以解燃眉之急。
1小時搬了十幾拖車水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從水務集團發布的消息看到,此次從凌晨2點多突然開始的停水,范圍涉及東至威尼斯水城,南至港務三公司,西至七里河路,北至高新開發區永錦路一帶。據介紹,停水涉及多達18萬戶共50余萬居民。
昨天天氣炎熱,加之停水涉及的范圍較廣,很多早上起床要上班或者早起的老年市民發現,打開水龍頭沒有水,無法洗漱和做早飯,立即趕到附近超市、店鋪購買瓶裝水。
在橋北一家大超市里,揚子晚報記者看到,來這里購買瓶裝水的市民居然排起了長隊,很多原先放置瓶裝水的柜臺處,基本被人搬空。超市方不得不緊急從倉庫調集瓶裝水,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搶購。超市一名售貨員告訴記者,她在短短1小時之時,就從倉庫搬了十幾拖車瓶裝水,很快就被人整箱整箱搬走。該名售貨員說,這些瓶裝水都是按原價賣,不會坐地漲價,超市為此還專門調配了工人負責幫購買的市民搬運。
“買到就行不看價格”
“起床來,臉沒法洗,廁所不能上,孩子餓得哭要吃奶,都沒有開水泡,更不要說做飯了。”一位年輕的媽媽苦笑著告訴記者,大瓶的礦泉水沒有了,現在買了兩箱小瓶裝的,回家還得精打細算,比如洗臉洗米洗菜的水要留著沖廁所等等。
記者看到,超市里買水的以中老人居多,一問大多是為兒女們來買的。“孩子們辛苦,我們退休在家,看到沒水,左右鄰居一問,說是一時來不了,趕緊來買了。”多位老人告訴記者,買到就放心了,根本就不看價格。
■官方回應
沒想到,水廠兩路電同時斷掉
據南京水務集團已發布的微博,稱此次突然停水是水廠的兩路電均斷掉了,經與供電部門聯系,是上一級變電所出現故障,短時間無法恢復。
“水廠為防止出現停水的狀況,都是兩路電,一路斷了,另一路自動接上,但沒想到這一次兩路同時斷了。”水務集團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停水事件發生后,他們采用了多種方式緩解居民的用水問題。比如,因與江北一水廠有合作,此次借用對方的管道向停水區域供水約2萬噸,同時調集了5輛送水車給停水區域送水。“按平時的統計,這一區域日均用水超過12萬噸,2萬噸及送水車對停水區域有所緩解。”
昨天中午12點前,恢復供電后供水也恢復正常。對于高層居民來說,還需要等候幾個小時。“這主要是因為高層存在二次供水,需要水箱儲滿水后才能供到居民家中。這也是一些高層居民反映的,早晨時有水,后來沒有水,低層住戶家中有水,他們沒有的原因。”南京水務集團這位工作人員說。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梅建明
安全提醒
心源性猝死高發 運動要量力而行
據網友爆料,7月19日晚10點35分左右,在佛山順德容桂體育中心副館舉行的一項籃球比賽活動中,發生球員猝死悲劇。南京市第一醫院的心內科主任醫師田乃亮表示,眼下,炎熱酷暑時節正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季,無論是中青年還是老年人,在這段時間運動都應量力而行。
田乃亮介紹說,極端天氣最容易誘發心源性猝死,去年8月份共搶救31個心臟猝死患者。最近進入高溫天,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當氣溫達到35℃時,人體主要通過出汗來散熱,心臟會加大工作量以促進汗腺代謝,人體全身血管隨之擴張。大量出汗后,血液黏稠度升高,達到一定量會誘發血液電解質紊亂,可能引發心臟病。
田乃亮表示,心跳停止的時間超過4到6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 通訊員 章琛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林
最高氣溫超40℃
室外露天作業要停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從南京市安監局獲悉,在高溫時節用人單位不僅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且應為從事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提供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藥品,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藥品不得充抵高溫津貼。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的統一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讓勞動者加班。
用人單位應制定高溫中暑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勞動者出現中暑癥狀時,應當立即采取救治措施,病情嚴重者,應當及時送醫療衛生機構治療。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要為勞動者申請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此外,用人單位還應依照有關規定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為從事高溫作業的勞動者提供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藥品,不得以發放錢物替代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藥品,防暑降溫飲料和必需藥品不得充抵高溫津貼。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