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合法后必須更安全
今日社評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此次出臺的新規,正式賦予網約車一個合法的身份,網約車合法之后,相關的監管工作也必須全面落實。有關部門可通過人臉或指紋識別等科技手段加強管理,防止不合格司機混入隊伍。網約車在業態方面體現了共享經濟理念,區別于傳統出租車行業,但在安全方面,新興業態也不能成為法外之地。
醞釀兩年之久的出租汽車改革及網約車新規昨天終于揭開面紗,《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外公布。方案中最令人關注的是,網約車的合法地位獲得明確,網約車被歸類為“預約出租客運”,這既規定了其出租車的性質,又體現了其新興業態的特征。(相關報道見A6版)
回顧此次出租車改革及網約車新規出臺的整個過程,可以發現一個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慢”。2014年以來,隨著打車軟件的廣泛使用,互聯網約車快速崛起,傳統出租車行業深受沖擊,相關改革隨之啟動。經過一年多醞釀后,兩個相關征求意見稿于2015年10月份出臺,此后有關部門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6000余條意見,在梳理、吸收各方意見建議后,方案終于在昨天公布。新規出臺的過程之所以漫長,是因為要解決的問題很復雜。伴隨互聯網約車風靡全球,出租車行業管理已成世界性難題,同時在我國原本就存在打車難、份子錢高、“黑車”多等出租車行業的固有問題,新老問題疊加給改革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
所謂“慢工出細活”,慢有慢的好處。仔細審視新規可以發現其規范內容比較全面,改革也比較徹底,這與方案的“慢”推出不無關系。醞釀改革方案的這段時間里,在網約車快速發展的壓力下,不需中央號令,改革已成為很多地方的自覺行動。武漢、南京、杭州、義烏等一批城市先后推出出租車管理體制改革舉措,改革焦點主要瞄準特許經營權、份子錢等突出矛盾。在各地展開的改革中,降低份子錢和出租車經營權無償使用也成為通行做法,這些舉措最終也成為全國性共識,被順利納入昨天出臺的改革方案。相對漫長的方案制定過程,也讓作為新生事物的網約車獲得了充分的成長時間和空間。這段時間里,網約車的迅速發展壯大,讓傳統出租車行業早已固化的利益藩籬逐漸動搖甚至是支離破碎,這種情形的出現,為出租車改革最終破局奠定了基礎。
出租車改革及網約車新規的“慢”推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新生事物的問題得以充分暴露。輿論對網約車眾口一詞的叫好已經成為過去式,目前網約車暴露出的最大軟肋是乘客安全問題。近段時間,網約車安全問題突出,多數是針對女性的性騷擾、猥褻等治安案件,其中也有嚴重的刑事案件,如今年5月份,深圳一名年輕女教師搭乘網約順風車,被司機搶劫并殺害拋尸。昨天一家門戶網站發起的調查顯示,目前公眾對網約車最大的擔憂就是安全問題,有半數以上參加調查者對此表示憂慮。
昨天出臺的新規,對網約車駕駛員的準入資格做出一系列明確規定,要求相關人員須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無交通肇事犯罪、危險駕駛犯罪記錄、無暴力犯罪記錄等。有人批評網約車的門檻太高,實行這樣的從業資格會擋住一大批人。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此前網約車安全問題頻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約車平臺對司機的準入門檻設置過低。網約車駕駛員大多為兼職,越是面對這種良莠不齊的局面,就越要加強監管,把存在各種安全隱患的人和車拒之門外。
此次出臺的新規,正式賦予網約車一個合法的身份,網約車合法之后,相關的監管工作也必須全面落實。有關部門可通過人臉或指紋識別等科技手段加強管理,防止不合格司機混入隊伍,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網約車在業態方面體現了共享經濟理念,區別于傳統出租車行業,但在安全方面,新興業態也不能成為法外之地。政府部門必須嚴格履責,消除網約車的安全隱患,讓乘客權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