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合法后路途并不平坦
日前,7個部門聯合頒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明確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以及平臺公司應承擔的承運人責任、具備的營運條件和規范經營行為的要求,進一步為推動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也能夠更好地滿足群眾的出行需求(7月29日《北京青年報》)。
自2014年7月網約車出現以來,由于其沒有合法地位,長期處于灰色狀態,不少城市對網約車采取封殺的態度,比如今年初太原叫停了“滴滴專車”服務,后來又采取有獎鼓勵市民舉報網約車。如今,國家法規明確了網約車合法地位,地方政府從此再無權封殺,網約車正式成為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約車合法化,對城市管理者來說,不僅有利于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而且還能從網約車模式中學到更多有關“互聯網+”的管理經驗,會對共享經濟、新業態有更深了解。對網約車平臺和從業者來說,則可以光明正大地運營和賺錢,相關平臺應該會很快拿到“身份證”,而網約車司機也不用再擔心上路被罰了。
對廣大乘客而言,這意味著今后乘坐網約車出行有了一種制度保障。比如《暫行辦法》規定:無交通肇事犯罪、危險駕駛犯罪記錄,無吸毒記錄,無飲酒后駕駛記錄……駕駛員才能從事網約車服務;再如,規定了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依法納稅,為乘客購買承運人責任險等相關保險,充分保障乘客權益。
盡管《暫行辦法》為網約車帶來關乎前途命運的重大利好,但合法后的網約車今后的路途并不平坦。首先,面臨市場考驗。之前,由于網約車在多個方面缺乏規范,司機及車輛進入門檻較低。《暫行辦法》規范了進入條件、強制報廢及退出標準后,未必會有那么多私家車主愿意把自家車變成網約車,供應側或許會受影響。
從需求端說,此前網約車之所以受到乘客青睞,原因之一是優惠補貼比較多,乘客出行成本比較低。最近,不管是滴滴,還是優步或者是神州、易到,跟以前相比,不光優惠補貼少了,價格還上漲了一些。其原因是“燒錢攬客”模式難以持久,如此一來,需求端或許會降溫,部分乘客會選擇其他出行方式。
再從市場競爭角度看,網約車平臺之間爭奪乘客、爭奪司機的“戰斗”會更加激烈。此外,網約車還面臨出租車競爭、公共交通工具競爭。這次同步改革的還有出租車,降低過高的份子錢之后,必然有助于調動出租車司機的積極性,改變服務態度。而且,城市軌道交通越來越發達,也會擠壓網約車的生存空間。
其次,城市政府對網約車的態度存在不確定性。合法之后,盡管地方政府無權再封殺網約車,但是,每個城市對網約車的管理尺度有多大,還有待觀察。因為《暫行辦法》中多處提到“城市政府”,比如城市人民政府對網約車發放《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城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條件等。
這意味著城市政府在對網約車的具體管理中存在較大彈性,如果網約車符合當地政府利益,某些地方規定的尺度會較大;反之,則有可能約束較多,這對網約車市場發展無疑是不利的。從感情上說,地方政府似乎更親近出租車,過去對網約車不夠友好,今后也未必會一視同仁地對待網約車和出租車。
再者,網約車與出租車的關系不好處理。過去兩年,出租車司機集體抗議、圍堵、打砸網約車的現象在多地發生過,地方政府也難以協調兩者關系,因為網約車是出租車的最大競爭對手。盡管此次改革了出租車,有利于出租車發展,但如果網約車發展影響到出租車司機“飯碗”,就有可能再起沖突。兩者理應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