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壇老將倪夏蓮再戰“奧運江湖”
“很累很累,奧運會比賽能夠咬下來非常不容易,”走下賽場時,倪夏蓮已是滿頭大汗,肩膀上也貼滿膠布。如果不是54歲的西班牙隊老將何志文,眼前的這位前世界冠軍,就將成為奧運會歷史上乒乓球項目最年長的參賽者。由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太過難得,倪夏蓮昨晚興奮得一夜沒睡,“累沒有關系,但重要的是我還能跑,我就要盡量做到最好。”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倪夏蓮的第四次奧運之旅。
事實上,乒乓球如今并非倪夏蓮的職業,而更像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已經定居盧森堡的倪夏蓮,非常享受現在的生活,除了照顧老人和兩個孩子,她還在業余時間學習語言,滑冰,同時還經營著一家旅館,“生活很美好,每一分鐘都嫌過得太快,”她說。這些年盡管回國機會很少,但倪夏蓮和老隊友、老朋友始終保持著聯系,在她看來,“朋友裝在心里就可以。”
因此,留給倪夏蓮訓練的時間其實極為有限,一是練多了容易引發傷病,二是確實有太多事情等著她要做,“打球時間太寶貴了,撿球都要跑著去撿。”如她所說,如果沒有比賽,倪夏蓮幾乎很少外出,她更愿意“宅”在家,充當一名家庭主婦的角色。
之所以還要“再戰江湖”,據倪夏蓮講,2012年在參觀完自己所在的奧運村后,兩個孩子鼓勵她再打一屆奧運會,對此,她打趣道:“否則我也不會再‘折磨’自己四年。”即使這樣,倪夏蓮還是更愿意在家訓練,由于家里就有球臺,她足不出戶,就可以和丈夫兼教練托米在家練習,
看似安逸,但倪霞林為了奧運,還是付出了不少心血,她說:“100%的努力都不夠,一定要訓練到打不動為止。”
來到里約后,倪夏蓮順理成章地成了本屆奧運會乒乓球項目中最年長的女選手。盡管場上的速度和節奏上均不及年輕自己二十歲以上的對手,但倪夏蓮適時采取靠近球臺,利用球路變化給對手制造麻煩的戰術。“贏了就是錦上添花,輸了也應該,”在她看來,好的心態讓自己對里約奧運之旅倍加享受,打進第三輪無異于“意外的驚喜”。
更為重要的是,正是這些“老而彌堅”的行動,讓倪夏蓮成功化身為中國與歐洲之間“乒乓大使”。據隊友講,這些年,通過倪夏蓮等人的努力,乒乓球在盧森堡,乃至歐洲的發展得以加速。“人要有毅力和價值,盧森堡需要我參加奧運會,其實我在幫他們,也在幫自己,”倪夏蓮坦承,能夠靠乒乓球運動在世界各地展現著中國人的精神面貌,讓她感到很幸運。
“因為我永遠都是一個中國人,”這位同時兼有“盧森堡媳婦”和“中國女兒”雙重身份的乒壇老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