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最二情書》里“才子佳人”的繼承與突破
中國傳統說部中的才子佳人,自晚明以降,成為一支主流。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實甫的《西廂記》及至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風頭一時無兩。這類故事,無外講述才子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卻偶會佳期,與良人相戀,經過重重艱難險阻,最終修成正果。恰是這種現在聽起來似乎已俗爛的故事結構,卻歷經三四百年而不朽,為人津津樂道。究其原因,當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扎根在中國人心中的一個原始基因,它顯現出中國文化里關于深穩處世的鄉愁般的理想。
近日,由青年作家張一一編劇,“鬼才導演”李炳執導,呂行、石靖怡等聯袂主演的網絡電影《最二情書》,正是此類才子佳人傳統在當下時代的一個注腳。
電影圍繞楚天大學五個初出茅廬的大一新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型女友為線索展開。他們就像古典小說中進京趕考的秀才,青澀天真,朝氣蓬勃而稚氣未脫,對異性充滿浪漫奇情的幻想,卻又莫名的有些懼怕和不恥。其中,電影的主人公湯若夢,如果給他換上長衫,儼然就是從《牡丹亭》里走出的柳夢梅,或是《白蛇傳》中走出的許仙,窮酸而文雅的當代“秀才”形象被刻畫得栩栩如生。有趣的是,編劇將湯若夢這個角色設定成“東方戲劇圣人”湯顯祖的第十八代孫,浮生若夢,似假非真,他先祖筆下一往而深的故事,似乎成為百多年后他的真實人生。加上女主角極具古典韻味的名字——柳如煙,凡此種種令電影本身彌漫著一種夢般的氛圍。
傳統的才子佳人故事,往往佳人比才子更富勇氣與獨立精神。《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在亡國滅種的大危局里,為了證明自己的名節不惜桃花泣血,以死名志;《白蛇傳》里的白素貞,更是為救許仙,水漫金山。在電影《最二情書》中,女主人公柳如煙為了理想,在酒吧駐唱,對于人情世故遠比湯若夢諳熟得多。為了成全湯的文學綺夢,在最后時刻也是柳如煙用自己的行動幫助了他所愛的人。
但是《不二情書》相比于傳統的愛情故事,有一個大的突破——男人獲得主動爭取自由的勇氣。湯若夢縱然擁有所有古典書生的特質,但他同樣具備了當代青年的一些品質,這也是《不二情書》價值的體現。當他寫給柳如煙的十八頁款款情書被公之于眾后,在身心遭受巨大打擊的情況下,他開始逃避,這和古典說部中的才子的行為如出一轍,但是他的逃避不是自暴自棄的厭世,而是韜光養晦,重新證明自己的緩沖。最終,湯若夢用行動再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柳如煙表白心跡,突破了傳統小說中猶抱琵琶半遮面,點到為止不說破的矯情敘事(這樣的敘事更適合40集以上的電視劇)。這也使得電影呈現出的故事更具沖擊力。作為一部容量不大的網絡電影,它恰到好處地滿足了觀眾對于happy ending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