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的第三年 這幾家昔日的明星公司可能熬不過這個秋天 ... ...
2014年“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口號喊響后,中國互聯網圈掀起一陣創業熱潮,并且創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的事情。彼時,創業大街一片熱火,各種孵化器遍地開花,天價融資消息層出不窮。但轉眼到了2015年,伴隨著股市的動蕩,創業熱潮也隨之戛然而止,眾生驚覺,資本寒冬已至,創業公司離死還遠嗎?
事實證明,這場寒冬來勢洶洶,時至今日仍看不到春日復蘇的跡象。當然,投資人的冷靜讓市場趨于理性化的發展,也讓真正優質的項目經受住考驗得以留存。但寒冬的來臨,更多的是讓無數創業公司紛紛夭折。
夭折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對市場不了解,產品無法戳中用戶痛點,企業自身管理漏洞等等。今天,筆者就帶大家梳理資本寒冬的第三年,哪幾家昔日的明星公司可能熬不過這個秋天:
人人車
死亡原因:數據造假
二手車電商人人車在C輪融資完成一年之后、D輪融資遲遲無果的時候,突然對外宣布與團車網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雙方將對接二手車與新車交易,在用戶和服務等層面全面合作,深度共享資源。
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是人人車深陷融資困境為拜托注意力而進行的一場“表演”。而之所以融資困難,源自人人車一直以來的數據造假。此前據媒體報道,前人人車員工對媒體爆料,人人車數據存在大量的刷單;悄然引入B端業務,通過車易拍刷單的后臺記錄也被曝出;與 4S店進行“深度合作”,通過車商引流,再將車輛倒手賣給其他車商或平臺,實現銷售數據的虛增;發布會上更是虛假夸大了落地城市。分析人士指出,二手車電商目前發展態勢良好,但人人車等企業自身經營及數據造假的問題,不僅是玩火自焚,更是破壞行業的惡劣行為。
曾經的行業先行者,如今被后來者不斷趕超,人人車的盲目擴張反而對自身成長造成了一萬點傷害。業內人士指出,人人車未來極有可能會面臨被收購的結局。這或許是人人車最好的歸宿吧。
車易拍:
死亡原因:
同為二手車電商平臺的車易拍自年初315央視曝光后就一直負面不斷。7月,車易拍創始人楊雪劍向公司員工發出內部信,關閉所有過度配置的分公司的車源業務及支持系統,相關車商業務交由車商運營團隊統一負責,并表明將關閉C端業務。
2016年至今,很多此前獲得多輪巨額融資的明星企業,都在減員增效、收縮戰線。4輪融資總額超過1.8億美元的二手車電商車易拍也未能幸免。車易拍面臨資金吃緊的狀態。爆料人指出,目前資金僅能夠支撐三個月,并且車易拍為了勉強支撐正常運營,車易拍已經開始動用車商的保證金了。其CEO正在焦急的與資方洽談,尋求被收購機會。如此狀態下的車易拍讓投資人望而卻步,車易拍未來的投資之路更為舉步維艱。
神奇百貨
死亡原因:
神奇百貨CEO王凱歆最先被人熟知源自其一手創造的垂直電商神奇百貨在A輪估值6千萬。但今年5月《GQ》的一篇報道把她從天才少女的神壇上拉了下來。GQ雜志的一篇長文,不僅描繪了一個年少輕狂、反復無常、高傲自大的王凱歆,同時還引用內部員工的話,質疑神奇百貨營運數據造假,商品圖片和文案沒有得到商家授權。
隨著公司運營的種種弊病暴露,這位95后的創業者再次受到廣泛關注。從任性無理的管理方式,到夸張不實的各項數據,供貨商不足、物流鏈薄弱、商品授權不清,簡單從淘寶倒賣商品的運營模式,經營不善大規模裁員,現在知乎上前員工對她罵聲一片。目前神奇百貨經歷了風波平靜后也不在有何聲量。
藥給力
死亡原因:模式不清
今年5月,主打“1小時送藥上門”的醫藥O2O公司“藥給力”宣告公司暫停相關業務。公司高管接受采訪時表示,藥給力并非完全暫停,而是縮小區域,調整為內涵式發展。此次“暫停”與最近一次融資失敗有關。
近一年多以來,醫藥電商界的各類會議為行業描繪了無限藍圖,但風口一過,風向隨之急轉直下,機構對其也愈加挑剔。送藥O2O本質上跟滴滴打車并無太大不同,客戶在APP下單,附近藥店搶單,然后配送上門。這一模式成功的前提在于廣覆蓋、客單頻次高、客單價格高。但目前現狀是客單量少、客單頻次低,而成本卻與日俱增。業內人士表示,藥給力模式的確是有可能做成的,只是目前形勢不明,資本市場又比較疲軟,故事充滿變數。
青年菜君
死亡原因:
幾個月前,滬上著名生鮮電商美味七七剛剛倒下,現在,北京的一家明星創業公司“青年菜君”又傳出遭遇資金危機,或將破產清算的消息。
8月1日,連續有多家媒體報道,生鮮電商青年菜君拖欠員工薪水并已準備破產清算,部分員工被突然通知遣散尋找下一份工作。高管則對媒體稱,因融資未到賬,公司資金無法周轉,導致無法按時發薪,但并沒有到破產清算階段。
供應鏈問題導致生鮮電商死亡率最高,即便在消費頻次和毛利雙高的情況下仍無法解決諸多供應鏈難點,如倉儲、冷鏈物流、獲客成本、客單價等。供應鏈問題直接關乎到用戶體驗,如果沒有完整的供應鏈,用戶的信任、口碑和回頭率等重要數據將難以達標。分析人士指出,供應鏈問題不解決,得之不易的用戶或客戶就會慢慢流失,隨之而來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結果不言而喻。
總之,成功的企業之所以成功各有各的本事,失敗的企業之所以失敗各有各的不幸。但是遵循市場原則,探索穩定模式,尋求健康發展才是創業企業立足之本。依靠燒錢、盲目擴張、數據造假勢必會對自身發展造成傷害,也會讓資本市場對企業未來堪憂。
套用媒體人士的一句話,“創業有失必有得,經歷過此番種種的創業者或創業公司,在保證活著的前提,也許未來可以在創業中走的更遠。正如馬云的商業哲學,‘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你要努力,你要與別人合作,要永遠抱有希望,要在現實生活中讓不可能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