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電站修建凍土墻防滲水遭質疑 或引發危機
據外媒報道,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稱,日本政府斥巨資修建“凍土擋水墻”,以阻止地下水滲入福島核電站反應堆,同時防止泄露的放射性廢水流入太平洋。但不少批評者認為,這個孤注一擲的策略可能不會奏效。
據報道,五年前一場大地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三座反應堆熔毀,現在經已損毀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面臨一場“滲水”危機。
東電核能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岡村佑說:“核電站內不斷積聚大量水,我們必須終止這個循環。”而凍土墻是當局為打破這個循環所下的重注。
日本政府撥款350億日元修建這堵深約30米、長約1.6公里的地下凍土墻,目的是要把反應堆建筑封起來,使地下水無法繼續滲進去。
直線排列的銀色管子以約0.9米的間隔埋入地底,管子里注滿了冷卻至攝氏零下30度的鹽水溶液。按計劃,每根管子可冷凍半徑約0.45米的一片土地,足以與相鄰管道制造的凍土相接,形成一個無縫的屏障。
負責建造凍土墻的鹿島建設估計,一條管道周圍土地完全凝固約需兩個月時間。這堵墻總共有1568條地下管道,整體凝固需使用30臺大型制冷設備,將消耗1.3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有輿論認為,這個計劃過于昂貴與復雜,而且未必能解決滲水問題。有人更警告,核電站遭14米至15米高的海嘯襲擊時會發生停電,使核反應堆喪失冷卻能力,自然災害也可能影響凍土墻。
本月,東電告訴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面海一側的冰墻墻體已有99%被凍得結結實實了。它說個別地方因為含有碎石和沙子而無法固化。東電正試圖用快干水泥封堵冰墻上的漏洞。
報道指出,即便抹上水泥可以把冰墻變得滴水不透,質疑者依然有一個問題:它能撐多久呢?他們說,用以冷卻管道的鹽溶液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可能造成管道破裂或滲漏。
此外,該系統是在高輻射環境下運行的,地震如果再次降臨,可能又導致停電,目前尚不清楚它在這種壓力下是否會發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