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分享與感恩:青海穆斯林喜迎古爾邦節(jié)
今年78歲的穆斯林老者馬德成,穿著白色長袍、留著一撮銀白色胡須,精神矍鑠。
12日,穆斯林迎來一年一度的古爾邦節(jié)。按照老規(guī)矩,早上七時許,馬德成和兒子、孫輩從家中出發(fā),步行至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青海省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參加古爾邦節(jié)重要的會禮。
古爾邦節(jié),阿拉伯語音譯為“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牲”,故又稱“宰牲節(jié)”,是伊斯蘭教三大節(jié)日之一。古爾邦節(jié)起源于伊斯蘭先知易卜拉欣夢見安拉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以考驗他對安拉虔誠的故事。
在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撒拉族、東鄉(xiāng)族等十個民族每年要歡度古爾邦節(jié),節(jié)日內(nèi)容主要為會禮、宰牲、聚餐。
早上九時,西寧市的十余萬名穆斯林男子,已在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寺內(nèi)外鋪好禮拜毯。由于穆斯林男子大多頭戴白色禮拜頂帽,會禮時禮拜人群猶如“白色長河”。
會禮開始,先由“哈菲祖”(即通背《古蘭經(jīng)》的人)開經(jīng),即用阿拉伯語念《古蘭經(jīng)》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隨后,青海省伊斯蘭教協(xié)會會長、東關清真大寺教長馬長慶為參加禮拜的穆斯林講“瓦爾茲”(即發(fā)表演講)。
“瓦爾茲”閉,東關清真大寺阿訇帶領穆斯林兩拜“乃瑪茲”(即禮拜)。然后由阿訇念“胡土白”(即阿拉伯語演講)并作“嘟哇”(即祈禱)。至此,會禮結束。
作為古爾邦節(jié)的核心內(nèi)容,接下來,馬德成的兩個兒子和大部分穆斯林一樣,就要去宰牲了。這些年,兄弟倆做冬蟲夏草和牛羊生意,家境殷實,今年他們決定宰牛來分享節(jié)日的喜慶。
“到時會把三分之一的牛肉分給宰不起牛羊的貧窮人,哪怕之前我們不認識,只要他需要,我們也會和他們一起分享節(jié)日的喜慶。”馬德成說,剩下的肉,留下招待來客,“我們家有三四十門親戚,節(jié)日里,我們會約好時間,我的兩個兒子就要到這些親戚家里去做客了。”
在西寧,大部分穆斯林生活在城市社區(qū),為了方便宰牲,當?shù)卣€專門設置了牲畜交易點和屠宰點。
“宰牲節(jié)又有‘忠孝節(jié)’的說法,在伊斯蘭文化中,這個節(jié)日因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而被傳為佳話。”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網(wǎng)紅”阿訇伊利亞斯告訴中新社記者,“現(xiàn)在宰牲,除了希望做到忠孝之外,延伸之意是為已故的親人們宰牲,來表達最樸素的人道情感。”
伊利亞斯成為“網(wǎng)紅”,是因為他在東關清真大寺內(nèi)對清真寺歷史和伊斯蘭文化的漢語、阿拉伯語和英語的精彩講解,被拍攝視頻傳至網(wǎng)絡后,受到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追捧。
“生活在這個安寧、衣食無憂的國家,要知足,要感恩,要體會到此刻的幸福。”伊利亞斯說,這正是宰牲節(jié)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之一。
在青海旅游旺季,他每天要接待四五個參訪團,且知無不言。按他的話說,“要盡量給第一次進入清真寺的人帶來好感,而非是嚴苛和繁重的感覺。”
“與不同民族和信仰的參訪者分享伊斯蘭文化,希望能帶給他們真正的平靜,哪怕接觸的時間很短暫。”伊利亞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