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媒體傳播新趨勢研討會在京舉行
不久前剛從里約奧運一線歸來的各路國內媒體今天齊聚恒源祥北京文化藝術中心,參加由中國體育記協晚報分會、中國晚協體育新聞分會、《新聞與寫作》雜志和恒源祥集團共同主辦的“里約奧運會媒體傳播新趨勢研討會”。
在談到舉辦研討會的初衷時,《新聞與寫作》雜志社總編耿瑞林表示,在每屆奧運會后進行媒體總結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這種學術研討非常重要,希望通過親臨一線媒體人的總結,對里約奧運會新聞報道的得失以及出現的新報道手法、方式進行交流總結,以期為下一屆奧運會報道提供更多的理念和指導。”
帶隊參與了里約奧運會報道的《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中國體育記協副主席李中文以《全媒體背景下的奧運輿情轉換及其應對》為題,對里約奧運會期間出現的熱點新聞,從輿情轉換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里約奧運會是第一屆全媒體的奧運會,在這種大背景下,傳統媒體必須要積極使用各種媒體形態的報道方式。他說:“做到該堅守的必須堅守,該兼顧的必須兼顧。”
新華社體育部發稿中心主任曹劍杰,介紹了國家通訊社在奧運會期間的報道規模、情況以及亮點。他說:“未來6年的三屆奧運會將分別在亞洲城市平昌、東京和北京舉辦,屆時對于中國媒體而言,競爭將更加激烈,輿論態勢將更加激烈。”
《北京晚報》副總編郭強對地方媒體在奧運報道中的做法進行了介紹。除了前期的觀戰手冊,報道期間的“特刊”等報紙的傳統陣地外,郭強特別介紹了對奧運會期間《北京晚報》的報網聯動。他認為,在未來的新聞競爭中,電子號外將是維護報紙尊嚴非常重要的途徑。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新媒體中心主任曹勇通過對里約奧運期間收集的大數據整理,為與會嘉賓梳理了整個奧運期間有關輿情走向、新聞焦點話題關注度以及新的媒體傳播趨勢等等方面。他認為奧運會中的媒體類型如今已經非常多樣,但無論采用何種形式,成績依然是輿論關注的焦點,而各類媒體在輿論引導中的作用非常明顯。
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涂曉東做了總結發言,他肯定了全媒體時代中國媒體在此次里約奧運會新聞報道中引導國內輿情,傳播正能量的主流積極作用,但也指出其中夾雜了一些偏激甚至是失實聲音,還指出個別媒體記者在奧運會報道中缺乏基本職業素養。他表示,在未來的體育報道和奧運報道中,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將從管理者的角度,對這些情況加強管理,使中國媒體能夠在未來的奧運會報道中發揮更大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