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0月3日,上海各景點迎來大客流,城隍廟游人如織,秩序井然。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升級 新消費成為重要支撐
不僅僅是旅游,來自商務部的統計顯示,零售、餐飲、文化娛樂等消費在十一黃金周期間都呈現火爆態勢。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9日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十一”黃金周,全國消費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據商務部監測,10月1日至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7%。
“其中,服裝、家電、汽車等商品銷售亮點突出,大眾餐飲、旅游休閑、文體娛樂等服務消費備受青睞,綠色、共享、簡約的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線上線下加快融合創新,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消費漸成趨勢,人們越來越追求吃出健康、穿出時尚、用出品質、玩出品位。”沈丹陽說。
其中,旅游休閑更具品味,北京、江蘇等地農家院舉辦的采摘、垂釣、美食、騎馬等活動廣受歡迎,預訂率普遍超過80%。自駕游持續火爆,80后和90后成為主力軍,家庭自駕游占自駕游總數的85%以上,親子自駕、房車自駕、定制自駕成為出游新風尚。各地推出一批“參與式、體驗式”文化休閑活動,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演出票銷售一空,青海“拍攝最美星空”等活動受到游客追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流通研究室孫開釗博士表示,經濟轉型期凸顯消費結構變化。教育、醫療、文化和娛樂等服務和體驗類消費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從數據上看,1至8月全國累計票房突破300億元大關,體現出我國文化娛樂類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我國旅游市場進一步擴大,繼續領跑宏觀經濟,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都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長。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隨著我國消費品工業升級,消費品生產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等擲地有聲的政策效果不斷顯現,品質消費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她認為,在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過程中,消費者對品質商品的需求特別旺盛,但品質商品這種消費需求在國內還不能都得到滿足。因此,未來品質商品、品質服務、品質生活將成為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載體。
資料圖:10月7日,國慶長假最后一天,重慶磁器口古鎮游客依然“爆棚”。 陳超 攝
紅利 內貿流通創新等新政將出臺
當前,消費已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頭駕馬車,兩位數增速在經濟下行中表現亮眼。今年前8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3.4%,比2015年提高了12.5個百分點,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進一步增強。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作為促消費的重要途徑,內貿流通領域一系列新政正在醞釀中,促消費的紅利還將陸續釋放。據了解,下一步,商務部將以“兩年行動計劃”“五年發展規劃”“十年行動綱領”為主要抓手推進內貿流通發展。
具體而言,包括實施“加快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消費行動計劃”,深化流通改革,強化創新轉型,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優化供給結構,著力解決供需錯配問題。制定實施“中國流通2025行動綱領”,建設流通強國,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和高效的流通治理體系等。
事實上,最近一年來,從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到今年8月加快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內貿流通領域已經迎來非常密集的政策出臺期。
相關改革紅利也開始釋放。以商務部推行的流通標準化為例,僅托盤標準化一項就大大節約了物流成本提升了流通效率。據第三方機構統計,通過開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重點企業提升裝卸貨效率3倍以上、貨損率降低20%至70%、綜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試點城市租賃標準托盤同比增長97.18%,平均綜合物流效率提升3.8%。
孫開釗也表示,可以預見到,內貿流通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 政策紅利將繼續顯現。在他看來,未來我國消費回升的潛力還是會比較大,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全年高位,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企業零售額實際增速(扣除價格因素)較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呈現回升勢頭。下半年,預計隨著零售業繼續強勢回升,受到年末CPI“翹尾”因素的影響,再加上中秋、國慶等假日經濟的出現,四季度增速將好于前三季度,下半年消費預計名義增長10.4%左右,今年全年消費預計增長10.4%。
趙萍指出,考慮到經濟增速仍將放緩,今年消費增長形勢比去年嚴峻,但在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消費心理趨向成熟等多種因素交織作用下,互聯網相關消費、服務消費、信息化消費等消費亮點會更加凸顯,會引領全年消費增長,預計全年消費增速在10%左右,消費率(消費占GDP的比重)有望創十年新高,首次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