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抵制“瘋狂追星”:我為我的粉絲驕傲
和一年前見到的王凱相比,這一次的他輕松了許多。不掩飾、不造作。聊到興起時,一長串“盒盒盒盒”的爽朗笑聲響滿整個房間。
2015年,隨著《偽裝者》《瑯琊榜》《歡樂頌》等六部電視劇的熱播,王凱和他飾演的角色“一夜爆紅”。昔日的生活被無限放大,反復(fù)登上互聯(lián)網(wǎng)熱搜榜,歡呼簇?fù)砗团u質(zhì)疑紛沓而至,任何一個舉動都被肆意解讀。
惶恐、憤然,之后辯解,最終沉默。他曾小心翼翼包裹自己,一層又一層。“就像只動物,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面對一幫陌生的群體,它會去試探和觀望。人也是一樣。”
一年之后,對于爆紅后的種種紛擾與不適應(yīng),他已坦然。“這一年經(jīng)歷下來,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東西都是過眼云煙,你不用把它想得太過嚴(yán)重。終歸還是要做個踏實的演員,交出好的作品,這才是日后越走越遠(yuǎn)的一個砝碼。”
從最初“惶恐的王”到現(xiàn)在“黃金時代剛剛開始”。如今,王凱拋掉所有包袱和私心雜念,“想再到達(dá)另外一個階段,想從零開始。過了這個惶恐期,我已經(jīng)做好一切準(zhǔn)備。”
解釋不如沉默
不傾訴會崩潰索性自我開解
王凱也許是2015年霸屏最徹底的男演員。從方孟韋、明誠、靖王到趙啟平,在民國、古裝、現(xiàn)代戲之間無縫切換。一時間,鹿眼、美手、低音炮,成為粉絲熱搜的關(guān)鍵詞。
出道十年,一夕成名,他被突然推至聚光燈下。成名前的生活被翻出,不經(jīng)意的舉動被放大,甚至一封來信,都令他陷入輿論漩渦。2015年11月,他在微博曬出一張小時候的照片,和多年前的房東阿姨寄來的一封信。沒想到,信的真實性引發(fā)了熱議,他發(fā)聲澄清,卻掀起更大波瀾。
“從那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什么都不說最好。因為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王凱一臉嚴(yán)肅:“總會有不喜歡你的人,從心底不喜歡,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不喜歡你。這是我無法控制的。試圖讓他們喜歡你,去澄清一些東西,他們反而會覺得很好笑。”
從此,他不再解釋。“我那時沒有經(jīng)歷過,也是給自己上了一課。其實也不用把它想得太過嚴(yán)重。顧慮的東西越多,就會成為包袱。該過日子過日子,該工作工作。至少,我問心無愧。”
但每個人都是個能量場,能量守恒,有進(jìn)有出。當(dāng)負(fù)能量積累到臨界點時,不傾訴就會崩潰。王凱也有“樹洞”,“我總覺得,傾訴的先決條件,是對方能夠很充分地理解你。有的時候,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甚至?xí)堰@些當(dāng)成個笑話來聽”。
他選擇自己和自己對話:“我經(jīng)常躺在床上,燈一關(guān),睡不著,就跟自己聊天。有的時候是在心里聊,有的時候會說出來。扮演個開導(dǎo)自己的角色就好。這一切都是基于,自己的消化能力跟排解能力還是比較強(qiáng)。我上升雙子,可能跟這個有關(guān),自己開導(dǎo)自己也不是所有人都管用。”
對演戲“著魔”
辭了鐵飯碗,北上考中戲
翻看王凱的微博,有一張胳膊掛彩的照片。那只胳膊內(nèi)側(cè)淤血點點,紅了大片。配文卻很戲謔:“吊了個威亞,胳膊就這樣,但是看完回放后心里就舒坦了。”盛夏6月,他在昆明拍攝新劇《如果蝸牛有愛情》,幾乎全程都在挑戰(zhàn)打斗戲。
為了達(dá)到要求,吊威亞的鋼絲繩不能完全放在后腰,只能吊在側(cè)后腰。拉起來后,他的手臂內(nèi)側(cè)緊挨著鋼絲,一直摩擦。無論是翻轉(zhuǎn)或是踢腿,都會被蹭到。“拍了很多條之后,回到酒店才發(fā)現(xiàn)這兒淤血。”他晃晃手臂,笑了笑。“每次收到拍動作戲的通告,心情都很激動,所以每個動作都很用心。”
王凱的拼勁沒有隨著名氣上升而改變。在6年前的電視劇《知青》中,他曬傷過,也凍傷過。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拍攝七個月,不少演員沒撐住,走了,但他堅持了下來。為制造暴風(fēng)雪的效果,他甚至讓劇組搬來一臺鼓風(fēng)機(jī)對著頭吹,剛躺下,臉上立刻被冰霜覆蓋。這一切都被制片人侯鴻亮看在眼里。
“最簡單的道理,這是你的飯碗。不能說現(xiàn)在喜歡你的人多了,就開始怠慢自己的工作。”王凱語氣淡然,覺得努力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更何況,當(dāng)演員實現(xiàn)了他的兒時夢想。
從小就有表演欲的王凱,高中時就拉著同學(xué)排練課文里《雷雨》的片段,他演周萍。“老師夸我演得不錯,可能是因為我表現(xiàn)出極高的熱情。”高中畢業(yè)后,他沒參加高考,辭掉了父親安排的新華書店“鐵飯碗”,一門心思北上學(xué)表演。“從離開老家到考上了中戲,是我最叛逆的階段。”他用一個詞形容那時的自己——“著了魔”。“別人說什么我都聽不進(jìn)去,包括父母。就是我要為夢想搏一次,哪怕失敗,但至少我嘗試過,不會后悔。”直到2003年,他順利通過中戲表演系考試。“有哪個學(xué)生會盼望開學(xué),我就是盼望著,把該買的全都準(zhǔn)備好了,等著開學(xué)。”
出道“黑歷史”
演了就有錢,我得生活
和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一樣,他苦笑著形容那個時期:“不是瓶頸期,不是迷茫期,是壓力山大期。”一籌莫展時,他遇到了電視劇《丑女無敵》中的角色陳家明。翹著蘭花指,聲音高八度。這個夸張的娘娘腔形象,與他大相徑庭;也成為他爆紅后,一段令人費解的“黑歷史”。
而王凱,并不介意舊事重提。“新人找戲很難。見組見了很多,但成功率真的很小。剛好有了這個機(jī)會,讓我去試戲。試完沒想到是這樣一個角色,也沒想到導(dǎo)演那么滿意,更沒想到那么快就要跟我簽合約。”
那個時候的他很缺錢,“生活需要花錢。機(jī)會來得很快,試完戲就簽合同,簽合同就有第一筆錢,能解燃眉之急。沒辦法,再不愿意,我得生活啊。”而接拍之后,他的壓力更大。
整整兩年化身“陳家明”,他覺得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其實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完成,自己也打了問號。拍攝初期,我一直在打退堂鼓,從心里就不相信自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老跳戲,融入不進(jìn)去。后來導(dǎo)演就鼓勵我、開導(dǎo)我。”
在“一直硬著頭皮”的狀態(tài)里,他演完了第一部戲。“從始至終,我的壓力都特別特別大。”拍攝結(jié)束后,又遇瓶頸。“因為當(dāng)你演某一類型角色比較成功后,所有來找你的,都是類似陳家明一樣的角色。但我又不想再演下去。別的戲又不敢來找你,這很尷尬。”
他不愿妥協(xié)。“還好,那時錢夠花。我就沒妥協(xié),全都謝絕了。一直在等,在找有沒有與之前不同的角色。等了有大概七八個月,才等到《知青》。”
新鮮問答
新京報: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么?
王凱:只要給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新京報:過去的一年,對你來說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王凱:包容心越來越大了。
新京報:侯鴻亮評價你是“最能沉住氣”的演員,你怎么形容他?
王凱:這么犀利,讓我評價我老板,真是膽兒肥(笑)。侯大大是我的人生導(dǎo)師,是我的伯樂。
新京報:會觀察身邊演員的演技嗎?偷師過誰?
王凱:我經(jīng)常觀察,只要是好的我都會偷師。比如(陳)寶國老師啊。看了之后有時候自己還會私下偷偷模仿下(大笑)。
新京報:從昆明回來后,有做些什么美白措施嗎?感覺白了不少。
王凱:其實我是白得快,黑得也快的那種。
新京報:替手控黨問一句,平時會不會特意去保養(yǎng)手?
王凱:不會,他們是不是要傷心了。但還好雖然我不怎么保養(yǎng),但每次出來我的手還行。
新京報:就快到冬天了,去年頻繁出鏡獨得寵愛的黑河定制羽絨服和小迷彩還會出場嗎?
王凱:應(yīng)該不會了,換一個。
新京報:如果談戀愛非要選一個,你是選許詡還是曲筱筱?
王凱:嗯……有第三個選擇嗎?太熟不好下手(大笑)。
新京報:那你要是戀愛了會公開嗎?
王凱:等哪天戀愛了,我跟對方商量一下。
新京報:采訪全程一直聽到你“盒盒盒盒”的笑聲,你是不是朋友中的開心果?
王凱:其實我是這樣的人。我不喜歡冷場,會盡最大的熱情和努力去暖場,有的時候我就把自己豁出去了。有時大家會覺得我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我到底在笑什么。我就說我想笑,其實是不想讓大家尷尬。
抵制“瘋狂追星”——
我為我的粉絲驕傲
在堅持的事情上,王凱一貫有原則。他不讓粉絲接機(jī),抵制販賣航班信息。偶有粉絲拍到他在機(jī)場的匆匆身影,也是口罩遮臉,全程黑面。他曾數(shù)次表達(dá)對“瘋狂追星”的抗拒。“很多粉絲追車,特別危險。買跟我同班的機(jī)票,勞民傷財。別亂花錢,都是女孩兒,大老遠(yuǎn)只身在外又不安全”。
談及此事,他一臉深沉:“不要在不該見面的場合見面,互相尊重,也給彼此一個私人的空間。目前我看挺開心的,基本上沒有什么人去接機(jī)了,這件事我堅持下來是對的。”語氣里,充滿獅子座的霸氣。為了不打破他的這項紀(jì)律,如今粉絲偶遇他時都會選擇逃跑、跳機(jī)、裝路人。甚至有粉絲在做群演時和他一起工作了兩天,都忍住了想要簽名合影的沖動。“他們太棒了。哈哈哈哈。我很開心,我也很為他們驕傲。”
紅與不紅——
魚跟熊掌不可兼得
成名前,想吃什么、去哪兒、跟誰見面,都不用躲躲閃閃。成名后,他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去年的一次采訪中,王凱回憶自己戴著口罩和帽子,路過一家家熱氣騰騰的小店。“烤串、米線、米粉,朋友們圍坐在一起聊天吃飯,我想,可能這樣的生活離我越來越遠(yuǎn),不能再和好友隨便下館子,吃烤串、喝啤酒了。”他聲音低下來:“我有一種莫名的小失落。”
一年后,再問到紅與不紅,他已看開許多:“人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紅有紅的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不紅你有你的自由,但是也有很多想得而得不到的東西。現(xiàn)在我可能比以前賺的錢要多一些,能夠選擇的戲多一些,但生活的圈子越來越小,跟家人朋友見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這些東西,跟十年前都呈反比。”
問他值得嗎?沉默兩秒后,他抬起頭:“有值得的,也有不值得的。人就是活在矛盾中,你不可能永遠(yuǎn)一帆風(fēng)順,魚跟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