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電影票房走低讓好萊塢緊張:對中國賭注太大
參考消息網站10月29日報道 美媒稱,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走低,使好萊塢倍感壓力。缺少好電影使不少電影迷離開影院。
美國《洛杉磯時報》10月24日刊登題為《中國電影票房驟降讓好萊塢緊張》的報道稱,一個周三的下午,在北京繁華的中央商務區的萬達Imax影院,商場的顧客在大堂的沙發上消磨時光,等待與朋友見面,可是許多人并不是來這里看電影的。事實上,有些人說由于缺少好片,他們已經不去影院了。
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現轉折?
剛剛畢業的21歲大學生田莊慧(音)聳聳肩說:“現在我看的電影少多了。我只是沒那個欲望了。興奮勁過去了。”
報道稱,像喜歡看奇幻和科幻電影的她這樣不再對電影感興趣的人并不在少數。她的態度反映了世界第二大
電影市場出現了驚人的情節反轉:票房急劇減速。
根據一家位于北京的調研公司藝恩網,過去六個月中國的票房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10%。對于一個2015年票房收入大漲近50%、總票房達到67.8億美元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轉折。此前
許多人相信中國最早將在明年超越美國和加拿大作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但糟糕的夏季已經削弱了炒作的聲音。
報道稱,這種困境已經使日益關注于全球市場的好萊塢感到越來越焦慮,因為它們下了很大的賭注,認為中國消費者對娛樂的胃口將越來越大。美國的影業公司越來越多地調整大片的內容,盡可能吸引中國觀眾,還與本土公司洽談,提高在內地做大生意的機會。
專家們紛紛發聲解釋這個現象,原因包括電影陣容差勁、網絡售票折扣減少、政府加大對虛假票房統計的監管。
制作人、資深中國影業顧問羅布·凱恩說:“需要關注的有很多東西,票房的放緩只是其中之一。很多中國觀眾對花錢看爛片感到厭倦。”
這種放緩已經引起一些急于迎合好萊塢的中國投資者的強烈反應。
中國電影爛片多
報道稱,中國第一富豪、電影和房地產巨頭大連萬達集團的董事長王建林上周在洛杉磯對好萊塢的高管做了一次演講,試圖平息大家的憂慮。來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為他在青島出資82億美元、占地408英畝的影視園做宣傳的王健林強調說,盡管目前出現波折,但未來十年票房將繼續強勁增長。
王健林說:“我相信任何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悲觀看法都是不準確的。隨著中國繼續走向城市化,隨著商場數量增長,隨著中國人收入增加,中國電影市場在未來10年將保持快速增長。”
然而,顯然過去幾年炙手可熱的速度是不可持續的。王健林表示,中國的票房銷售額在未來十年中每年可增長15%。這意味著電影行業到2016年可達300億美元規模,是北美地區的三倍(2015年111億美元)。
報道稱,分析師指出票房增速放緩的部分原因是網上銷售票價的大漲。多年來,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等科技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提供了多達50%的折扣。這種操作已經明顯降溫,票務銷售公司員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盈利壓力。中國的平均票價約為5美元,美國的平均票價為8.51美元。
業內的觀察家還指出,過去幾年來,一些民營企業操縱票房數據,夸大其影片所取得的成功。3月,中國監管機構對售票網站展開調查,了解這些網站是否夸大了《葉問3》的票房數字。
中國政府監管機構對票房造假的打擊也給中國電影市場整體數據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突然的放緩可能反映市場的透明度更大,給那些希望從電影中輕松獲得回報的投資者和制片公司帶來麻煩。
其次是質量問題,或者說是質量差的問題。中國需要更好的電影才能吸引人們到電影院。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和許多分析師都表示,票房的繁榮刺激了一波投資進入電影業。雖然電影業今年也推出了包括《美人魚》(中國票房5.61億美元)在內的幾個本土大片,但很多有大牌明星參演的電影如喜劇《洛杉磯搗蛋計劃》、歷史劇《大唐玄奘》和戰爭劇《鋼刀》業績很差。
維斯塔國際集團中國區經理勞倫斯·王表示,犧牲質量已經招致惡果。
他說:“因為市場瘋狂,所以人們認為任何電影都可以賺錢。但這是一個錯覺。觀眾有自己的品味,他們可以判斷這部電影好不好。”
好萊塢大片供應不足
報道稱,好萊塢自身可能要為中國市場停滯增長負一部分責任。去年中國票房出現熱潮的一部分原因是美國的大片如《侏羅紀世界》和《速度與激情7》,但今年大片則供應不足。
報道稱,私下里,洛杉磯的制片人和制片公司淡化了中國市場衰退的長期意義,但承認制片公司必須更好地研究中國電影觀眾的品味。對許多人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未開發機會。中國人年均看不到一部電影,而美國觀眾每年則要購買幾乎四張電影票。分析師和高管希望,隨著更多的人走進當地的電影院,中國的人均觀影率將繼續增長。
近來票房的放緩并沒有減少中美兩國的交易。
中國電影制作和營銷公司華樺傳媒上周表示,它將投資于派拉蒙影業即將拍攝的二戰電影《同盟》(布拉德·皮特主演)。之前,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剛剛簽署了協議,共同制作和投資斯皮爾伯格的安培林公司的電影。
9月,索尼影業獲得了萬達的承諾投資,希望促進其電影在中國的上映。雖然萬達在這個領域是最積極的,不過各制片公司也已排好了隊,與中國合作伙伴如騰訊、阿里巴巴、湖南電視臺和復星國際合作。去年,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成立了一家名為旗艦娛樂集團的合資公司,制作中文電影。
報道稱,反過來,中國電影公司也轉向美國的制片公司,進一步學習現代電影制作的藝術和工藝。好萊塢的出口產品如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和傳奇娛樂的《魔獸》仍創造著相當可觀的電影收入。中國票房的成功可以決定電影是否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