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發公開信“訴排片遇冷”引爭議
18日中午,馮小剛在微博發公開信,以潘金蓮之口訴“排片遇冷之冤屈”,指以王健林為董事長的萬達集團在其院線因公司之間的恩怨而給其新片10%的低排片率。
馮小剛發文后,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在微博上回應,直嗆馮說話“陰陽怪氣,聽著惡心”,稱降低排片只是因為不看好該片,并表示如果影片票房出色會按流程增加排片。
其后馮小剛迅速轉發該微博,并發文指萬達不遵守市場規律。
雙方的此番互嗆很快引發高度關注,對于這場迅速“刷屏”的“沖突”,人們也迅速給出反應。
一直在內地頗有“觀眾緣”的馮小剛此番并未獲得太多支持,除了少數網友認為“公開信”頗具其在電影《老炮兒》中飾演的“六爺”般敢怒敢言的氣質,但更多觀眾和網友認為馮此反應過激,“排片多少是院線的選擇,真的好作品會自己說話”,“現在的排片率已經很霸氣了,馮導顯得有點過于‘霸氣’了吧”,“格局太小了,這個時候不是更應該關心觀眾的觀影反饋嗎”??甚至有網友直指馮小剛在新片公映首日“捆綁炒作”。
業內人士中,導演陸川在自己的微博中談及此次排片爭議,稱“在國內電影偏文藝題材的作品中,這樣的排片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導演王小帥談及此事更直率表示,“實際上已經挺好的了,其實這個排片很高了”。
目前《我不是潘金蓮》在豆瓣上的評分為7.3,根據藝恩數據,《我不是潘金蓮》首映當日拿下6676萬票房,在票房、排片、上座率、場均人次等方面均遙遙領先于海外大片《奇異博士》《勇士之門》。
雖然院線成績實現了“開門紅”,但《我不是潘金蓮》這部從內容到形式都頗多看點的影片在社交平臺上卻未能如期引發對作品本身的品評熱議,究其原因,馮小剛此番“公開信”的“搶戲”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