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熙0比2不敵伊斯托明 韓失聰少年險些進澳網
成果 苦練11年成韓男網二號
李德熙兩歲時,母親樸美佳發現他與正常孩子有些不同。醫生的診斷結果很快就出來了:三級聽力障礙。
4歲時,李德熙被父母送到了忠州的殘障學校。那是一個寄宿式學校,很多孩子跟父母一周見一次面。但李德熙的母親樸美佳每天接送孩子,并嘗試把他送到正常學校,以確保兒子適應有聲世界。
“僅有一小部分聽障學生可以和正常人交流,并靠自己的力量賺錢謀生。”樸美佳說,很多聽障學生后來漸漸放棄努力了,他們跟父母一起生活,讓父母照顧他們,“我們只希望李德熙可以獨立起來,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在殘障學校待了幾年,李德熙學會了手語,也能讀懂唇語,不需要父母過多的照顧。
在酷愛網球的表哥鄭孝宇的影響下,李德熙7歲時第一次開始接觸網球。“百分之九十的教練、家長都說李德熙不可能達到專業水平,因為他沒有聽力。”樸美佳說。憑借超人的毅力和堅持,李德熙奇跡般地在殘酷的巡回賽中站穩了腳。
如今,李德熙是韓國男網二號人物,僅落后排名第104位的鄭玄。
苦果 聽力障礙對球手很致命
從聽力障礙的分級標準看,三級指的是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重度損傷。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只能聽到部分詞語或簡單句子,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中度受限,在社會活動參與方面存在中度障礙。
在個人鍛煉和助聽器的幫助下,三級聽力障礙對生活的影響不會特別大。但對職業網球選手來說,這一影響幾乎是致命的。網球訓練中講究“盯球”,但實際上有研究表明,人類對于聲音刺激的反應速度遠比視覺刺激來得快。在判斷來球的力量、旋轉時,耳朵和眼睛同樣重要。
半決賽輸給李德熙后,吳迪談及對手時言語里滿是尊重,“不管李德熙最后打到什么層面,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打球的同時要靠耳朵去聽非常重要,他這樣確實比其他人更不容易一些,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對李德熙來說,無聲的世界里他會更加專注,“對手制造的聲音、肢體語言都干擾不了我,有些東西我聽不到,也不會在乎。”
但在比賽時,李德熙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聽力上的障礙,加上偏弱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很難跟主裁去溝通。
賽果 丟掉外卡后將戰資格賽
2017年澳網外卡賽昨日在珠海橫琴國際網球中心結束,李德熙未能一黑到底,0比2不敵烏茲別克斯坦30歲老將伊斯托明,未能收獲一張澳網正賽外卡。
之前的半決賽,李德熙的強力正手給吳迪制造了很多麻煩。吳迪賽后直言很多時候感覺自己有優勢了,但卻被李德熙打出了制勝分。昨日之戰,伊斯托明很好地控制住了李德熙的正手,盡可能地把球回到他的反拍。
首盤比賽,李德熙還能和伊斯托明僵持。但從第2盤開始,身高、力量、經驗上的差距都顯現出來,李德熙最終1比6交出比賽,這是他本賽季的最后一場比賽。
“我們非常希望能打進澳網正賽,雖然他的排名足以參加資格賽,但畢竟有這么好的一個機會。”李德熙的表哥鄭孝宇稱。盡管未能拿到外卡,但李德熙可以憑借排名參加澳網資格賽。
去年來深圳參賽時,17歲的李德熙排名第240位,是TOP300球員中最年輕的一個。當時,李德熙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2016賽季爭取打進前100位。對一名青少年球員來說,實現這個目標的難度很大。一個賽季過后,李德熙現世界排名是143位,在男子網壇TOP150所有球員中,他是年紀最小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