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阿賈克斯”第3次退出中乙
?沉浮?
曾數次搬家用過10個隊名
北京國安隊員宋博軒昨日轉發一條微博,并評論道:“中國就是外援來掙養老金的地方!這些專注青訓的俱樂部何時才能真正的受到重視?”他轉發的正是老東家火車頭俱樂部退出中乙的消息。早在2007年,未滿18歲的宋博軒就得到了代表火車頭征戰中乙的機會,并發揮出色,與馮仁亮一起被稱為“火車頭雙星”。
在如今這個被指“虛火過旺”的足球環境下,一支職業球隊因為沒錢退出職業聯賽有些令人意外。除了宋博軒,為火車頭扼腕的圈內人士不在少數。但細數一下歷史,在火車頭隊征戰職業聯賽的17年中,先后因為贊助商的更改,他們數次搬家,用過10個隊名。算上這次,火車頭已經是第3次退出職業足壇了。退出,對火車頭來說并不是一個“意外”的決定。
1998年,剛經歷過搬家的火車頭,第一次宣布退出職業足壇。一別5年后,火車頭重回中乙,次年差一點打進中甲。2009年,球隊原主場看臺被拆除,俱樂部將主場從天津遷到武漢。2010年球隊重回天津,但賽季結束之后,火車頭的一線隊再次宣告解散,只剩下與上海申花有合作培養協議的1993到1994年齡段隊伍。
2012年,火車頭再次參加中乙,不過境況更加不堪。球隊破敗不堪的主場就設在京津高鐵的一座大橋下,甚至連個正式的入口都沒有。2015年,圓方鋁材成為天津火車頭隊的新贊助商,前國腳宋黎輝還一度擔任俱樂部老總。然而一年后,贊助方就遭遇資金鏈完全斷裂,火車頭“3年沖甲”成為泡影。火車頭再次陷入財政危機,甚至開始借錢謀生。本賽季結束后,“差錢”的火車頭又一次無奈地選擇了離開。
隨著火車頭隊告別中乙,一線隊球員不得不將在這個冬天找工作。這種單方面解約,球員本可以要求對方給予一定的補償金,但考慮到俱樂部的處境,球員們最終都選擇了“和平分手”。
?碩果?
青訓為國字號輸出幾十人
火車頭俱樂部總經理曹友日前在接受天津媒體采訪時表示,火車頭俱樂部不會解散,并且下一步要在青訓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和力度,充分利用場地設施和人員培訓的優勢,繼續加強與天津市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的合作。“火車頭有一天會重新再來,也希望我們有一天會浴火重生。我覺得會有那么一天,在其他各級聯賽和各級國字號的隊伍中,還會有我們火車頭出品的精品球員。”
其實,火車頭俱樂部最有影響力的時期,恰恰是它不在職業足球序列的時期。而正如曹友和宋博軒所說,火車頭被人熟知靠的是青訓。在火車頭青訓出品的隊員中,入選各級國家隊的球員達幾十人,而且不少人至今都活躍在中國頂級聯賽的賽場上。
1998年,火車頭退出職業足壇時,曾經將球隊以900萬的價格整體轉賣給深圳平安,當時的16名隊員中,就包括了李瑋鋒和李毅這樣后來的國腳。1999年以430萬出售曲波、楊君、白毅、彭鵬和曹春鵬等5名球員給青島海牛。2000年,集體出售楊程、關震、吳澤、苑維瑋、楊增奇、劉劍、李丹、萬程、張金9名球員給山東魯能。
雖然與現在動輒上億元的轉會費相比,這些錢看起來不多,但放在當年,就是天價。這些大手筆也讓中國“阿賈克斯”創辦者、天津火車頭俱樂部前總經理席紹忠和他的火車頭名噪一時。
火車頭俱樂部再次“回歸”青訓,成效如何目前尚未可知。不過也有人發問,既然要全心全意搞青訓,那么為什么不把中乙的殼賣掉?畢竟在寸土寸金的中國職業聯賽中,這還是一個很搶手的資源。昨日,新京報記者向火車頭俱樂部高層提出這個問題時,沒有得到答案。不過,根據球隊注冊地不得進行變更的規定,天津已有泰達和權健兩支中超球隊,市場接近飽和,火車頭的生存空間也就更加狹小了。
?大勢?
火車頭體協輝煌難再現
火車頭隊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火車頭體協足球隊。火車頭隊退出中乙,讓人想到它的“娘家”火車頭體協。在火車頭隊幾經沉浮的期間,火車頭體協也在不斷衰落。
在新中國體育發展史上,火車頭體協曾經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1952年成立的火車頭體協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行業體協,隸屬于鐵道總工會,是鐵道部的直接下屬單位,甚至比國家體委還早“生”了4年。在上世紀90年代前后,火車頭體工隊進入了最輝煌的時期,擁有足球、籃球、田徑、曲棍球、摔跤、體操等十幾支隊伍。體工隊大院內擁有一個龐大的運動學校,奧運冠軍邢慧娜正是出自于此。
由于背靠鐵道部,火車頭足球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1994年,天津火車頭足球俱樂部成立,并征戰全國甲B聯賽。在專業體制年代,火車頭隊由于鐵道部門員工多、分布廣,因此當年它和八一隊一樣,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招收人才。俱樂部可以借助自身屬于鐵路系統的優勢,根據個人意愿,為已經退役和未能進入職業隊的球員安排工作。
不過一切輝煌隨著2013年3月鐵道部被撤銷而衰落。現在的火車頭體工隊隸屬于中國鐵路總公司,只剩下4個項目,8支隊伍。火車頭體工大隊長王忠義昨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切正常”。在轉為企業制后,體工隊一切還是按部就班,參加體育總局的比賽,經費還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負責。編制和前幾年沒變化,沒有縮編的危險,但也沒有擴大的可能。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憑借當年“鐵老大”的體制優勢,火車頭體協曾經締造了一時的輝煌。當電氣化,高鐵時代來臨后,內燃機車已經不再容易在鐵軌上看到。“火車頭”隨著時代的變化,或許將逐漸成為一個歷史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