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聯采用“錄像裁決”引爭議 FIFA稱推廣只是時間問題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足球比賽中,誤判往往讓人惋惜。日前,錄像輔助判罰系統開始在世俱杯得比賽中應用,解決裁判肉眼難辨得問題。其實,類似技術早已在其他體育項目中使用,成為判罰的決定性依據,但為何足球比賽至今才開始嘗試采用錄像輔助判罰系統?
|
在本月15號舉行的世俱杯半決賽中,西班牙俱樂部皇家馬德里2:0戰勝墨西哥美洲隊。在傷停補時階段,C羅接隊友傳球打進一球后,皇馬全隊開始慶祝。而美洲隊看到裁判沒有判定進球有效,認為是C羅越位在先,旋即迅速發起進攻。此后,裁判吹停跑到場邊查看了近一分鐘,借助錄像輔助判罰系統,才最終判定進球有效。
而在更早一天進行的鹿島鹿角3:0戰勝國民競技的比賽中,裁判第一次利用錄像輔助判罰系統判罰了點球。
雖然新技術能夠確保比賽的結果公平,但同時,這個系統的應用也受到了不少批評,很多人認為主裁觀看錄像回放打斷了比賽,皇馬球星莫德里奇就直言不喜歡這個系統。
對此,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回應說,對于C羅在進球后裁判查看錄像回放的事件,只是“通信錯誤”。國際足聯技術發展部總監范巴斯滕解釋說,當時控制錄像系統的助理裁判是想與操作員溝通,但主裁判聽到了聲音,認為是在提示自己。
早在今年3月,國際足聯就決定開始對錄像輔助判罰系統進行為期兩年的測試,新上任的主席因凡蒂諾表示,“關于是否使用錄像回放已經討論了超過50年。現在一場足球比賽,電視機前甚至現場觀戰的所有人都能從回放中發現主裁判的錯判,只有主裁判自己不知道。因此我們一直是在阻止他知道真相,現在我們終于往前邁了一步”。
但在足球評論員馬德興看來,判罰爭議也是足球比賽的一部分。盡管皇馬是獲益的,但齊達內和球員也不是很滿意。第一,大家有個適應過程,第一次遇到還是會有所不適,因為這么多年來足球項目爭議很多,但從足球項目本身而言,大家看球一方面是看球星們的高水平比賽,另一方面爭議也是話題,失誤也是一部分。第二,足球區別于其他項目的一點,就是社會化程度很高,跟其他項目簡單的勝負又不太一樣。
在因凡蒂諾走馬上任前,錄像回放技術是否應該用在足球比賽當中一直爭議不斷,主張派包括FIFA前主席布拉特,反對方則以普拉蒂尼等歐洲足球人士為代表。隨著這兩位大佬的淡出,新技術的推廣不再面臨巨大阻力。因凡蒂諾提出,希望2018年世界杯也能采用錄像輔助判罰系統。但需要堅持兩個標準:一是主裁判如果對可能改變比賽結果的事件存疑,那么可以利用VAR系統確認;二是主裁判出現明顯誤判,系統可以起到提醒作用。
FIFA首席技術官范巴斯滕表示,新技術仍然有改進的空間,但推廣只是時間問題,最終相信大家都會滿意。馬德興認為,新技術普及的前提應該是不打破比賽節奏,只用在進球爭議等關鍵節點上。“國際足聯主席已經提出,希望2018年世界杯也采用這樣的技術,但我認為不能每次爭議都采取,應該只是在重大時刻使用。比如歐洲部分聯賽現在采用門線技術,可以使用。但如果頻繁使用錄像手段,就會打亂整個比賽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