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產片進入“中場休息”? 43.8%觀眾不滿意
最近賀歲檔的幾部大片都遭遇了口碑的滑鐵盧,《長城》片方給影評人發了律師函,《擺渡人》監制王家衛動員了半個電影圈寫下“我喜歡”挽救口碑,《中國電影報》則發文質疑豆瓣電影評分失信。以上種種,似乎透露出整個電影行業的某種焦慮,尤其是在今年票房增速明顯放緩的當下。
|
昨天,博納總裁于冬在對2016年電影行業進行“年終總結”時,說了這樣一番“語重心長”的話:“電影市場其實沒有什么虛假可言,最大的真實來自于我們的觀眾買票,這個票房就是一張張的選票,所以當大家擔憂出現的時候,其實更提醒了我們所有的人,做電影要有敬畏之心,要能夠認真再認真,對觀眾要充滿敬畏。”
昨天,2016騰訊娛樂白皮書正式發布。根據11.5萬份問卷調查顯示,今年的國產電影只取悅了3.7%的樣本用戶,43.8%的人表示不滿意。46.9%的樣本用戶今年去電影院的次數減少,而在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中,85.57%的人表示“好電影少”是主要原因,“看視頻網站”和“優惠票少”分別占23.8%和21.55%。
《中國電影報》昨天發文質疑豆瓣、貓眼的電影評分體系,并認為,“個別大V、公眾號為博眼球、圈粉絲、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在這些低評分的引導下,不少觀眾對賀歲檔國產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絕觀看國產影片。”但騰訊的問卷顯示,對觀眾選擇電影影響最大的是“親友推薦”,占到62%;其次是“權威媒體報道”,占53.1%;然后才是垂直類社區打分(34.8%)和20.4%(微信公眾號推薦),而微博大V推薦僅占12.5%。
根據媒體評論、社交網絡評論及垂直網站評分加權分析,白皮書總結了2016年的十大口碑電影,分別是:《寒戰2》、《路邊野餐》、《我們誕生在中國》、《七月與安生》、《追兇者也》、《湄公河行動》、《驢得水》、《我不是潘金蓮》、《塔洛》和《羅曼蒂克消亡史》。
同時,在演員口碑排行榜上,張譯憑借今年在《追兇者也》、《我不是潘金蓮》等影片中的精湛表演位居榜首,梁家輝、張涵予分列二三位。現場獲得“電影年度卓越藝人”榮譽的張譯透露,自己第一次接觸表演正是在20年前的昨天,那時候的他是哈爾濱話劇院的舞臺劇演員,他回憶,當時話劇市場面臨低谷,自己去打車但司機都不知道話劇院,提到旁邊的知名夜總會,司機才能找到路。而今年電影市場同樣出現低谷,白皮書將其形容為“野心的中場休息”,張譯借此自黑了一把:“中場休息其實是一件好事,比方說我演了二十年的戲,今年電影市場的冷淡終于把我顯出來了,發現配角也可以很出彩,中場休息也可以是蓄勢待發,希望大家依然愛自己的飯碗。”
于冬:
對觀眾要
充滿敬畏
博納總裁于冬認為,用“中場休息”來形容今年的電影行業還是很貼切的。“2016年在第一季度的井噴之后,中國電影的市場出現了一個增速放緩的下行曲線。連續三個季度的同比下降令整個電影圈都很焦慮,也讓很多媒體過度解讀,是不是電影出現了拐點,或者說是增速的放緩。”他預測,今年到年底總票房可能會接近460億,比去年多出15億至20億,“就是這一點點增長,也是所有電影人在2016年艱苦努力的付出,包括電影主管部門在下半年加速引進了一批進口影片,使得下滑的趨勢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這個中場休息給所有的金融資本家還有玩票的玩家一個很好的提醒,就是做電影是要充滿敬畏的,拍電影是要有匠心的,不是說隨便一個IP,幾個人攢一個局就可以騙錢來的,觀眾不買票,這就是最大的不認可。”于冬認為,“中場休息之后,下半場一定是實業家的機會,一定是認真拍電影的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的機會。”
2016年,博納影業取得了逆市增長的好勢頭,尤其是國慶檔的《湄公河行動》,贏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一開始所有投資人包括影院并沒有給予高度重視,決定花這么多錢投資一部主旋律電影也是一次非常冒險的行動。只有我有這個信心,我說這部戲會成功,至少8個億,但是沒敢想12個億。就是這樣一部主旋律電影,我覺得它燃起了觀眾很多年都沒有的一種熱情,也燃起了年輕人對于當代英雄的一種敬仰、一種喜歡。”他還透露,繼投資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后,博納還將投資李安導演的新片《拳王阿里》,“會在明年下半年開拍,也是用120幀去拍攝,會給觀眾帶來新的觀影體驗。”
他還提醒電影人們,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業幾乎到了崩盤的邊緣,如何能夠避免20年前的危機重現呢?“我們從業人員要獨具匠心的把電影拍好,用電影的手法講述我們身邊的故事,真情實感,這是實業家的機會,不是玩家的機會。”
王家衛:
珍惜電影
評論平臺
由王家衛監制,張嘉佳導演的電影《擺渡人》昨晚在南京舉行觀眾見面會。繼微博發聲“我喜歡”后,王家衛再次表示了自己對《擺渡人》口碑爭議的立場:“只要你看過,喜歡,我們高興;不喜歡,我們也尊重,但一定要看過再評,才是尊重電影,尊重你自己。”對于有媒體質疑豆瓣、貓眼評分失信,他則大方表示:“所有電影評論的平臺我們都要珍惜,都要保護。”
當天的南京路演活動,是《擺渡人》全國路演的最后一站。南京粉絲的熱情讓監制王家衛、導演張嘉佳備受感動,王家衛還主動買了數百杯咖啡送給入場觀眾。見面會上,王家衛也手持咖啡上場,更解釋請觀眾喝咖啡的原因:“我平常不喝咖啡的,但看到很多朋友一大早就排隊,就想有點東西喝一下。今天也很巧,121年前的同一天,在巴黎地下的咖啡廳,最早的幾部電影放映了。比如《工廠大門》、《火車進站》,我都看過,只拍的很簡單,非常單純。電影從那天開始,就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想請大家回到電影最單純的喜悅。”
活動現場張嘉佳也表達了對南京觀眾的誠懇感謝:“我做過很多活動,偏偏在南京很少,這是對我非常重要的城市,一直給我特別的支持。大家那么冷的天排隊排了很久,很不好意思,大家為我做出的事情我都會記得。”
《擺渡人》自公映以來,收獲不俗票房成績,截至28日已累計3.5億。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毀譽參半的口碑。有觀眾認為電影拍的太飛,有人質疑張嘉佳浪費了超強資源,更有粉絲質疑監制王家衛的選片口味。影片公映后,王家衛曾微博發聲“我喜歡”,更表示電影對他來說代表“一個世界”,并引發演藝圈大批藝人轉發力挺。當天活動現場,王家衛也對“我喜歡”事件作出解釋。他表示:“我們喜歡電影,愿意去做。作為監制來說,我說我喜歡是因為我認可。無論什么東西,都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人,一定有人拍磚。這不重要,只要你看過。喜歡,我們高興;不喜歡,我們也尊重。但要看過才是尊重電影,尊重自己。喜歡是一個單純的事情,沒必要有那么多壓力。”導演張嘉佳也表示:“只要是花錢買票的人,都有權利贊美和批評,都能接受。”
王家衛也表達了對于扶植新人導演的態度:“《擺渡人》做后期的時候,我到后期公司剛好有人說星爺和徐克導演也在做后期。三個人就坐在一起,好像回到二十年前一樣。但我們都覺得:電影不能永遠來來去去這幾個人!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偏愛張嘉佳,他很成功,嘴又那么賤。第一部就有那么好的資源,那么大的演員,憑什么?!其實不止他,我們還推出過《逆光飛翔》的導演,包括《渺渺》的導演。而我也是過來人,新人導演可以撒野,武斷,要對他寬容一點,不要千人一面。大家對張嘉佳的要求十分高,我認可這個電影不是多完美,不是極致沒有瑕疵的。我肯定的是態度,是對電影的熱情,認可的是電影對社會發出的善意。”
活動最后,王家衛還表達了對電影評論界的認同:“我一出道就是被人拍磚拍到暈的,那時正是影評人在引導觀眾。這么多年都是影評人在監督我們,為我們搖旗吶喊。所有電影評論的平臺我們都要珍惜,都要保護。所有人都要珍惜這樣的空間,為電影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