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隨州城區出現一襲綠色,許多市民為之興奮。這抹綠色,就是“牛拜”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已比較普遍,成為解決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進入隨州一個多月來,好的聲音,壞的評價,相伴有之。近日,記者實地采訪了共享單車投放商、廣大市民、城市管理部門,探訪了共享單車的尷尬之境。
A 共享單車來了
從去年開始,共享單車成為高頻詞,在全國刮起了一股“共享”旋風。今年,共享單車還進入高考作文題,其熱度可見一斑。
6月24日,一批熒光綠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大潤發、解放路等隨城街頭,迅速走紅微博、微信。這批共享單車是“牛拜單車”,湖北本土的一家公司投放的。
湖北牛拜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CEO杜攀介紹,首批“牛拜”共享單車投放在市委、市政府兩棟大樓,之后在市區投放,集中在繁華的商業區大潤發廣場,以及移動公司、市城管局等地,有100多輛。
據悉,“牛拜單車”已在我省的武漢、宜昌、襄陽、荊州等多個城市全面鋪開。
目前,在隨城的主要商圈,均有“牛拜”共享單車,甚至在碧桂園、濱湖體育運動場等地也能看到。“牛拜”共享單車隨州區負責人宋文君介紹,7月10日開始大面積投放,現已投入了1000多輛共享單車。
據了解,不同于其他品牌單車的實心車輪,“牛拜”共享單車的車輪上布滿了小孔。這樣的“蜂巢”設計大大減輕了車重,讓市民在騎車時感覺更輕便、省力。同時,車輪還添加了熒光材料,市民夜間騎行時車輪會發出熒光,將大大提高騎行的安全性。
B 市民喜愛有加
在大城市,共享單車早已不稀奇。進入隨州后,廣大市民對其喜愛有加,不少人掃碼用車。
宋文君介紹,投放之前,公司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受訪者中,有88%的市民表示歡迎,愿意嘗試。其余少數受訪者持觀望態度。
事實也是如此。記者調查發現,每天上下班,都有市民選擇共享單車。也有市民出行購物、會友時,騎著單車前往。
我市青年文學作者孫宇峰嘗試之后,對共享單車給予較高評價,并撰寫博文,暢談騎行感受。她說,車漂亮,擺放地點合適,市民選擇的熱情較高。
據悉,市民掃碼實名注冊后,需支付199元押金,另行充值后,即可解鎖取車,按2元/小時標準收費。杜攀介紹,押金可在用戶不想使用時申請退款,單車的首次掃碼成功開鎖率達到97%。
在市直部門上班的熊鑫表示,騎行共享單車上下班,既鍛煉了身體,還綠色出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比較方便。
其實,共享單車興起的目的,就是為解決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方便廣大群眾出行、換乘。同時也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共同保護環境。
據牛拜公司后臺監測數據顯示,隨州共享單車使用頻率較高,一天內一輛車最高使用頻率達到了10次左右,大多數使用者是年輕人。杜攀表示,在不少年輕人眼中,共享單車不僅僅只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社會潮流。
C 管理之痛顯現
共享單車沒有停車樁,取消了對車輛統一停放、統一入鎖的限制要求,隨借隨還的便捷性優于公共自行車。
然而,共享帶來的管理之痛日漸顯現。
記者發現,由于沒有劃定專門的共享單車停放位置,許多市民騎到哪就停到哪,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公園等均成了共享單車的停車位。隨處停放的共享單車占道違停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商業中心附近、十字路口,很多單車隨意停放,不僅影響市容,甚至影響交通安全。
市城管執法局有關負責人程子強表示,共享單車的出現,切實給群眾帶來方便,但也給城市管理帶來“麻煩”,亂停亂放、占道等管理難度大。
電動自行車無序穿行,一直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共享單車加入,又增加了一個“危險因子”。我們不時看到共享單車闖紅燈、逆行、隨意橫穿馬路……險象環生。
同時,不少市民將單車騎回小區后,便不再騎回,有的甚至給共享單車上私鎖,占為己有。宋文君表示,先期投放的1000輛,到目前為止,已有一半的單車不在大街上。經過定位,很多在居住小區,有的甚至到了下面的鄉鎮,給回收管理帶來困難。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單車遭到損壞,剎車、鏈條、座位等是損壞的重要部件。目前,已有100多輛出現各種問題,正在維修之中。
D 共享路還較遠
共享單車是分享經濟,是為了方便更多的乘客便捷使用,如果當成了私人專車,或者影響城市管理秩序,毫無疑問已經背離初衷。
程子強說:“這條共享路,還有較遠的路程要走。”
采訪獲悉,作為共享單車進入較晚的城市,我市已汲取他地經驗,從城市管理、企業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共同讓共享這件好事更好。
一位市領導表示,共享單車是件好事,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政府過去沒辦好的事情,如今有企業來辦了,“我們要用更開放的心態來維護新生事物。”
據悉,我市正在出臺關于共享單車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管理部門,對共享單車進入、停放等均有詳細的規定。
“我們現在是先行先試,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后,再允許其他共享單車的進入。避免一擁而上,造成管理混亂。”程子強說。
作為共享單車管理主體,牛拜公司也在積極行動。每天安排專業隊伍上街巡視,整理不規范的停車,檢修有問題的車輛。對于騎至小區的,通過后臺定位,聯系上最后的使用者,勸導其將車騎回。對于私自占有的,后期將視情況將使用者納入“黑名單”管理,讓其以后不能再使用共享單車。
程子強介紹,我們可以學習外地的做法,劃定共享單車專用停車區,采用智能技術提高運營效率,加強對用戶群體違停的治理和干預。同時合理布局,建立500米服務圈,方便市民用車、停車。
當然,共享單車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使用者自身的良好素養。自己用得舒服,也要想著讓別人也用著舒服,如此,共享才能真正良性循環起來。
解決共享單車的現實窘境,一方面需要公眾的“共享精神”不缺位;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企業的深度參與。
今后,牛拜公司還將適時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倡導大家綠色出行,營造隨州綠色低碳生活氛圍。
記者手記
共享,是文明進步的表現。
共享單車的到來,的確會帶來諸多利好,比如綠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交通擁堵一定程度緩解、市民出行更便捷等。
然而,市民“文明共享”的素養不高,管理形式不規范等,讓共享單車“尷尬”,其實也是讓城市文明“尷尬”。
我們要從文明素質入手,敞開共享的思維,多行文明之事,才能更好地讓共享單車方便你我他。
我們還要從管理水平提高入手,通過人、技共上,提升單車管理水平,減少對城市文明帶來的傷害。
從自身做起,共同維護共享的氛圍和方便他人的情懷,這樣才是共享單車出現的本初目的,也能展現一個城市的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