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自出土問世,便有許多人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搞研究的、有搞鑄造的、有搞記錄的、有從事編鐘演藝的……
《魅力中國城》第三輪競演,隨州將再一次向觀眾展示編鐘魅力。這一次,不光能看能聽,還有人給我們講編鐘的故事。
李幼平:外孫取名曾侯乙
來自武漢音樂學院的李幼平教授,從事編鐘研究已有20多年。他告訴記者,1988年,完全不懂編鐘的他跟隨博士導師進入編鐘的世界,從此便愛上了編鐘。從博士再到美國讀博士后,二十多年來一直研究編鐘,從未停止。
編鐘實際上是八音之首,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金石之聲的金就是鐘。“曾侯乙編鐘奠定了我的事業基礎。從研究曾侯乙編鐘開始一直延伸到研究整個中國的編鐘,延伸到以編鐘為主體的文創產品、文化建設,我所做的事都是跟編鐘相關。”他說,“沒有曾侯乙編鐘就沒有我的事業。”
更有意思的是,李幼平有兩個外孫生活在國外,女婿恰巧姓曾,他給兩個孩子取名叫曾侯甲、曾侯乙。“中國人取老一輩名字是不可以的,歐洲人則不一樣,他們祖輩里哪個最有名,后輩的孩子就叫這個名字。所以我就用了與編鐘有關的名字。”他說。
李幼平表示,希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里,讓編鐘成為中國聲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個支點,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黃鳳春:為編鐘,我放棄上大學
1978年,隨州發現編鐘震驚了考古界。也是這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教授黃鳳春剛考上大學。他被省博物館考古隊隊長譚維四帶到隨州,參加曾侯乙墓發掘。
這一去,徹底改變了黃鳳春的人生。
“這座墓葬很奇特,在當時考古界發掘的所有墓葬中,都沒有見過。”他說,當看到編鐘的那一眼,完全被它所震撼。兩千多年了,編鐘卻完整無損地懸掛在鐘架上。
“編鐘吸引了我,也改變了我的人生。”黃鳳春告訴記者,因為編鐘,他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全身心地參與到曾侯乙墓的挖掘,也讓他與隨州結下了39年的情誼。
這些年,只要隨州考古有重要發現,黃鳳春都會在現場。義地崗古墓挖掘、葉家山古墓……都留下了黃鳳春的身影。“今年,我退休了,是在隨州退的。”他笑著說。
還記得在隨州義地崗考古發掘期間,黃鳳春因過度勞累咽喉囊腫膨脹到武漢住院,當手術醫生、麻醉師嚴陣以待準備手術時,才知道黃鳳春已悄悄趕回隨州工地。
他說:“我的手術可以推后,但文物提取不能推后,否則損失不可彌補,我不想因個人原因耽誤隨州考古事業。”
劉佑年:編鐘調音練就“金耳朵”
劉佑年,武漢工控藝術制造有限公司編鐘制造師、調音師,被稱為“大國工匠”。經他手鑄造的編鐘有上百套,調音的編鐘有上千個,這些編鐘到美國、法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演出。
“編鐘表面的紋理與人手的指紋相差無幾,只有0.2毫米深左右。內壁的凹凸不平也是構成音準、音色、余音的延時長度等多項音指標的重要手法。”他說,古人完全靠耳朵來辨識音準,這太了不得了。
曾經,經他調音的編鐘在專家看來不準。為此,他兩次觸摸了原套編鐘,還特意來到隨州,實地踏勘了曾侯乙墓,敬了高香,獻上好酒,磕了響頭,希望能獲得靈感。
“還真有心靈感應,回去后,我調試的編鐘音準更準了,更接近原鐘。”他說。幾十年的調音,練就了他的“金耳朵”,他能夠準確地聽出編鐘演奏“哆”與“來”之間的1/20。
不僅如此,編鐘的鑄造技藝讓他驚嘆。“那時沒有現在的精密儀器、模具等,古人靠著智慧,鑄造出這么精美的編鐘,其工匠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追隨。”他說。
在他看來,要成為一名工匠,必須能靜下心,耐得住寂寞,不急不躁,不嗔不氣,專心致志干一件事,哪怕一輩子。工匠精神,是一種文化自信、能力自信,需要廣泛傳承。
余濤:編鐘讓父子倆逐夢光影
余濤,是隨州一位攝影家。在他的鏡頭下,隨州的大美、神韻得到充分彰顯。而他的這一愛好,是受父親余義明的影響。使他們走上攝影道路的,正是編鐘。
編鐘出土的全過程,在余義明的鏡頭下定格。余濤介紹,余義明拍的第一張照片,就是剛剛露出水面的編鐘架,當時大家根據照片分析,就推測下面的文物可能是編鐘。
此后,他的父親真實地記錄下了編鐘出土的一系列細節,拍下的膠卷有幾千個。“我的父親將1.5萬件歷史文物的原始擺放現場全部拍攝了下來,為后來研究這段歷史,留下了第一手完整的資料。”
余義明將手中的相機傳給了余濤。從此,余濤成了隨州發展的一個記錄者,城市變大變美,每個城市重點工程建設,都成為他鏡頭捕捉的內容。
“現在我手中有關隨州城市的照片太多了。”他說,“今后,我將繼續追隨隨州城市發展的腳步,留下那一個個美麗的瞬間。”
裴育:與編鐘共舞是件幸福的事
19歲那年,裴育與編鐘結緣。18年來,她幾乎天天在演奏編鐘,已有上萬場之多,看過她演奏編鐘的中外游客有百萬人次。
“最開始,我覺得演奏編鐘不難,敲準就行了。”裴育說,可她師傅告訴她,敲編鐘的人不同,呈現出鐘聲也不同,也有高下之分。只有你真正懂得了編鐘之音的美,才可以奏響貫穿天地、叩擊心靈的大地之音。之后,她一遍一遍地敲打編鐘,力求與編鐘融為一體,力圖敲出鐘聲的律動、節奏、起伏和莊重。漸漸地,她在敲打編鐘中感受到了快樂,讓她不斷成長。
1999年,她在上海豫園演出。當時德國總理施羅德聽到編鐘演奏的《雪絨花》,身體與編鐘的音樂互動了起來。“沒想到,編鐘的音樂可以穿越文化的界限,這也更加增強了我要敲好編鐘的信心。”她說,“希望我演奏的編鐘穿越兩千多年的悠悠歲月,為今天的人們帶來奮發前進的力量。”
下月初,曾侯乙編鐘將再度亮相央視!日前,記者從隨州市外事僑務旅游局獲悉,1月14日,隨州博物館的曾侯乙編鐘完成了央視綜合頻道新...更多
2018-01-18 16:32:101月9日,隨州市博物館曾侯乙編鐘樂團再次代表隨州文化出征,啟程前往北京,將在14日參加央視綜合頻道新節目《經典詠流傳》的錄制,...更多
2018-01-11 16:34:18編鐘敲起來,走進新時代。11月26日晚8點,《魅力中國城》隨州戰隊駐地的賓館會議室,啦啦隊員們喊著響亮的口號。從表演團隊,到打擊...更多
2017-11-28 09:35:246月18日,湖南衛視知名節目《新聞當事人》欄目組慕名來隨,專題探訪拍攝編鐘復制過程,感受編鐘古樂魅力,傳播中國編鐘之鄉隨州好聲...更多
2017-06-21 11:21:03黃鳳春表示,要推定這幾個墓葬是否同源?該曾國是否為姬姓?必須還要有更有力的證據。他在文物整理中發現了兩處銘文成為曾即隨說的鐵...更多
2017-03-16 09:54:453月5日,北京衛視《非凡匠心》欄目專題播出了一期關于編鐘的節目,著名演員張國立造訪從事編鐘復制工作26年的頂尖編鐘鑄造大師李明...更多
2017-03-10 09:22:31編鐘可以用鍵盤演奏了!昨日,記者從隨州市文體新廣局獲悉,一種以曾侯乙編鐘為基礎,運用計算機集成控制科技、借助通用鍵盤界面的新...更多
2017-03-01 10:42:32由于編鐘大道(神龍大道至光源路路段)路面破損嚴重,影響車輛通行,為消除道路交通隱患,市政府決定對該路段進行維修改造。此改造工...更多
2017-02-22 10:07:128月18日,《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工作組第二次工作會議在隨召開。作為中國編鐘之鄉,隨州的編鐘文化產業也將借助這次會議,走向更為標...更多
2016-08-20 19: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