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縣三里崗鎮吉祥寺村中興食品公司香菇種植基地。 (全媒體記者 李文軍攝)
產業是城市的基石,是調結構、轉方式、壯實力的核心所在。如何依托現有產業優勢,推進高質量發展,一直是隨州深刻思索和研究的課題。
市委書記陳瑞峰提出:“依托專汽產業優勢打造應急產業基地,依托風機產業優勢打造地鐵裝備產業基地,依托香菇品牌優勢打造香菇產業基地,依托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
“作戰圖”已明晰,一場以高端高效為導向,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行動全面展開。
應急產業基地: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齊星集團的家庭化重卡、程力專汽的大噸位折臂起重吊和城市排澇車、恒天新楚風的危化品應急救援車、江南專汽的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金龍新材料的多功能篷布……隨州應急產業發展迅猛,多款應急產品運用于國內重大應急救援事件。
隨州是首批“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之一,近年來,隨州市以專用汽車產業為核心,集聚壯大應急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截至目前,已發展形成以應急專用汽車、應急醫藥制造、應急救災帳篷、應急風機為核心的應急產業體系。
專用汽車是隨州應急產業的主體。隨州專用車在全國特色鮮明,全市專汽規模以上企業180家,年產專用車20萬輛,產品涵蓋100多個品種,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應急產業如何打開新局面?全域推進、多產業參與、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即是答案。
我市從專用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四大產業及研發、檢測、應急救援等配套體系入手,初步策劃102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21.1億元。“力爭通過3至5年努力,使應急產業成為全市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示范產業。”市經信局局長徐光喜說。恒天新楚風黨委委員、工會主席賀衛東說:“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打造一批國際領先的專用汽車產品,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吸引一批國內頂尖的汽車技術人才,我市的專汽產業才能真正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地鐵裝備產業基地:擦亮“中國風機名城”名片
2012年,廣水被中國機械聯合會授予“中國風機名城”稱號。目前,該市擁有風機制造及配套企業60多家,有“三峰”和“雙劍”兩個中國馳名商標,是湖北風機制造科研開發的重要基地,生產的60多個系列1000多種規格和型號的風機暢銷全國,部分產品遠銷美國、印度等20多個國家,年產值超過120億元。
近年來,國內以地鐵為主的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迅猛,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廣水地鐵風機順應軌道交通發展,先后走進武漢、貴陽、成都、深圳、鄭州等地鐵市場,訂單突破億元。
廣水風機產業集群在地鐵、環保、節能型風機方面有40多項新工藝,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廣水市委書記黃繼軍表示:“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圍繞擦亮‘中國風機名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進地鐵裝備產業做大做強。”廣水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市將依托省級風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風機質量提升示范區,形成年產百萬臺套風機生產能力。三峰透平公司副總經理周濤說:“對接地鐵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實施差異化發展,研發更高效節能的新型風機,占領市場先機!”
香菇產業基地:向規模化標準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隨州作為“中國香菇之鄉”和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香菇年出口創匯5億美元以上,產業鏈產值過百億元,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向標準化要質量。我市從香菇產業最前端的菌種、設備著力,完善“集中制棒”“無殘(留)烘干”“冷藏保鮮”標準化體系建設。全市唯一 一家國家一級菌種生產資質企業——長久菌業,實現了隨州自主研發香菇新品種的零突破。
向高端化要效益。我市支持現有企業設備更新和工藝改造,開發多功能食品、即食食品、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裕國菇業開發的“香菇脆”等即食食品熱銷市場,品源現代成為全省唯一一家香菇醬出口資質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香菇醬出口勢頭火爆。
向品牌培育要競爭力。加快培育“隨州香菇”國家品牌,“大洪山”等隨州香菇品牌名揚世界。2018年,“隨州香菇”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入選全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二十強。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鋒表示,下階段,我市將重點圍繞標準化生產、產業體系完善、精深產品加工、精品名牌培育與宣傳等方面促進產業持續發力,打造國家級香菇產業基地。品源現代農業公司董事長羅學品說:“政府有引導,企業就有方向。建議我市通過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種植、生產、加工,提升香菇產業發展品質。”
編鐘文化產業基地:叫響編鐘文化品牌
1978年,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2014年,市委、市政府決定,炎帝故里風景區、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遺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景區。當前,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立項及相關建設工作也已正式啟動,邁開了曾隨文化走廊建設的第一步。
如何進一步將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曾隨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我市提出依托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我市正圍繞擂鼓墩、葉家山、文峰塔等保護區申請遺址公園建設,形成一線串珠的效果。同時,重點推進青銅小鎮、編鐘音樂之都等重點項目建設,引進音樂學校、人才,打造人才培養、音樂演繹、編鐘展示等為一體的中國音樂之鄉,現已獲得國家、省級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4月11日,市政府與卓爾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啟動隨悅青銅古鎮項目,推動文旅名城、編鐘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說:“將高品質規劃建設隨悅青銅古鎮項目,為品質隨州建設貢獻‘卓爾力量’。”
文化產業是為城市發展提供澎湃動力的新引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曾云峰說,將做好編鐘文化產業規劃設計,建設一批編鐘文化產業重點項目,豐富編鐘文化產業產品體系,打響編鐘文化品牌。
聚力打造四大產業基地
神農風
特色產業挺起“品質隨州”脊梁,四大產業基地夯實“品質隨州”基石。
打造四大產業基地,是融入省委省政府“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的現實需要,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響應,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建設“品質隨州”的時代召喚。
四大產業基地相輔相成,是支撐隨州產業發展的“四大基石”,共同為“品質隨州”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撐力。
打造四大產業基地,推動產業發展,要依托現有基礎,準確地把握優勢,加快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彰顯產業特色、延長產業鏈條,把產業做大做強。具體來說,就是要依托專汽產業優勢打造應急產業基地,加快推動專汽產業向應急救援領域進軍、向智能制造轉型;依托風機產業優勢打造地鐵裝備產業基地,搶搭軌道交通發展快車,加快風機產業智能化改造,構建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經營于一體的高端地鐵裝備產業集群;依托香菇品牌優勢打造香菇產業基地,把香菇品牌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在香菇全產業鏈發展上下功夫,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真正實現富民增收;依托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推進曾隨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提質升級,叫響編鐘文化品牌。
打造四大產業基地,推動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項目是支撐,環境是保障。要實施柔性引才戰略,引進培養更多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要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注重全產業鏈、全地域招商引資;要組織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惠企政策,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隨縣三里崗鎮吉祥寺村中興食品公司香菇種植基地。 (全媒體記者 李文軍攝)
產業是城市的基石,是調結構、轉方式、壯實力的核心所在。如何依托現有產業優勢,推進高質量發展,一直是隨州深刻思索和研究的課題。
市委書記陳瑞峰提出:“依托專汽產業優勢打造應急產業基地,依托風機產業優勢打造地鐵裝備產業基地,依托香菇品牌優勢打造香菇產業基地,依托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
“作戰圖”已明晰,一場以高端高效為導向,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行動全面展開。
應急產業基地: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齊星集團的家庭化重卡、程力專汽的大噸位折臂起重吊和城市排澇車、恒天新楚風的危化品應急救援車、江南專汽的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金龍新材料的多功能篷布……隨州應急產業發展迅猛,多款應急產品運用于國內重大應急救援事件。
隨州是首批“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之一,近年來,隨州市以專用汽車產業為核心,集聚壯大應急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截至目前,已發展形成以應急專用汽車、應急醫藥制造、應急救災帳篷、應急風機為核心的應急產業體系。
專用汽車是隨州應急產業的主體。隨州專用車在全國特色鮮明,全市專汽規模以上企業180家,年產專用車20萬輛,產品涵蓋100多個品種,年產值超過300億元。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應急產業如何打開新局面?全域推進、多產業參與、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即是答案。
我市從專用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四大產業及研發、檢測、應急救援等配套體系入手,初步策劃102個重大項目,總投資421.1億元。“力爭通過3至5年努力,使應急產業成為全市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示范產業。”市經信局局長徐光喜說。恒天新楚風黨委委員、工會主席賀衛東說:“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打造一批國際領先的專用汽車產品,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吸引一批國內頂尖的汽車技術人才,我市的專汽產業才能真正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地鐵裝備產業基地:擦亮“中國風機名城”名片
2012年,廣水被中國機械聯合會授予“中國風機名城”稱號。目前,該市擁有風機制造及配套企業60多家,有“三峰”和“雙劍”兩個中國馳名商標,是湖北風機制造科研開發的重要基地,生產的60多個系列1000多種規格和型號的風機暢銷全國,部分產品遠銷美國、印度等20多個國家,年產值超過120億元。
近年來,國內以地鐵為主的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迅猛,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廣水地鐵風機順應軌道交通發展,先后走進武漢、貴陽、成都、深圳、鄭州等地鐵市場,訂單突破億元。
廣水風機產業集群在地鐵、環保、節能型風機方面有40多項新工藝,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廣水市委書記黃繼軍表示:“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圍繞擦亮‘中國風機名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進地鐵裝備產業做大做強。”廣水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市將依托省級風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風機質量提升示范區,形成年產百萬臺套風機生產能力。三峰透平公司副總經理周濤說:“對接地鐵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實施差異化發展,研發更高效節能的新型風機,占領市場先機!”
香菇產業基地:向規模化標準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隨州作為“中國香菇之鄉”和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香菇年出口創匯5億美元以上,產業鏈產值過百億元,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向標準化要質量。我市從香菇產業最前端的菌種、設備著力,完善“集中制棒”“無殘(留)烘干”“冷藏保鮮”標準化體系建設。全市唯一 一家國家一級菌種生產資質企業——長久菌業,實現了隨州自主研發香菇新品種的零突破。
向高端化要效益。我市支持現有企業設備更新和工藝改造,開發多功能食品、即食食品、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裕國菇業開發的“香菇脆”等即食食品熱銷市場,品源現代成為全省唯一一家香菇醬出口資質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香菇醬出口勢頭火爆。
向品牌培育要競爭力。加快培育“隨州香菇”國家品牌,“大洪山”等隨州香菇品牌名揚世界。2018年,“隨州香菇”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入選全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二十強。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鋒表示,下階段,我市將重點圍繞標準化生產、產業體系完善、精深產品加工、精品名牌培育與宣傳等方面促進產業持續發力,打造國家級香菇產業基地。品源現代農業公司董事長羅學品說:“政府有引導,企業就有方向。建議我市通過加強農產品標準化種植、生產、加工,提升香菇產業發展品質。”
編鐘文化產業基地:叫響編鐘文化品牌
1978年,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2014年,市委、市政府決定,炎帝故里風景區、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遺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景區。當前,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立項及相關建設工作也已正式啟動,邁開了曾隨文化走廊建設的第一步。
如何進一步將曾侯乙編鐘為代表的曾隨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我市提出依托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我市正圍繞擂鼓墩、葉家山、文峰塔等保護區申請遺址公園建設,形成一線串珠的效果。同時,重點推進青銅小鎮、編鐘音樂之都等重點項目建設,引進音樂學校、人才,打造人才培養、音樂演繹、編鐘展示等為一體的中國音樂之鄉,現已獲得國家、省級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4月11日,市政府與卓爾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啟動隨悅青銅古鎮項目,推動文旅名城、編鐘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說:“將高品質規劃建設隨悅青銅古鎮項目,為品質隨州建設貢獻‘卓爾力量’。”
文化產業是為城市發展提供澎湃動力的新引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曾云峰說,將做好編鐘文化產業規劃設計,建設一批編鐘文化產業重點項目,豐富編鐘文化產業產品體系,打響編鐘文化品牌。
聚力打造四大產業基地
神農風
特色產業挺起“品質隨州”脊梁,四大產業基地夯實“品質隨州”基石。
打造四大產業基地,是融入省委省政府“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的現實需要,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響應,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建設“品質隨州”的時代召喚。
四大產業基地相輔相成,是支撐隨州產業發展的“四大基石”,共同為“品質隨州”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撐力。
打造四大產業基地,推動產業發展,要依托現有基礎,準確地把握優勢,加快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彰顯產業特色、延長產業鏈條,把產業做大做強。具體來說,就是要依托專汽產業優勢打造應急產業基地,加快推動專汽產業向應急救援領域進軍、向智能制造轉型;依托風機產業優勢打造地鐵裝備產業基地,搶搭軌道交通發展快車,加快風機產業智能化改造,構建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經營于一體的高端地鐵裝備產業集群;依托香菇品牌優勢打造香菇產業基地,把香菇品牌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在香菇全產業鏈發展上下功夫,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真正實現富民增收;依托曾隨文化資源打造編鐘文化產業基地,推進曾隨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提質升級,叫響編鐘文化品牌。
打造四大產業基地,推動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項目是支撐,環境是保障。要實施柔性引才戰略,引進培養更多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要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注重全產業鏈、全地域招商引資;要組織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惠企政策,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