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正在消失(巴勒斯坦正在消失的人)
巴勒斯坦擁有800余萬人,主要生活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小人少,沒有強有力的國防力量,軍事實力、人才儲備、財富積累、武器落后等,使得巴勒斯坦人無力保護自己的國家和領土,失去和平和發展的機會【圖1】。
圖1:巴以地域圖
以色列有600余萬人,主要生活在巴勒斯坦其他的地區、其他國家的以色列人聚居地。以色列人在世界各地都有非常成功人士,在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影響力,可以向發達國家購買先進武器、訓練士兵、防空系統。科技、人才儲備【圖2】、財富等方面都優于巴勒斯坦人,這可能是巴勒斯坦“逐步消失“的原因所在吧。
圖2: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一角
根據聯合國1947年決議【圖3~圖4】,將巴勒斯坦實行分治,“三教圣城”——耶路撒冷由聯合國托管。將原有的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巴勒斯坦、以色列。
圖3: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方案
圖4:正在消失的巴勒斯坦國家
第一次中東戰爭【圖5】
為爭奪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戰爭過后,巴勒斯坦“名存實亡”,領土面積被周邊國家“瓜分占領”,加沙地帶被埃及占領,約旦河西岸被約旦占領,其他地區歸入以色列,此次戰爭,使得巴勒斯坦國家領土失去約6200平方公里,以色列占領的領土至今未歸還。埃及和約旦河西岸,在戰爭結束后由巴勒斯坦國家接收。
圖5:第一次中東戰爭后
第二次中東戰爭主要為了爭奪蘇伊士運河的歸屬權【圖6】,主要在西奈半島,影響加沙地帶,對巴勒斯坦領土影響不明顯。
圖6:以色列攻擊路線
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又稱為“六日戰爭”,是二戰以后最經典的閃電戰之一【圖7】,美國向以色列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持,以色列向周邊國家同時發動空襲,直接導致周邊國家,特別是埃及這樣的非洲大國喪失大量飛機,失去制空權和反擊空間。
第三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占領約6.5萬平方千米土地,遠遠超過戰爭前的面積。包括西奈半島全部、巴勒斯坦全部、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等。數百萬巴勒斯坦人“無家可回”,成為難民。
圖7:第三次中東戰爭后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和周邊國家打成“平手”
在國際大環境的壓力下,同時為了贏得中東其他國家的友好和承認,以色列退出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等地區,使得兩國收復失地,但也形成了對巴勒斯坦的分割包圍、武力威懾、孤立無援【圖8】等目的。
圖8:”孤立無援“的巴勒斯坦
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主要發生在以色列以北的黎巴嫩國家中,為了消滅巴勒斯坦武裝力量【圖9】。
圖9:消滅巴勒斯坦武裝力量
多次的中東戰爭,最受傷的只有巴勒斯坦,使得中東國家對以色列的態度發生轉變,以色列識時務的只在巴勒斯坦地區展開行動,對周邊中東國家實行“懷柔”政策(如歸還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等政策),逐步得到中東國家的認可【圖10】,實現建國的合法性。
圖10:中東國家與以色列關系
圖11:中東地區穩定對油價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