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60年歸不歸還庫頁島-俄羅斯民眾抗議黑瞎子島回歸
俄羅斯加快中俄能源合作,借助G7峰會后的制裁
G7峰會剛剛結束,西方陣營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進行了新一輪的制裁,這促使俄羅斯方面迅速行動起來。在俄總理米舒斯京訪華期間,中俄能源合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加速,為保證對華能源供應,俄羅斯向中國連發了兩個信號。
根據俄媒塔斯社等的報道,俄國家杜馬準備在5月底的全體會議上正式批準“遠東線路”項目的法案。這意味著俄羅斯國有能源公司將可以通過這條線路向中國運送天然氣。在5月中旬,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已經簽署政府命令批準了這一法案。在短短20天內,這一項目的主要前期程序已經完成了。
這次俄方批準的“遠東線路”項目是中俄間的第二個長期天然氣供應合作項目。根據雙方的約定,中俄國有能源企業將共同修建一條跨越烏蘇里江的天然氣管道,將庫頁島等地產出的天然氣運往中國東北地區,年輸送量為100億立方米。加上從2019年開始輸氣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項目,俄羅斯每年能向中國輸送480億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氣。
這一項目進展之快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在關鍵的合作項目中,審批進度如此迅速實際上已經非常不錯了。俄政府和議會推進該項目的進程,與當前俄羅斯面臨的困境不無關系。
經歷了西方的連續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困難重重,GDP總值明顯下滑,盧布匯率持續不穩。因此,穩定能源供應對俄羅斯經濟至關重要。
此外,經過一年的烏克蘭戰爭后,西方的對俄制裁終于延伸到了管道天然氣領域。在廣島舉行的G7峰會期間,七國集團和歐盟確定將阻止俄羅斯恢復向波蘭、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管道天然氣出口。俄羅斯數十年來在這個領域的布局被徹底擊敗。
由于液化天然氣運輸成本高,且俄方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同樣面臨制裁,俄方必須加快推動新的管道天然氣項目以確保天然氣產業的長遠發展。中國是唯一可以大量進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國家,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俄羅斯政府和議會都將推動“遠東線路”項目進程。
對于中國來說,大量進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符合中國自身的能源戰略。中國已承諾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因此,天然氣作為最清潔的化石能源,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國本身的天然氣產量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使用需求,因此長期以來中國需要從海外進口天然氣。從經濟和安全角度來看,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液化天然氣雖然前期投入較少且進口靈活,但由于工序復雜且運輸條件嚴格,售價較高。與之相比,管道天然氣雖然需要鋪設管道,前期投入較大,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更有利。就安全層面而言,盡管中國已建立了四大能源進口通道,但海上的油氣資源運輸必須通過馬六甲海峽,路程遙遠且風險較大。而中國和俄羅斯相對而言更為接近,也使得中亞和俄羅斯成為中國能源戰略中的增長點。
可以說,能源合作是中俄關系的壓艙石。只要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不變,兩國的整體合作就不會有太大變化。為了保證能源合作不變,俄總理米舒斯京在訪華期間明確向中國作出了化石能源穩定供應的關鍵承諾。外界可以從俄方的動作中看出,盡管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存在過一些裂痕,但隨著俄羅斯在歐洲方向上的布局失效,俄方已經認清了與中國在能源領域合作的重要性。在兩國政府共同推動下,能源合作必將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