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多省份新能源“挑大梁” 中國多舉措保障電力穩供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 (王夢瑤)最新數據顯示,新疆、山東域內新能源裝機占比均超過50%,新能源已是中國十余省份的第一大電源,新能源“挑大梁”后,中國正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電力穩定供應。
山東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25億千瓦,占比超過51%。
新疆電源裝機也在近期突破2億千瓦大關,其中新能源裝機達到1.12億千瓦,占到電源總裝機的55.72%。
此外,海南新能源裝機不久前也突破了1000萬千瓦大關,占全省總裝機比例升至45.6%,成為第一大電源。
從全國范圍來看,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4.8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全口徑的火電裝機。中國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未來隨著風電光伏裝機持續快速增長,風電光伏裝機超過火電將成為常態。
華北電力大學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鵬接受中新社采訪時指出,光伏、風電靠天吃飯,隨機性和波動性比較明顯。波動性電源的較高占比對電網穩定運行造成一定壓力。
面對新能源高比例運行挑戰,中國各方正積極采取措施應對。
5月20日,國家電網發布了高比例新能源大電網運行控制系統,解決了超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大電網安全經濟低碳運行這一世界級難題。
據悉,該系統已覆蓋6萬余座變電站、數十萬座新能源場站,實現了單日3.6億千瓦新能源出力波動下源網荷儲快速經濟調配,支撐中國新能源裝機容量增至14.1億千瓦,助力新能源消納水平提升至96.1%。
南方電網方面則建成了新能源調度運行管理平臺,對南方五省區新能源運行情況監視分析實現全覆蓋。同時,還通過利用自身優勢,優化風、光、水、火多能互補,調動五省區電力互濟能力,保障新能源消納利用。
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經理姚婕介紹,南方電網還將加速推進新能源和新型并網主體涉網安全能力提升,運用西電東送大平臺余缺互濟支援能力,發揮新型儲能、抽水蓄能、水電等靈活調節能力,最大程度提升南方區域新能源消納水平。
還有更多企業參與其中。華為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中的應用,華為中國政企解決方案副總裁董偉嗣認為,人工智能的氣象和功率預測模型技術可以更精準地捕捉氣象變化與新能源發電功率之間的復雜關系,提升預測準確率的同時降低電站運營成本,保障新能源發電穩定性與經濟效益。
華為聯合中國華電和玖天氣象推出了基于AI大模型技術的新能源氣象功率預測解決方案,利用AI大模型技術,使試點場站超短期15分鐘預測準確度達到97.24%,4小時預測為91.72%,24小時內的中短期預測整體準確度超90%,大幅提升預測準確率。
中國官方也早有布局。官方去年7月印發的行動方案致力于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通過電力系統穩定保障行動、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等九大專項行動,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調控能力。今年4月底印發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則致力于通過市場機制挖掘電力系統調節潛力。業內預計未來還將推出更多舉措,推動解決高比例新能源消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