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成都先生”半生種語成林 心中燈照見字中鄉
中新社成都7月5日電 題:泰國“成都先生”半生種語成林 心中燈照見字中鄉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學生暑期離校之際,成都大學泰國學者關國興準備回到自己的另一個家鄉——泰國曼谷。和大部分學生的悠閑假期不同,關國興計劃走訪泰國南部數所高校,交流泰中語言教育相關內容。為此,這位年過五旬的泰國華裔學者只給自己預留了一周時間陪伴家人。
作為泰國人心中的“Mr. Chengdu(成都先生)”,以及成都大學最受歡迎的泰國老師之一,關國興將曼谷與成都皆視作家鄉。他常年致力于推動泰中語言教育合作,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泰國國王簽批頒發的“最令人欽佩特別貢獻獎”、詩琳通勛章等諸多榮譽。
“從小爸爸就告訴我,中國也是我的家鄉。”談及結緣中國的由來,關國興感慨道,他生于泰國,長于泰國,對中國最初的印象,便是兒時廣東爺爺奶奶口中“總也聽不懂的中國話”,以及途經曼谷唐人街時心中莫名涌起的親切感。
“原本學中文只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沒想到它點亮了我心中熱愛中國文化的燈。”關國興回憶,自己從高二開始自學中文。當時泰國少有中文培訓學校,他無力支付高昂中文家教費用,便在家對鏡苦練中文發音,用畫畫的方式摸索寫中國字。
20世紀90年代初,關國興憑借著出色的中文水平,成為泰國國家旅游局導游協會顧問。工作中,他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并將成都金沙太陽神鳥翻譯為泰語“Nok Su RI Ya”,這一譯名在泰國沿用至今。
中泰各個領域的友好交流,催生了對語言人才的巨大需求。2006年,關國興在成都大學開設了泰語培訓班和泰語二外課程。兩年后,成都大學成立了四川第一個泰語專業。
“每年9月后是泰國游客來中國旅游的旺季,泰語專業同學總是還沒畢業,就被‘搶’走了。”隨和儒雅的關國興,在談及成都大學泰語專業學生時不由提高了聲調。他自豪道,十多年來,這些同學有的在泰國開辦企業,有的成為泰國中文老師,還有人在中泰高鐵項目擔任翻譯。當初撒下的語言種子,已在廣袤天地下成長為蔥郁森林。
中文被部分泰國學校納入必修課,越來越多的泰國學生來到中國深造。關國興說,泰中交流是雙向奔赴,“就像在泰國火得一塌糊涂的中國微短劇,中國年輕人也喜歡泰國菜、泰國電影”。
如今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泰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最主要外資來源國和最主要旅游客源國。為支持更多學生投身兩國交流,泰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在成都大學發布了“中泰建交50周年特別獎學金”。
在關國興看來,泰中新的發展機遇不斷涌現,數字經濟、電動汽車等新興領域的合作需要更多熟悉兩國語言、文化的人才,這也是他常年為兩國教育合作奔走卻樂此不疲的原因。“現在兩國學生學習彼此語言、文化,不僅是為自己謀得份好工作,還是尋找更好的未來,一個泰中攜手前進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