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館藏馬克思恩格斯文獻展舉行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館藏馬克思恩格斯文獻展今日在該校人文社科圖書館開幕。罕見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一版等一批馬克思恩格斯典籍與讀者見面。
此次露面的珍貴藏書中,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俄文第二版、日文第一版和第二版、英文版,還有德、英、法、俄四個語種的《資本論》共計79種。1913年倍倍爾和伯恩斯坦編輯出版的4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集》、1919年考茨基編輯的《剩余價值學說史》、梅林編輯的《馬克思、恩格斯和拉薩爾的遺稿》4卷本1902年初版、梁贊諾夫編輯的《馬克思恩格斯文庫(1852—1862)》2卷本1927年版。
此外,還有頗為珍貴的馬克思恩格斯手稿圖片和影印件與讀者見面,包括馬克思《資本論》第二、三卷原始手稿及恩格斯為編輯《資本論》第二、三卷所制作的“編輯原稿”的圖片和影印件。據悉,恩格斯《資本論》第二卷“編輯原稿”與馬克思原始手稿差異超過5000處。
另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相關著作、冷戰時期蘇聯問題研究著作等也頗有價值,既有黑格爾、費爾巴哈、考茨基、盧森堡、布哈林和巴枯寧等人的著作,也有馬克思、恩格斯理論對手皮埃爾-約瑟夫·蒲魯東、歐根·杜林的著作。
北京大學“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顧海良表示,今年是恩格斯逝世120周年,馬克思思想史對文獻的重視是貫穿始終的,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研究,對于建設21世紀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體系非常重要。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表示,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在其誕生后的170多年里,由理論走向實踐,極大地推動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然而100多年來,對馬克思主義本身也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對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在當下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