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達華任賢齊譚耀文-任達華任賢齊演的電影
“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對不起,我是警察。”
這兩句臺詞,相信小伙伴們應該都不陌生。
《無間道》的一炮而紅,讓“”的形象深入人心,這部電影也成為了類作品的標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黑道就應該是帥氣、內斂、城府極深。
等到終局BGM響起,跳反悍然出擊、扮豬吃虎。
這種創作邏輯,堪稱歪嘴龍王的形意鼻祖,把真正的酸爽留到最后一刻。
但《無間道》畢竟是20年前的神作,如今觀眾還能不能體驗那種感覺呢?
能,當然能!
比如咱們今天要聊的、即將上映的新港片:
《邊緣行者》
時值1997年香港即將回歸之際,香港社會黑白兩道均面臨全面洗牌。
黑幫頭子林耀昌打算退隱,引發黑幫內部混戰。
與此同時,港英破壞份子,也滲透進幫派,意圖破壞香港和平回歸。
如此混亂的局面,一股腦壓在了幫派警員阿駱身上。
按照常理,面對這種混亂而危險的狀況,警員最好是收斂鋒芒,再伺機出擊。
但阿駱的操作,兩個字概括,就是“囂張”。
而且,是放下一切包袱,做事百無禁忌的“囂張”。
一方面,他暗中盯緊局勢的風吹草動。
另一方面,阿駱又趁亂參與黑幫的權利斗爭。
憑借放蕩不羈的行事準則,與及其油滑的性格。
阿駱對內籠絡幫派勢力,對外則與本土政客、港英破壞份子合縱連橫。
很快在幫派權利爭奪中大放異彩,一路坐到第二把交椅,成了香港地下世界響當當的大佬。
這里就已經有點“央視記者詐騙團伙,竟成二把手的味道”了。
在掌握黑道話語權后,阿駱并未停止“進步”。
他開始動用手上的力量,為自己黑道二哥的身份洗白。
因為,現在他要獲取更大的權利,他要進入政壇!
整合地下世界資源,送自己在政界“出道”,最終徹底實現黑白通殺。
這波操作,頗有上世紀美國黑手黨的行事風格。
以一個混混的角度看,格局確實是打開了。
不過別忘了,阿駱還有另外一重身份:警察!
作為一個初始設定為“紅方”的角色,阿駱依仗“黑方勢力”做事。
通過暴力、陰謀、拉山頭等手段,開金手指的效率擴張自己的勢力。
但在利好吃盡,甚至即將在“白道”起飛的時候,一身匪氣的阿駱內心卻一直有個坎:
自己究竟是兵,還是匪?
說起來,阿駱最初的任務,是協助港警和廉政公署瓦解黑幫。
可天長日久,行事放肆的阿駱,已經比一般的混混更混混。
況且,以他的位置,干黑道賺的實在太多了。
此外,阿駱經營幫派生意,期間與打算隱退的蛇頭林耀昌、效忠自己的小弟;
以及同樣幫派的戰友、英國陰謀家、各路政客名流都產生了各種羈絆。
這些,也都讓阿駱的形象愈發復雜。
這里倒也不怕劇透。
按照常見的套路,阿駱的結局到最后還是會落腳在“隱秘戰線的無名英雄”。
但在完成結局的終極反轉之前,已然深陷黑幫泥潭的阿駱,要如何處理與三教九流的關心。
更重要的,是如何解開自己的心結,這將會是影片非常有趣的一環。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趕一波清明節的點映。
這一段我就不多劇透了。
最后,還是照例上總結。
從故事主線就不難看出,《邊緣行者》風格上偏向經典港式金手指爽片。
尤其是看影片的演員陣容:任賢齊、任達華、方中信、譚耀文……
一眾“老干部”出馬,對于港片愛好者來說,這情懷分必然是要拉滿的。
劇情上,阿駱以一己之力,在混亂黑暗的香港地下世界縱橫捭闔,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加上江湖、幫派、械斗、槍戰等能讓人血脈噴張的商業元素。
這股爽勁兒,確實讓人找回當年看香港黑幫片的感覺。
但是,比起以往“純爽”的黑吃黑套路,《邊緣行者》把視角聚焦于一個警察
準確的說,是一個有黑幫大佬背景的警察身上。
在看個爽、圖個樂的之外。
期間復雜的人情世故、港英統治末期盤根錯節的地下世界。
與阿駱內心的掙扎、抉擇,既可以看作是對人性赤裸裸的展現,也是彼時香港社會的一段縮影。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警察阿駱,將如何在香港回歸前不辱使命.
又將以什么姿態,送上最后的驚天反轉呢?
這些懸念,咱們就留在影院看原片好了。
那今天就先聊到這里,感興趣的小伙伴,別忘了點贊、轉發、關注。
咱們明天繼續。
拜了個拜。
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輯:阿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