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四十年在哪里能看_我們的四十年在哪可以看
致敬——我們赤峰40年
1983年10月10日,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第一座地級城市,你鑲嵌在祖國北疆。40年間,你用博大的胸襟呵護了我們的童年、少年、青年.........我們也在時代的大潮中,目睹了你的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帶著對你的綿綿愛意,我們萬眾齊心、接續奮斗,把你打造成一個矗立北疆的大城市,打造出一個翻天覆地的新赤峰。
40年,一城一池、一街一巷、一草一木,皆是情。
因這綿綿情意,我知你最深的底色,那一定是綠色。綠,浸染著馬鞍山,蒼山披翠。綠,流淌過科爾沁沙地,大漠泓泉。綠,綿延至工廠礦山,賦能發展。綠,根植心間,更彰顯為世代兒孫謀劃的擔當。中心城區空氣質量連年改善,優良率達到95%以上。城市飲用水源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土壤環境保持總體穩定。“全球環境500佳”“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國字號”招牌,綠色赤峰的名片熠熠生輝。一個“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的赤峰托起我們滿滿的幸福感,綠色赤峰,給了我們最美的鄉愁。
因這綿綿情意,我知你最實的態度,那一定是創新。40年來,以投身改革開放的熱潮為起點,全市工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2022年,赤峰市工業產值達1768.8億元,是1982年7.41億元的238倍。建成一個產值超千億的赤峰高新區,5個自治區級工業開發區,擁有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36家,自治區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家。人才聚集、平臺融合、資金政策打包派送,赤峰已成為科技創新的搖籃,赤峰中關村信息谷科技創新基地、京蒙協作(亦莊·赤峰)科創產業園一大批重大項目橫空出世,一個個產業鏈條關聯延伸.........今日的你,已成為蒙東、冀北、遼西地區經濟總量最高、人口最多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已成為東北地區舉足輕重的城市,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創新赤峰,搏的是赤峰崛起。
因這綿綿情意,我知你最高的格調,那一定是開放。從“有啥買啥”到“買啥有啥”,從“買啥貨”到“買啥牌”,從“買全國”到“賣全國”,一系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從足不出村到1986年我市第一個旅游景區馬鞍山正式開門納客;從其干景區、紅山公園、赤峰植物園相繼建成,到2005年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戴上了世界地質公園的桂冠,從“走出去”到“請進來”,旅游逐漸從一個陌生的詞匯變成了我們生活的日常。從“汽車夢”、“乘機夢” 到如今的“高鐵夢”,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奢求”,次第夢圓。40年,你始終對世界敞開大門,世界能夠融入赤峰,赤峰也能走向世界。迎五洲客,更計天下之利。被自治區賦予“五大發展”定位,“雙子星座”熠熠生輝,開放赤峰,勇立潮頭,不斷創造著奇跡。
因這綿綿情意,我知你最暖的溫度,那一定是和諧富足。我們的各族兒女在黨的領導下,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在奮斗中成就偉業,譜寫了一部自強不息、與時俱進的宏偉詩篇。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生城市.........赤峰正成為一座文明之城、宜居之城,和諧赤峰正在煥發新的生機。這40年,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跨越,兌現了脫貧路上“不落一人”的錚錚誓言。取消農業稅、“三提五統”等,不僅種地不交稅,農民還過上了國家給補貼的日子。平常看病、孩子上學、個人養老還有國家保障。截至2022年,城鎮醫保、新農合基本實現全覆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97.6萬人,34萬人得到國家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由取到予,得到實惠最多的就是我們自己。
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416元,是1982年人均收入429元的91.9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547元,是1982年人均純收入289元的57.3倍。糧食產量連續10年突破百億斤;牲畜存欄穩居自治區首位;規模化設施蔬菜已實現了全年生產、四季上市;敖漢小米、寧城蘋果、喀喇沁番茄等遠銷八方,赤峰被認定為內蒙古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蔬菜生產供應基地;“赤誠峰味”鋪滿千里沃野,這是腳下土地的饋贈,這是赤峰兒女的富足。
因這綿綿情意,我看到你9萬平方公里大地上,到處都升騰著希望。綠色赤峰、創新赤峰、開放赤峰、法治赤峰、和諧赤峰、清廉赤峰,每一個赤峰,都催生著生機勃勃的城市生命力、熔鑄著戰無不勝的城市凝聚力、激發著無堅不摧的城市創造力、厚植著力壓群雄的城市競爭力。這每一個赤峰,都是最好的你。
從“最初的時光”到“一生之城”,蘸一筆大湖大河之水,在這9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寫下兩個大字:赤峰!從此,愛一座城、敬一座城,就有了具象的模樣。
攜一抹落地槐花,任時鐘滴滴答答.....
天地遼闊
四季里穿行
這40年
何其有幸
遇見最好的你
我最好的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