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仿佛在看自己上班”。
《縣委大院》好評如潮,也再一次將它背后的正午陽光,推到了觀眾眼前。
Gigi掐指一算,今年國產劇里,正午陽光贏面很大啊。
年初有懸疑短劇《開端》,讓全網觀眾為“循環”上頭,如今又來《縣委大院》這一出官場現形記,穩坐年終熱劇寶座。
當前的國產劇市場,遍地都是爛劇,偏偏觀眾認準了“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今天,Gigi就和大家來聊一聊——
“出道”11年的正午陽光,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國劇頂流的?
即使沒聽過“正午陽光”,你一定也看過他家的劇:
比如,《偽裝者》和《瑯琊榜》兩部王炸。
再比如現實主義劇,有《歡樂頌》、《都挺好》、《我是余歡水》;
年代劇,有《大江大河》系列、《喬家的兒女》;
古裝劇,也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
向下滑動查看全圖
尤其土得掉渣的扶貧劇《山海情》。
不僅收獲豆瓣9.2分的高口碑,白玉蘭飛天金鷹三大獎也輪番拿到手軟。
劇拍得好,對演員的加成最大。
比如95小花宋祖兒,此前被嘲“沒作品,外貌營銷小張柏芝”。
可《喬家的兒女》喬四美一出,個個都贊她“有靈氣,實力被低估”,是95花的演技之光,足以吊打同齡的趙露思、虞書欣。
趙麗穎如今轉型之路越走越穩,狠狠將其他85花甩在身后。
也離不開當初和前夫馮紹峰合作的《知否》。
金雞影帝朱一龍,金鷹視后熱依扎……不少演員演了正午劇,都拓寬戲路,贏盡口碑。
還有劉奕君、王勁松、劉敏濤、劉琳、高露等名氣不高的黃金配角,也被更多觀眾熟知。
以至于如今演員們擠破了頭,自降片酬都想演一部正午陽光戲,來為自己鍍金。
傳言Angelababy一直很想和他們合作,但因為眾所周知的演技問題……被婉拒了哈
想演正午陽光的戲,沒那么容易。
相比如今多數劇方“流量為上”,他們在選角方面,鮮少看名氣,更多考慮人好,戲好,還不能貴。
為了保證劇集內容的質量,正午陽光付給演員的片酬絕對不會超過整體制作費用的50%,甚至控制在30%以下。
光這一點,就能卡死無數拿天價片酬的流量明星。
再來,選角最重要還得貼合角色。
白敬亭能演《開端》男主,是因為選角導演都認可他的推理能力,能完美代入到劇中肖鶴云的推理戲份。
《山海情》故事發生在寧夏,劇方就找來半個娛樂圈的西北籍演員當主演。
堅持讓演員們用西北方言說臺詞拍攝,以求角色貼合現實。
對選戲份極少的配角,正午陽光也不敷衍。
如《山海情》只出現2分鐘的小馬德福,簡直是對照黃軒找來的mini版。
大演員演戲時,導演團隊就讓小演員在一旁觀察,指導他們模仿大演員的神態和語氣。
因此,哪怕不同演員演同一個角色,也能做到形神兼備。
再看看同行業劇,41歲章子怡在《上陽賦》演了個15歲少女,40歲張魯一在《大秦賦》演朱珠13歲大的兒子,違和感十足。
演員強行裝嫩,即使再有演技,在觀眾看來也是個笑話啊。
選角靠譜,不追潮流,正午陽光的劇本創作也遵循同樣原則。
制作團隊幾乎不碰偶像劇,也甚少跟風影視市場流行的題材,80%的劇本都改編自小說IP。
要求作品有深度,能帶給觀眾共鳴。
大多數小說IP影視化,不外乎劇方買版權改編,但總因為魔改、加戲等原因,遭到書粉抵制,觀眾也不買單。
比如趙麗穎產后復出拍《有匪》,就曾發博暗戳戳吐槽劇本魔改,自己的女主戲份大縮水。
正午陽光在劇本創作上,卻難得尊重原著與編劇,講究慢工出細活。
《瑯琊榜》和《大江大河》,請來原著作者操刀改編,均歷時三年。
就連《開端》這種只有15集小體裁的劇,也花了足足一年時間打磨劇本。
原作者祈禱君公開贊許過:正午陽光應該是每個編劇最向往的那種影視公司。
因為對方不僅保證他第一編劇的話語權,還把他安排在五星級酒店里,請來專業編劇,手把手教他這個新人寫劇本……
在正午陽光這里,他們不在乎演員、編劇是否有名,好的故事劇情才是最重要的。
但如果只是這些,遠遠不能支撐他們走到今天的業界水平。
正午陽光劇,大到場景鏡頭,小到服道化,都堪稱一絕。
由于導演們如孔笙、李雪、孫墨龍多是攝像出身,他們尤其注重對鏡頭語言的把控。
《瑯琊榜》教科書級別的東方美學,至今為觀眾津津樂道。
實地取景,宏偉壯觀,配合黃金構圖、對角線構圖等完美構圖,拍出了電影質感。
劇中沒有失真的濾鏡,也沒有色彩斑斕的服裝,處處遵循傳統古風的布景,每一幀都是可以當壁紙的山水寫意畫,看得人格外舒服。
朝代雖是架空的,但細節都力求還原古韻。
角色穿衣,如何配飾,哪怕磕頭請安、行見面禮都大有講究,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正午陽光這種對細節的吹毛求疵,貫穿在每一部劇中。
《父母愛情》里上世紀70年代的海軍大院,是劇組在青島找了塊沒有現代建筑的地方,從有到無搭建起來的;
拍年代劇《大江大河》,他們又去安徽包下整個村子,隨著劇的時代變遷去打造外觀變化,來還原真實歷史;
為了拍扶貧劇《山海情》,劇組又花了14天時間,在空空如是的戈壁灘上建起一個移民村。
劇情講到村民靠種蘑菇致富,劇組又親自搭起了菇棚。
一部戲拍下來,所有人都成了種菇專家。
拍宋代劇《清平樂》,從衣著花式到妝容飾品,幾乎一比一高度還原史料畫卷。
正午陽光的服道化講究到什么地步呢?每個細節揪出來,都是為角色與劇情服務。
如《縣委大院》里的鄭三是個精明的生意人,一出場就想跟新縣長拉攏關系。
鏡頭給到他的車后座時,擺滿各種禮盒禮品,說明他平時沒少給領導送禮。
長袖善舞的人設,一個細節立住了。
《開端》的兇手“鍋姨”是一名化學老師,她帶上45路公交車行兇的“匕首”。
就是用教尺磨出來的,刻度又正好指向“4”與“5”。
類似的隱喻伏筆,在這部懸疑劇里比比皆是。
正午陽光在制作上的用心,也帶動演員們用心去塑造角色。
出演《開端》前,因為劇本太好,生怕錯過,趙今麥片酬還沒談妥就去演了。
結果進組發現白敬亭也是同樣情況,他甚至直言:劇組只需要管好伙食就夠了。
兩人專注表演,最終效果讓人眼前一亮。
處于哺乳期的熱依扎去《山海情》劇組面試,本不指望自己能被選上。
但劇組一致認為她就是水花的不二人選,破例讓她帶著孩子進組拍戲,對她還多加照顧。
劇組的幫助讓她即使在艱難的條件下,也完美塑造出水花這個堅韌的女性角色。
她一哭一笑,都能感動熒幕前的無數觀眾。
由此可見,正午陽光能屢屢出精品劇,是制作團隊、編劇和演員多方相互尊重,協力合作的結果。
回頭看看如今的影視圈,大多數人都是用腦做營銷,用腳做內容。
國產爛劇爛片太多,恰恰反映出影視從業者們創作時少了一份用心。
編劇熱點抄一抄,老掉牙的爛梗吹到全網滿天飛;導演拍來拍去都是套路化劇情和鏡頭,偏偏沒法講好一個故事。
演員太把自己當回事,形象越來越“精致”,比妝容比穿搭,唯獨沒有好好比演技。
宣發投資千萬乃至上億,結果劇一播出全是五毛特效,少不了被觀眾群嘲,國產劇就這樣陷入惡性循環。
做一部好劇沒那么容易,從制片投資選角到導演拍攝,再到演員表演,后期制作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但倘若每個環節每個人,都多一點對這個行業的敬畏心與用心,也不至于自砸招牌,壞了口碑。
最后一句,奉勸各位影視從業者,千萬別糊弄觀眾,大家都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