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鋼集團總裁龔盛手里有一份清單,上面列滿了全球鋼鐵行業高端客戶的名單和高端產品需求。
“我們就對照這份清單,一項一項去攻克,一年前沙鋼的高品鋼只有30%,現在已近50%。”
正是有了科技創新的新動能,沙鋼在去年全行業虧損的大背景下,竟然取得了盈利18.97億元的奇跡,位居全行業第二。今年1—6月,集團實現利潤20.24億元。
然而,更讓龔盛倍感暖心的是一個意料之外的“大紅包”:在張家港市2015年實施的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中,沙鋼獲得452.6分,政府獎勵了90多萬元,8月初已經兌現到賬。
張家港冶金、紡織、機電等傳統支柱產業遠近聞名。近年來,受環境資源的承載壓力和節能減排的倒逼要求,傳統產業結構偏重的張家港正經歷著經濟新常態下競爭優勢減弱、經濟增速放緩的現實。
新常態孕育新希望,在經濟轉型升級此消彼漲中,多扇新大門已經敞開:“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智能制造”等,陸續被推上再塑經濟增長新動力的“風口”。
在創新的風口上,地方政策究竟該如何激發企業的“洪荒之力”呢?
2015年,張家港市率先在全國創造性地推出了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出臺了《張家港市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辦法(試行)》及計分標準,把企業的創新活動分為17大類及若干子項進行評分,由基礎分、附加分、扣減分組成,比如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可得150分、中國專利優秀獎可得30分、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得100分、高新技術企業得15分,還有引才計劃、科技進步獎等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分值。
張家港市的財政、科技、發改、經信、人才、稅務等8個部門,共同對當年參與積分的企業進行評分統計,按8000萬總資金進行測算,企業每得1分可獲2000元獎勵。
“過去我們苦口婆心地動員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前瞻性研究,但是效果并不是太好,”張家港市科技局局長沈丹說,而現在這項積分管理政策對企業有很強的“刺激性”——大企業看重自己的排名,小企業希望得到資金支持。
據統計,2015年度全市共有1230家企業獲得科技創新積分,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82家,中小企業764家。由此可以看出,非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活動也十分活躍,中小企業占獲獎多數則說明這項政策更具普惠性質。
通過積分管理,科技創新化身為一張“統考試卷”,根據“成績”進行排名并由此透析企業的創新“綜合素質”,張家港的企業“考生們”誰也不愿掉隊。
采訪中,張家港固耐特圍欄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律告訴記者,公司以355.4分位列全市積分企業綜合排名第10名,相應的獎金達71萬元。
“對真正做創新的企業來說,幾十萬元的獎勵也許不算多,但企業看中的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視,這也更堅定了我們創新的信念和信心。”徐律認為。
在積分排名、資金獎勵助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與積分掛鉤的“才有所居”人才優惠購房政策也賺足了新興產業企業的眼光。
根據這項政策,企業每滿50分可獲得1個人才公寓房申請名額,建筑面積100平方米及以下的部分,可享受政府給予3000元/平方米的優惠補貼。
“盡管我們為員工建了13幢502套宿舍,但宿舍再好也沒有家的感覺。”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事業群總裁邵振江對此感同身受,因為包括他在內的公司高管和技術骨干基本都是外地人,員工的家不在本地始終是企業的一塊心病。當積分獎勵落實后,公司的一名臺灣高管立即按優惠政策申購了一套住房。“這為康得新留住人才,穩定骨干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激勵。”
而蘇州漢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技官陶軍華本人就是留美歸國的千人計劃人才,當他聽說企業創新積分能實打實地換來購房補貼,不由得大贊:“作為一家新興企業,吸引高層次人才是企業創新的關鍵,這項政策幫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
沈丹告訴記者,此前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獎勵,市政府多個部門以及各區鎮“各有一套”,“五根指頭”往往無法形成“一個拳頭”的合力。通過積分管理的制度創新,把原本分散的政策扶持統一轉化為“積分紅利”,并從實際出發,在制度設計上做好“加減法”:部門間重復的支持政策進行歸并,存在缺口的補足短板,并對人才政策等進行導向修訂,更加有利于促進高層次人才與本地企業結合。
下一步,張家港科技部門將打造“科順通”企業創新綜合平臺升級版,開發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系統,建立全市企業科技創新檔案,對企業科技創新積分進行大數據分析。“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企業創新活動,為我們制定、完善政策,推動科技工作精準發力。”沈丹說。
據揚子晚報記者了解,該別墅名叫世茂·九溪墅,位于張家港暨陽湖畔,業主吳先生說:當時,他們宣傳這是融合國際性規劃、多樣性水景...更多
2016-07-23 15:28:48強臺風莫蘭蒂登陸沿海后所向披靡,但在浙江杭州市中心的各個角落,房產商絲毫無懼,使房產業幾乎成了唯一拒絕在臺風天放工的普通行...更多
2016-09-23 08: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