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牌型號能看出車系;廠牌型號在車的哪里
來源:愛車模精選
KengFai
其輝 1:18 合金全開 JZS155 汽車模型落地,千元售價,褒貶不一 ... 作為 80 后北方人,我對豐田 133/155 之流了解甚少,正好借此開箱之機,探尋那段 “進口情懷” 的歲月。
真車故事
此為第十代 Toyota Crown 車型,亦是首次采用承載式車身的轎車;150-series Crown 于 1996 年上市,至 2001 年退市;據維基百科記載,此代沒有大量出口的記錄,僅向東南亞、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等地輸出 - 這是日本豐田向中國(大陸)出口的最后一代轎車,隨后斷代,至第十二代實現國產化;出口的第十代為 sedan 車體設定,搭載 1G-FE 或 2JZ-GE 發動機。
如果你深入研究便會發現,此代車系龐雜,血統 “混亂” ... 乍看上去,155 與前輩 133 沒有巨大差別 - 對于我這樣的北方汽車愛好者來說是令人頭大的問題。總結講,155 顯得更加方正,因其趨近千禧年,車上也多了不少 “現代化” 配置。
對于 JZS155 這樣的題目,我們可以在國內汽車論壇甚至是二手車商廣告里搜集信息。據說,日本豐田是在 2001 年決定停止向中國(大陸)出口轎車的,所以現存功能完好且擁有路權的 155 有很多。相比之下,板正的 133 顯得更加稀有。不少汽車媒體老師對 155 做過詳實的介紹,感興趣的話可以搜來看看。后文將結合資料,對其輝疑似犯的 “錯誤” 進行介紹和分析。*本文部分實車照片來自網友:國產車好耶、crowneva 等
模型概況/包裝
KengFai 其輝 1:18 Toyota Crown JZS155 汽車模型建議零售價 1180 元/臺,目前上市的有黑色和白色(均為金屬漆);合金全開工藝:6 門可開、四輪帶 “避震” 功能、方向盤隨前輪可轉向、前排中央扶手可開、前排主/副駕駛座椅可前后移動、后排中央扶手可放下、油箱蓋護蓋可打開、外后視鏡可回收。
模型外包裝為黑色紙盒,內包裝為泡沫盒(無底座固定螺絲);附件有開門器 1 枚、說明頁 1 張 - 上書模型全車零件數為 275 個。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玩家反饋模型到手后發現車體漆面有劃傷,疑似泡沫盒摩擦而致。但本文所攝模型未發現明顯的漆面瑕疵,考慮與附帶的保護膜有關。
模型車頭/發動機
與我們在 2020 玩具展上看到的裝飾板樣品相比,量產成品在細節上確實做了一些修正和調整,但整體變化不大。車頭立標中心為滴膠工藝件;大燈罩紋路清晰,內構燈杯有鍍鉻/分色處理,但角燈罩與大燈罩為一體件;中網為鍍鉻不鏤空質感,中標為豐田車標;車頭兩側 “貓眼” 有還原,為鍍鉻色零件。
實車參考圖
對比實車資料,我們認為其輝此番還原的是 155 的頂配 “皇家級” JZS155L-AEPQF 型號,但其原型采樣車的具體出廠年份未知 - 根據模型的 “配置” 細節,我們推測是千禧年前后的末代版本。
實車參考圖
模型發動機艙蓋與車體為 “狗腿”+“液壓桿” 方式連接,其最大開啟角度不是很大,比較影響欣賞發動機艙的細節;艙蓋負面有導風道細節件,此外還刻畫了隔音棉的固定扣。
這顆 2JZ-GE 發動機模型是非獨立的 “蛋糕式” 結構,僅刻畫了發動機的上層部分,可見 “TOYOTA 3000” 印字;引擎艙內有部分細節分色,可見字符清晰的貼紙 - 比如 “風帆電池” 等 - 考慮這些細節來自數據采樣實車,不代表 155 最初的原廠式樣。
實車參考圖
模型外飾/內室
位于兩側 C 柱的車標為滴膠工藝;后窗有電加熱絲表達,但疑似缺失后窗鍍鉻邊框細節;兩側外后視鏡可折疊回收,下方視角可見固定螺絲 - 如經常把玩此功能需注意螺絲松緊程度。
油箱蓋護蓋可打開,內部可見油箱蓋細節的大致刻畫。
據查,頂配 155 有兩種擋風玻璃顏色 - 標配 “淡綠色”,選配 “淡茶色” - 模型方面為透明無色。此表記錄了進口 JZS155 轎車詳盡的配置信息,對考證幫助很大。
資料截圖
內室基色為灰/米色;門板內側可見分色和功能按鍵水貼紙。值得一提的是,“電動門窗” 按鈕還原了斜向細節,但水貼紙印刷質感與粘貼工藝欠佳。
實車參考圖
模型中控臺部分為灰色調,疑與實車細節不符;仿桃木裝飾板為水貼紙,空調出風口、電動外后視鏡調節功能區等處為分色;音響機頭部為水貼。
實車參考圖
前排中央扶手可打開;主/副駕駛座椅可前/后移動,活動區間如下圖所示;前排座椅靠背后方有還原扶手細節。
此番其輝備受詬病的細節之一是座椅 - 模型為米色軟膠材質,但毫無疑問玩家們期待的是絨布式樣。參考上文配置表得知,實際上 JZS155 頂配可以選裝真皮座椅,推測其輝是按采樣車進行還原。當然,我們期待將來推出絨布座椅版本的模型。
實車參考圖
模型后排座椅亦為軟膠材質,中央扶手可以放下,有刻畫仿桃木飾板和(后排)電動座椅調節按鍵(水貼)。
實車參考圖
值得一提的是,模型頂棚有全植絨工藝,包括 A 柱也有覆蓋絨粉。但是,遮陽板、扶手等細節為刻線,還缺少了 155 非常標志性的 C 柱位空調出風口細節。另外,內室和后備廂地板植絨均有掉粉現象。
模型車尾
最大的 “疑惑” 來自車尾 - 模型有刻畫倒車雷達細節?!參考上文配置表未發現此配置,但搜索實車圖片發現不少(國內的)155 有裝備倒雷 ... 實在不知是車主自行安裝還是確有此項配置。
模型方面,各處車標為蝕刻片,字符清晰可辨;尾燈組有分色表達,右側 “鑰匙孔” 為印色;后備廂蓋與車體為 “狗腿” 連接,最大開啟角度如圖示;“自動天線” 僅有基座刻畫;尾燈罩邊框、輪眉、保險杠有鍍鉻描邊。
后備廂地板有黑色植絨,左/右兩邊有部分結構表達 - 右側有刻畫 “12 CD 自動換碟機” 位,但無可動件設計。
實車參考圖
模型底盤/行走機構
模型底盤大底為合金材質,可見傳動軸、排氣系統、油底殼(部分)、前/后雙叉臂懸掛、備胎坑等細節表達。
因為沒有還原獨立結構的發動機模型,所以底盤對應位置為 “糊死” 的護板;前/后雙叉臂懸掛可見平衡拉桿等細節,擺臂不隨 “避震” 彈簧活動。
底盤大底有黑色漆面覆蓋,塑料件亦有噴色漆處理。
限于輪轂造型,剎車系細節可從底盤位欣賞。
實車輪胎規格為 195/65R15,如今來看實屬 “盆栽” 配置。模型方面,有刻畫帶 “金標” 的輪轂罩,氣嘴細節也有表達;輪胎為橡膠材質,胎壁有 “TOYO” 等廠牌/型號曬紋。
模型四輪 “避震” 最大行程如下圖所示:
最后說兩句
因為期待,所以對結果有要求 - 這是消費者的理所應當。然而眾口難調,模型廠牌、代工廠、玩家與車迷之間始終存在著信息鴻溝,盡管不斷地努力著,但各方之間仍有較大的分歧。具體表現為(包括但不限于)售價、細節處理方式、車型選擇、工藝標準 ... 只希望廠牌立項之時能再多方征求意見,盡力交出高分答卷!
“情懷” 有價么?當然有!模型 1180 元/臺,真車可以參考各地二手車交易市場。那么,總被提起的無價的 “情懷” 又是什么?我們認為那是對某事某人某物的喜愛之情 - 只要值得,多大的代價都愿意為之付出 - 造車如是,玩兒車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