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国产一级二级在线,华网资讯,国产一级二级视频,华网头条,国产一级二级三级视频,华人网络家园

10102368電話不接會怎樣,10102368網貸逾期

首頁 > 汽車 > 試駕評測 > 正文

10102368電話不接會怎樣,10102368網貸逾期

為發揮典型改革創新事例示范引領作用,有效推動重慶法院改革工作,市高法院組織開展全市法院2021年第一批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評選。經積極推選報送和精心組織評審,確定發布二審跨域遠程庭審等10項改革典型案例。本批案例編制進一步優化了編寫體例,更清晰、明確地反映了各項改革舉措的創新之處和實踐成效,更有利于創新經驗的推廣適用?,F將《2021年重慶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選編(第一批)》予以發布。

10102368電話不接會怎樣,10102368網貸逾期

科技賦能助推二審案件遠程審理

司法便民首創跨域專網庭審系統

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推動訴訟事項跨區域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是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一審案件在線訴訟蓬勃發展基礎上,二審案件在線審理方式創新,是在線訴訟制度發展新的重要領域。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立足轄區實際,依托人民法院內部專網,創首“云上天平”跨域專網庭審系統,實現當事人在不同地域的審判法庭,通過同步音頻視頻傳輸,就近參加詢問、聽證、開庭等審判活動,探索出二審案件跨域在線庭審的實踐路徑,努力提升轄區兩級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

主要做法

(一)依托內網,搭建上下左右縱橫聯結的跨域專網庭審系統

依托人民法院內部專網,以轄區兩級法院及派出法庭為節點,搭建以中院到基層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為縱向聯結、各基層法院及其派出法庭間為橫向聯結的網格狀局域網。當事人可選擇離他最近的法院或者人民法庭參加詢問、聽證、開庭等,實現合議庭或獨任庭、當事人在不同地域的審判法庭,通過同步音頻視頻傳輸進行詢問、聽證、開庭等審判活動。在跨域專網庭審系統建設過程中,統一建設規劃和技術標準,確保轄區兩級法院共建共享。

(二)規范管理,明確跨域專網庭審操作流程

出臺《跨域庭審工作規則(試行)》,明確跨域專網庭審案件適用范圍、跨域專網庭審啟動程序,確保跨域專網庭審系統規范運行。為提高跨域專網庭審適用率,規定跨域專網庭審的啟動包含法官建議啟動以及當事人申請啟動兩種方式。法官經過初步審查認為該案件適合運用跨域專網庭審模式,建議當事人運用該審理方式,當事人同意則以運用。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申請采用跨域專網庭審方式,法官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評估后,認為適用跨域視頻開庭不致影響案件公正審理,且在技術上能夠保證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可適用跨域專網庭審系統開庭審理。

(三)強化保障,推動跨域專網庭審工作常態運行

出臺《關于做好跨域庭審系統建設與應用工作的若干意見》,加強組織保障,推動跨域專網庭審系統深度應用。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實現轄區兩級法院上下協同、共建共享。通過改造科技法庭、添加相應硬件等方式,在兩級法院以及各人民法庭均建立一個以上的跨域法庭,實現轄區兩級法院全覆蓋;建立轄區法院跨域審判協同辦理制度,規范異地法院輔助工作,包括跨域參審人員視頻操作引導,跨域法庭秩序維護,跨域法庭證據上傳,跨域法庭突發情況處置。積極開展跨域專網庭審操作培訓,確??缬驅>W庭審有序推進。

創新特點

一是具備實踐首創性。跨越專網庭審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效解決了互聯網庭審存在的身份難核實、證據難舉示等問題。建立身份識別系統,對當事人的身份識別采用人工、智能雙重識別機制,法庭工作人員確認的同時引進生物識別技術,提高審判效率。引入證據展示攝像攝影技術,保證物證攝像的高清性、全位性,滿足復雜案件的證據展示和質證需求。通過在跨域法庭內安置多個可以不斷變化視角的攝像頭,實現“全真式”跨越空間的即時交流。建立電子簽章系統,確認異地法院電子簽章效力,提高辦案效率。

二是維護庭審權威性。為統籌兼顧司法權威、訴訟秩序等內在要求,跨域專網庭審系統依托法院專網建構,雙方當事人、二審法官分別在基層法院、中級法院專用法庭參加庭審,符合庭審嚴肅性、莊嚴性、規范性要求。同時,法官對訴訟活動具有較強的訴訟指揮權,有利于在庭審現場維持法庭秩序,實現庭審程序規范完整,保證庭審活動有序推進。

三是體現復制推廣性。作為開放、發展的體系,跨域專網庭審系統將主動擴展到轄區律師事務所、信訪辦等矛盾糾紛化解機構,推動庭前會議、舉證質證、判后答疑等訴訟事項的遠程辦理。同時,逐步實現與綜治中心、人民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等聯結,主動面向基層延伸司法職能,通過跨域專網庭審系統開展材料審查、調解委托、調解指導、司法確認等工作,助力轄區基層社會治理取得實效。同時,跨域專網庭審系統底層架構仍然是人民法院內部專網系統,使得該系統具備在省域甚至是全國法院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大的跨域專網庭審系統。

實踐成效

一是司法更加便民。重慶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轄區面積16936平方公里,轄區人口240余萬,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法院與法院之間,法院機關與人民法庭之間距離較遠。當事人因一個簡單民事上訴案件往返需要10個小時,還有車餐費、住宿費等必要支出,而到就近的人民法庭等參加庭審僅需1小時之內。在各人民法庭等建立跨域專網庭審端口,必將為當事人節約大量訴訟成本。自2020年10月系統上線以來,跨域審理案件100余件,200余位當事人在當地就近參加庭審,節省訴訟成本,避免奔波勞累,更大程度實現司法便民。

二是審判更加高效。基于外網開展的在線庭審不能實現審判管理系統(內網)和互聯網的實時對接,必然會造成重復性勞動。跨域專網庭審系統基于成熟定型的專網建構,能夠直接對接審判管理系統,無需數據轉換即可為庭審提供電子卷宗調閱、語音轉寫、音視視頻同步上傳、電子簽名回傳等功能,有效提升司法效率。

建立智慧破產審判體系

服務保障法治化營商環境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

重慶五中院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聚焦破產案件審理、破產程序協調、破產信息公開和破產債權實現,加快推進全流程、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的智慧破產審判體系建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辦理破產”指標,為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主要做法

(一)全面觸網,構筑破產案件全流程智慧審理體系

針對破產法庭案件集中管轄,當事人人數眾多、地域分布較廣、往返法院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較高的實際情況,圍繞破產申請立案、破產申請聽證、債權人會議等破產案件全流程,構筑破產案件全流程智慧審理體系。一是全面推行網上立案。申請人在最高法院設立的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提交預約立案申請后,法官定期登錄該網站的法官工作平臺即可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直接立為破產申請審查案件,經審查不符合立案條件的,在退回時一次性告知需要補充的材料。二是全面推行網絡聽證。依托移動微法院、釘釘、騰訊視頻等互聯網即時通訊軟件,組織對申請人的主體資格、債務人的主體資格和破產原因,以及有關材料和證據等進行網絡聽證審查,以決定是否受理破產申請。2020年,以網絡方式組織聽證400余起,占比超過60%。三是全面推行網絡債權人會議。制定《企業破產案件審理指南(試行)》,明確債權人會議可以采取網絡投票方式進行表決,實現線上簽到、發言、表決。2020年以來,10人以上的債權人會議100%通過網絡方式進行。

(二)先行先試,創新破產程序全方位智慧銜接體系

針對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因破產受理程序與關聯案件審執程序銜接不暢,導致破產受理裁定對關聯案件的保全解除和中止執行效力滯后,引發執行回轉等問題,重慶五中法院協助市高法院率先研發、全面應用在全國法院領先的破產案件關聯提示系統,實現破產案件與其他正在審理或執行中的關聯案件信息互通、程序協調。一是依法阻卻關聯執行保全案件立案。按照《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四條關于“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對債務人享有債權的債權人,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行使權利”的規定,關聯提示系統明確,破產企業債權人在破產受理后應當通過申報債權來實現其權利,如申請執行、保全的,不立案受理。二是依法指引關聯執行保全案件進程。嚴格執行《企業破產法》第十九條關于“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的規定,由系統自動提示關聯案件“執行案件應當中止”“財產保全應當解除,并向管理人移交財產”“執行案件應當終結”等,確保破產案件受理后相關保全措施及時解除、相關執行措施及時中止、債務人財產及時交付管理人。三是強化破產案件與關聯案件信息互通。由破產案件承辦法官及時上傳“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書”“指定管理人的決定書”等破產文書,并賦權關聯案件承辦法官可查閱相關文書,了解破產案件進程,合理規劃關聯案件審理和執行方案。

(三)多管齊下,打造破產信息全覆蓋智慧公開體系

充分依托互聯網,打造破產案件全覆蓋、利益主體全覆蓋、法律流程全覆蓋的智慧破產信息公開體系,不斷提升破產案件審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一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公開管理人選任信息。根據破產法律和司法政策文件,制定《企業破產案件社會中介機構管理人指定辦法》,明確搖號指定管理人的,需在重慶法院公眾服務網公布破產案件的基本情況、報名時間、搖號時間及地點,全面披露債務人基本情況,以便中介機構提出管理人報名申請。管理人選定后,嚴格執行市高法院《關于破產案件簡化審理的工作規范》第十九條的規定,將受理裁定、管理人相關信息、債權申報期限等情況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公告,以便管理人及時有效開展工作。二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公開破產案件流程信息。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企業破產案件信息公開的規定(試行)》,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公開流程節點信息、各類公告和法律文書等。在市五中法院設立的“重慶破產法庭”微信公眾號設“破案周知”欄目,定期發布破產案件受理信息。三是指導督促管理人依托互聯網平臺公開債務人信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推廣應用工作的辦法》等司法文件,制定《破產案件管理人工作指引(試行)》,明確管理人應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公開投資人招募公告、資產拍賣公告等信息,并在該網站錄入和更新債務人信息。管理人公開債務人信息不及時、不規范、不到位的,重慶五中院將在管理人履職個案評估和年度評估中予以指出并督促整改。

(四)市場賦能,建立破產債權全天候智慧實現體系

用好網絡執行查控、網絡拍賣和網絡投資人招募,打破時空和地域限制,建立全天候智慧破產財產實現體系。一是網上公開招募投資人助力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重慶破產法庭微信公眾號“投資人招募”專欄,發布投資人招募信息,面向全國引入重整投資人,盤活資產,提高債權清償率。2020年以來,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發布23次,在微信公號發布8次。二是網上查控助力財產高效接管。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法官工作平臺啟用財產查詢功能的通知》,賦權破產案件承辦法官在最高法院執行“總對總”系統查詢債務人財產信息,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向管理人提供,由管理人按圖索驥、快速接管,降低財產調查和接管成本。三是網上拍賣助力資產溢價。貫徹市高法院制定的《破產程序中財產網絡拍賣的實施辦法(試行)》,指導管理人通過網絡拍賣方式,變價出售債務人財產,實現資產處置效益最大化。2020年,指導管理人在淘寶網等網站處置資產40次,成交金額1.24億元。其中重慶金博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破產財產成交價比起拍價1349萬元高出410萬元。

創新特點

一是首創破產案件關聯提示系統,位居國內一流。協助市高法院率先研發、全面應用在全國法院領先的破產案件關聯提示系統,實現破產案件與其他正在審理或執行中的關聯案件信息互通、程序協調,解決了實踐中普遍存在的,破產受理裁定對關聯案件的保全解除和中止執行效力滯后,引發執行回轉等的問題。

二是全面推行網絡債權人會議,獲得群眾認可。打破債權人會議“以線下審理為原則、線上審理為例外”,明確“以線上審理為原則、線下審理為例外”,著力解決因破產案件集中管轄,債權人人數多、分布較廣,群眾往返法院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較高的問題,使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在線訴訟便利。

三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督促管理人全面及時公開債務人財產狀況,具有可復制性。綜合運用業務指導、通報督促、個案評估、年度評估等多種手段,督促管理人在互聯網全面及時公開債務人財產狀況,著力提升破產審判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解決因債務人財產狀況公開不全面、不及時導致債權人、其他市場主體難以作出恰當商業判斷導致利益受損的問題。

四是通過互聯網面向全國公開招募投資人,針對性解決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不暢的問題。通過互聯網面向全國公開招募投資人,運用市場化手段打破時空和地域限制,引入在產業和財務上具有優勢的外地投資人,升級本地燃油汽車生產、批發零售、房地產等多個傳統產業。

實踐效果

一是使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在線訴訟便利。因全面推行網絡債權人會議,2020年以來,共計10800人次的群眾免于奔波法院,一次會議最多2827人同時在線參會、發言、投票。2020年,受理我國首個在A股上市的民營乘用車企業力帆股份及其十家全資子公司破產重整案,組織召開兩次網絡債權人會議,涉及上下游產業鏈千余家企業的一千余名債權人同時在線參會,第二次網絡債權人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重整計劃草案,目前重整計劃已經執行完畢。

二是使破產案件與關聯案件智慧高效協同。自破產案件關聯提示系統投用以來,共向779名關聯案件主審法官發送案件辦理指引3852條,無一個擬立案的關聯執行保全案件得以立案。

三是使破產審判更加公開透明。2020年以來,公布管理人選任信息和選任公告358個、破產案件流程信息8073次,指導管理人更新維護786個債務人信息,管理人更新維護債務人信息數量位居全國法院前三。

四是使破產債權更大限度得以實現。在互聯網公開的投資人招募公告閱讀量合計30317人次,成功引入外地投資超過20億元,成功助力力帆等企業從燃油汽車生產向新能源汽車生產升級換代。開展網絡拍賣40次,推動資產溢價,債權更好得以實現。2020年以來,網絡成交額1.24億元,單筆成交最高溢價410萬元。

建好用好“老馬工作室駐院工作站”

深入推進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

“老馬工作室”是馬善祥同志組織創立的基層社會矛盾調解工作組織。馬善祥作為十九大黨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該調解工作組織的主要帶領人,扎根基層工作近30年,推行“老馬工作法”,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000多起,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獲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優秀人民調解員”,獲習總書記點贊“我們需要千千萬萬這樣的基層干部”。江北區法院于2019年5月主動上門對接,成立“老馬工作室駐江北法院工作站”(以下簡稱“老馬駐院工作站”),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工作站調解功能,獲得良好效果,取得成功經驗。該項工作被納入市高法院“落實強基導向 夯實基層基礎”六項工作總體框架,將在全市法院推廣實施。

主要做法

(一)探索“示范+拓展”模式,打造標準化調解陣地

在法院審判辦公大樓訴訟服務中心掛牌設立“老馬駐院工作站”,提供專門辦公場所以及相應的辦公設施設備。在醒目處上墻公示、以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駐院調解、訴調對接、來訪接待等制度。拓展“老馬駐院工作站”訴調對接工作機制,與區律協、區工商聯、區金融辦等共建單位聯合聘任特邀調解員。

(二)建立“分類+協同”團隊,實現訴調無縫銜接

“老馬工作室”派駐1-2名人民調解員常駐“老馬駐院工作站”,負責接收、轉遞、調解案件及接受群眾咨詢。建立“老馬+1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的調解團隊,老馬同志定期到院直接參與或者指導疑難復雜糾紛化解。結合新型審判團隊建設,成立訴調速裁中心,按照“1名員額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書記員+N名特邀調解員”的模式組建14個審判團隊,對接各行各業的人民調解員與調解組織。

(三)完善“線上+線下”機制,凝聚合力化解糾紛

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訴調對接工作的實施方案》,根據糾紛類型、階段和程序分流至“老馬工作室”進行調解。加強對調解結果、協議確認、調解未成功案件審理執行等各環節的跟蹤監管。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依托重慶法院“易解”平臺與雙方當事人遠程視頻溝通交流,在線制作人民調解協議書,雙方電子簽名后,實現當日司法確認。整合“有事找老馬”“江北法院”微信公眾號、巴渝和事佬等平臺載體,加強系統集成,推行“隨時調、現場調、就近調”。

(四)著力“總結+推廣”成果,推動建立高水平育才基地

以“老馬工作法”為基礎,結合法院工作實際,積極探索總結人民法院多元解紛工作經驗。加強雙向素能培育制度,努力打造“老馬工作法培訓基地”,組織江北法院干警現場觀摩老馬做案件調解。在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老馬工作室”設法院工作站,派駐法官上門協調案件、學習工作方法。

創新特點

一是借助優質社會力量,優化多元解紛工作格局。著力融合基層矛盾調解組織和優秀人民調解員的獨特優勢,充分彰顯基層調節力量駐院調解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以點帶面,打造精品樣板,最大限度發揮駐院調解站的示范效應,努力形成帶頭引領、相融共存、多元合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結合實際情況,量身打造團隊配置模式。充分調研法院案件體量、類型和轄區矛盾糾紛特點,結合調解組織、調解員能力素養,摸索建立有針對性的團隊協作模式,實現工作有機銜接,力促在案件化解上有真招、出實效。

三是明確工作定位,建立健全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強化制度引領作用,完善案件篩選、訴非分流、訴調對接等機制,最大限度實現經“老馬駐院工作站”調解的案件訴前成功化解、訴中調解結案、執行“應執盡執”。通過線上線下組合拳,進一步提高調解效率,激發多元解紛效能。

四是邊探索邊總結,逐步擴大工作方法的示范性和影響力。深入開展“老馬工作法”運用于法院多元解紛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系統梳理“老馬工作法”核心理念和方法體系,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讓更多“小馬”掌握“老馬工作法”,真正實現“老馬帶小馬,萬馬奔騰”的多元解紛局面。

實踐成效

一是江北特色多元解紛工作格局已經形成。江北區法院駐院調解站吸納品牌調解室6家、特邀調解組織22家,各類調解員96名,已經形成了在區委領導下,以人民法院為主導,“老馬工作室”為龍頭,人民調解、行業調解等非訴調解為主體的具有江北特色的多元解紛工作格局。

二是“老馬駐院工作站”示范作用凸顯。“老馬駐院工作站”自成立以來,共調解各類案件327件,平均化解周期15天;其中,馬善祥同志親自參與指導并調解案件60件,成功調處42件。各類調解組織接受訴前委派、訴中委托調解案件19255件,調解成功率達47.21%。

三是全院訴調對接工作實現質和量的突破。2019年7月成立訴調速裁中心以來,江北法院訴調對接工作團隊共司法確認、訴前調解、速裁審結案件33217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數的63.38%,涉案標的金額33.29億元,占全院民商事案件涉案標的金額的38.16%。

四是多元解紛工作方法不斷豐富完善。2020年9月27日,江北法院會同“老馬工作室”召開小型研討會,老馬同志在會上提出“責任多元化、形式多元化、方法多元化、協作多元化、過程多元化”的“五化”工作方法,成為深入推進多元解紛工作,提升工作實效的有力支撐。

五是人才培養和全員帶動效應逐步增強。2018年至2021年3月,“老馬工作室”累計來院理論授課10余次,現場案例實操100余次,培訓干警及各類調解組織工作人員1500余人次。全院上下掀起了向老馬同志學習,做群眾工作能手的工作熱潮,法院多元化解工作人才儲備不斷夯實。

建機制、解難題、搭專區、重規范

積極推進“云庭審”創新實踐

重慶市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

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認真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人民法院司法職能,充分發揮智慧法院優勢,大力推行“互聯網+司法”工作新模式,不斷完善在線庭審工作機制,強化在線庭審信息技術支撐,切實規范在線庭審行為,深入開展在線庭審創新實踐,構建起系統完備的在線庭審規范體系,有效規范在線庭審行為,有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主要做法

(一)建機制,確?!霸仆彙表槙尺\行

建立在線庭審技術保障機制,信息技術人員適時掌握在線庭審案件排期情況,于開庭前30分鐘開展在線庭審技術準備工作,并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值守法庭,及時解決在線庭審運行中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確保在線庭審順利進行。加強工作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常態化聯系等方式及時收集在線庭審使用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工作建議,并積極向上級法院報告情況,爭取技術指導和支持。開展在線庭審技術培訓,制定在線庭審操作指南,幫助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熟練掌握使用技巧。加強在線庭審工作指導和推廣應用,要求法官認真梳理案件情況,針對案情簡單爭議不大等符合在線開庭條件的案件,積極引導動員當事人、律師通過在線庭審方式參與訴訟,提高在線庭審適用率。擴大在線庭審對外宣傳力度,在本院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在線庭審的規范性文件和典型案件,增強公眾對在線庭審的知曉率、普及率、認同感和支持度。

(二)解難題,提供“云庭審”技術支撐

該院自主配備遠程庭審系統,當事人可通過該系統或重慶法院“易訴”平臺參加在線庭審,但兩種系統的登錄方式不一,該院將自有的遠程庭審系統與重慶法院“易訴”平臺對接,進行端口互聯互通和數據交互,讓當事人通過一個端口即可登錄在線庭審系統,便捷參加“云庭審”。目前,該院正積極探索在線庭審系統與中國移動微法院的互聯互通和電子簽名區塊鏈認證技術,以期實現更高水平的在線庭審。為及時客觀記錄在線庭審情況,該院加強技術攻關,破解了在線簽名技術難題,法官通過重慶法院“易訴”平臺實時上傳庭審筆錄,當事人確認無誤后即可電子簽名和指紋捺印。

(三)搭專區,營造“云庭審”莊重氛圍

聯合市律協及重慶多家律所共同開通“云庭審·律師端”專區,聯合市銀行業協會率先在重慶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開通“金融云法庭”專區。根據律所、銀行等機構的實際情況,“云庭審”專區作為當事人參加“云庭審”的場所,正式懸掛國徽、席位人員名稱等,確保在線庭審場所規范莊重。庭審專區采用4000K色溫的人工光源,顯色指數(Ra)≤95%,門窗、墻面采用隔音效果較好的材料,在門窗關閉的情況下室內隔音量至少達到47dB,確保在線庭審專區的照明、音視頻系統效果良好,營造莊重嚴肅的庭審環境。

(四)重規范,有效確?!霸仆彙奔o律

自主研發“庭審智能巡查系統”,通過對在線庭審錄音錄像視頻數據的識別分析,智能判斷在線庭審參與人是否存在接打電話、中途離席、異常喧嘩等行為。聯合市律師協會將律師納入系統巡查對象范圍,實現在線庭審紀律監督全覆蓋。共同建立合作機制,針對在線庭審律師出庭率較高的實際,該院與市律協簽訂《關于進一步規范司法行為加強法律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在線庭審行為規范。與市律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在線庭審中發現的律師不規范行為向市律協反饋,及時完善、調整在線庭審規范,確保在線庭審嚴肅高效。采取專題講座、學術研討等形式搭建交流平臺,主動加強與市律協的交流,共同提高綜合素能,維護在線庭審活動秩序。

創新特點

一是理念先行,強化制度創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最高法院、市高法院先后下發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規范在線庭審活動工作規則,等規范性文件,在線庭審的應用迅速在全國所有法院范圍內推開。在疫情背景下,當事人通過互聯網方式參加訴訟的司法需求急切,面對在線庭審工作“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現實情況,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堅持系統觀念,把在線庭審納入提升審判工作質效、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以及抗擊疫情等工作大局之中考慮,堅持在線庭審工作制度創新,思考和架構在線庭審長效工作機制,在實踐中摸索并形成了一套系統化的在線庭審工作模式,使在線庭審工作始終在科學規范的軌道上運行。

二是技術攻關,堅實基礎保障。為保障在線庭審的順利開展,技術支持成為最基礎要求。為讓當事人能夠順利便捷的登錄在線庭審系統,該院打通其自有的互聯網遠程庭審系統與重慶法院網“易訴”平臺系統的對接障礙,實現兩個系統的交互對接。為讓當事人在庭審結束后可通過在線方式對庭審筆錄進行當場確認,該院破解了在線簽名的技術難題,掃清了“云庭審”線上簽名和指紋捺印的技術障礙,實現了技術上是較大突破,并為在線庭審的全面順利推開奠定了技術基礎。

三是深化互動,搭建庭審專區。審判實踐中,受制于技術條件、網絡條件、物理環境、法律意識等因素,部分案件當事人參與在線庭審時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夠莊重嚴肅,為有效避免此類情況帶來在線庭審不規范等問題,該院創新工作方法,加強與律師等法律共同體的溝通交流和良性互動,以數字信息技術為依托,與律師事務所共同搭建“云庭審·律師端”專區,與金融機構聯合開通“金融云法庭”庭審專區,有效確保了當事人遠程參加庭審的規范性。

四是強化監督,確保庭審秩序。依托百度圖像識別平臺及高清數字法庭技術,采用人臉識別、體征檢測、軌跡分析、聲音采集等信息化手段,運用OCR、目標跟蹤等AI核心算法,自主研發“庭審智能巡查系統”,真正實現以智能化方式對在線庭審進行有效監督,確保庭審秩序。

實踐成效

一是助推審判工作大局作用有效發揮。在實踐中不斷累積在線庭審工作經驗,在線庭審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技術支撐作用有效發揮、“云庭審”專區高效運轉,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效果,有力助推了全院審判工作大局,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訴訟體驗,有效滿足了疫情期間群眾司法需求。自2020年以來,該院共開展在線庭審895件,審判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今年一季度,嚴格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為95.62%,環比增長2.29個百分點,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提升當事人在線庭審“用戶體驗”。充分發揮智慧法院建設優勢,結合實際情況,不斷豐富在線庭審技術功能,強化不同信息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實現“一個端口登錄、兩個系統整合并用”,有效避免了不同在線庭審系統的不同操作方式給當事人帶來的不便,大大減少了信息系統資源浪費。破解技術難題,有效解決在線庭審結束后需線下簽名確認庭審筆錄的難題,實現了“在線庭審、在線確認”的良好效果,讓當事人在線參加庭審更加快捷方便。

三是有效增強在線庭審規范化程度。“云庭審”專區的設立走在全市法院前列,其有效運行極大地提高了在線庭審的規范程度,有效杜絕了在線庭審場所不莊重、不嚴肅、不文明等問題,大大減少了訴訟參與人開庭時抽煙、隨意走動、多人圍觀、七嘴八舌等不規范現象的發生。2020年以來,通過“云庭審·律師端”專區審理案件6件,通過“金融云法庭”專區審理案件17件。運用“庭審智能巡查系統”等智能化監督方式以及與市律協的合作交流機制,大大增強了對在線庭審紀律的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確保了在線庭審紀律嚴明,規范有序。自智能巡查系統運行以來,共累計巡查案件4797件,提示疑似風險信息371條,經核實均無風險。

立足基層實際,依托信息技術

探索實踐“車載便民法庭+在線司法確認”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堅持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按照最高法院周強院長“認真總結經驗,不斷予以完善”的指示要求,在全國率先自主研發多功能、全天候車載便民法庭基礎上,立足基層實際,應用最新互聯網5G技術,探索實踐“車載便民法庭+在線司法確認”,讓“流動的人民法庭”最大限度滿足群眾便利訴訟的需求。

主要做法

(一)打造可移動的在線司法確認平臺

針對廣大農村地區及中高齡群體中,相當數量當事人不具備上網條件或對在線平臺的使用方法不熟悉的特點,從較為常見的司法確認案件入手,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實現車載法庭與“易解”(重慶法院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等互聯網司法平臺的網上對接與統一適用。保留其便利性特點同時,變“送法下鄉”為“送網下鄉”,群眾足不出戶,便可由當地基層調解組織、人民調解員在法院指導下,依托車載法庭在線申請通過“易解”平臺、以遠程音視頻等信息化方式開展調解;對經調解達成人民調解協議、當事人要求司法確認或出具調解書等法律文書的,也可由調解員將調解協議上傳“易解”平臺后轉入人民法院案件管理系統,由法院在線辦理。

(二)建立規范化的內部運行管理團隊

在訴訟服務中心、各人民法庭組建專門化審判團隊,并統一歸口管理司法確認工作,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程序的若干規定》和《重慶法院依托“糾紛易解平臺”開展訴前委派和訴中委托調解暫行規定》辦理在線司法確認,保障從指導調解、協議審查到裁定作出的各環節的相互銜接。對上傳調解協議制作不規范等問題及時向基層調解組織、人民調解員進行在線反饋,并針對性給予指導,確保調解協議質量。

(三)構建多層次的全面聯動協作機制

推動江津區委出臺《關于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建設一站式糾紛解決機制的實施意見》,在重慶各區縣率先將“萬人成訟率”指標納入平安建設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考核,并強化區級職能部門、鎮街主體責任。聯合公安、婦聯、醫療、農業、勞動保障、保險等行業部門和基層調解組織,搭建多個院外訴調對接平臺;對轄區司法所負責人、村居人民調解員中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易解”等平臺操作能力,熟悉司法確認程序、訴調對接程序流程,使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相銜接。以江津納入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為契機,于2020年5月啟動“無訟村居社”創建活動,細化制定實施方案,與轄區廣興鎮紅塘村、蔡家鎮茅灣村、油溪鎮華龍村、石蟆鎮天旗村等村社簽訂《聯動協作框架協議》,依托車載法庭常態化集中開展駐村法律幫扶和在線司法確認。

創新特點

一是突出強基導向。針對人民群眾司法需求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和基層客觀實際,在提供常態化網上、熱線服務的同時,創新“車載便民法庭+在線司法確認”,在鄉村、社區等群眾需要的地方加強巡回服務、送法上門,面向基層有效解決當事人因不具備上網條件或對在線平臺的使用方法不熟悉,無法充分享受因信息科技發展所帶來高質量司法紅利這一問題,暢通司法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讓不同地區、各類當事人都能更好親歷司法的過程,享受正義的裁判。

二是拓展科技應用。堅持把智慧法院建設作為推動司法高質量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將最新信息化手段、互聯網5G技術應用于司法實踐,在車載法庭已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和6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基礎上,實現科技創新的可持續性與實踐應用的效果疊加,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精準服務,并通過加強現場指引和輔導,讓他們擺脫“數字鴻溝”帶來的隔閡。

三是深化效果集成。以“車載便民法庭+在線司法確認”為切入,不斷完善“平臺+團隊+機制”的司法實踐創新,有效整合從區級職能部門、鎮街、村社到各行業調解平臺、基層調解組織等基層社會治理力量,初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全覆蓋”格局,更好服務基層社會治理、鄉村振興,實現社會效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相統一。

實踐成效

一是司法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優化。依托“車載便民法庭+在線司法確認”,并深度對接基層調解組織,變“人跑腿”為“車跑路”,巡回在線辦理司法確認,除切實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外,也極大地方便了法官辦案,實現司法資源的合力配置,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矛盾。真正體現了既便于群眾訴訟,又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和高效行使審判權“兩便原則”。2020年,江津法院共辦理司法確認案件2441件,同比增長30%,其中通過“易解”平臺在線提交司法確認申請的1991件,同比增長近100%,位居重慶基層法院前列。

二是司法確認案件質效進一步提升。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當事人、人民調解員和法官三方通過遠程視頻方式實時溝通交流,人民調解與司法確認有效銜接,一方面使調解過程、調解結果更加規范、更具權威性,基層調解組織、人民調解員可在法官指導下進行調解,同時對已達成調解協議,可由法官在線審查,對制作不規范等問題及時在線反饋,針對性給予指導,確保在線司法確認辦理質效。2020年,江津法院共在線確認調解協議有效1902件,占在線提交司法確認總數的95.53%。另一方面,法官通過遠程視頻方式對當事人進行詢問,并對相關證據材料予以審查,既增強了當事人的司法親歷性,同時能夠有效防范虛假司法確認。2020年,包括在線司法確認在內,江津法院共確認調解協議有效案件2332件,無一被撤銷。

三是助力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深入。2021年,重慶市高法院將“車載法庭”列為強基導向重點工作在全市法院法院推廣。探索實踐“車載便民法庭+在線司法確認”并拓展車載法庭巡回審判、法治宣傳等各項功能,通過多元解紛、源頭治理,可有效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助力鄉村“善治”。一是探索推行“在線司法確認+法治宣傳”。除在線辦理外,還隨車現場發放便民聯系卡等宣傳資料、公開司法確認咨詢熱線,積極宣傳司法確認“零收費、高效率、抗反悔、可執行”的特點,持續提升司法確認制度知曉度。2020年,江津法院訴前調解成功后申請司法確認的占比達71.72%。二是探索“在線司法確認+服務保障”機制。及時跟進協議后續履行情況,運用車載便民法庭進村入戶,提示當事人依法履行協議內容,促進糾紛實質性化解。2020年,江津法院確認調解協議有效案件2332件,司法確認后有2209名當事人主動履行調解義務,占94.73%。

打造送達新模式

助力解決送達難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法院

九龍坡法院作為重慶首批“法治化營商環境司法評估指數體系”運行試點法院之一,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借力智慧科技成果,優化送達資源結構,打造“電子+集約”送達新模式,不斷提高司法效率,助力解決送達難問題。

主要做法

(一)成立重慶法院首家電子集約送達中心

優化送達資源結構,成立電子集約送達中心,打造“電子+集約”送達新模式。在立案庭設立集約送達中心,統一處理送達事務,改變以往由各部門案件承辦人分頭送達效率低的模式,凸顯集約送達優勢。引入高科技公司提供智能技術支持,聘用外包人員購買專業社會化服務,成立重慶法院首家電子集約送達中心,組建“駐院送達中心工作組+場外呼叫中心”的專業送達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團隊在數據收集、篩選、整合方面的技術化、專業化優勢,集中開展民商事案件的電子送達、郵寄送達、自取送達工作。

(二)開通重慶法院首條“10102368”訴訟服務熱線

熱線為當事人提供電話通知、電子送達,引導當事人上門自取文書,進行送達咨詢等訴訟服務。通過大數據篩選當事人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等關鍵信息,查找到當事人實名登記的手機號碼和地址,以熱線致電當事人。當事人同意電子送達的,將接收到帶有司法文書鏈接的短息或者電子郵件,當事人點擊鏈接即可直接在線查看、接收、下載送達文書及案件基本信息。當事人也可以通過支付寶“電子送達平臺”小程序查看、簽收送達文書。整個送達過程運用電話錄音、自動轉化書面記錄等功能全程記錄,固定形成送達證據材料,制成送達報告反饋審判團隊。專線送達法律文書占送達總量的77%。

(三)多方聯動健全送達地址確認機制

自然人的戶籍地址與居住地址不匹配、企業登記注冊地址與經營地址不一致是送達難的主要原因,健全送達地址確認制度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送達難。除立案時審查當事人地址、簽送達地址確認書等傳統方法外,充分發揮“大數據找人”的優勢,借助法院審管系統與公安機關、婚姻登記機關,以及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通訊運營商等合作建立的相關數據平臺,共享當事人有效身份信息,為電子送達平臺提供準確有效的送達地址,切實解決受送達人難找的問題。

(四)自主研發智能文書生成系統“文書快手”

組織審管辦技術工作人員自主研發智能文書生成系統“文書快手”。該系統通過串聯重慶法院審管系統,自動提取案件在數據庫中的有效信息,分析篩選匹配當事人身份、地址后,按照統一制式一鍵生成傳票、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等程序性文書,改變以往手動按份編輯送達文書的模式。2020年,“文書快手”已自動生成各類文書20萬余份,單個常規案件的程序性文書生成和打印時間由原來的1小時左右縮短至1分鐘。

(五)全面推行送達工作全程電子化留痕化

審判團隊通過“文書快手”一鍵自動生成統一版本的司法文書,通過“內網通”向送達中心賬號上傳。每個送達案件自動生成微信二維碼,供審判團隊掃描后實時查詢送達進度和節點。電子集約送達中心送達完成后形成完整電子版送達報告,推送給發起任務的審判團隊賬號,由法官審核、確認送達效力。電子送達過程中,充分利用司法區塊鏈技術信息不可篡改的優勢,對每一份送達文書司法上鏈,確保送達文書的唯一性和安全性。查詢當事人身份和地址信息、送達過程及送達結果全流程電子化辦理、全過程電子化留痕,監督和規范送達行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創新特點

一是具有創新性。率先成立重慶法院首家電子集約送達中心,開通重慶法院首條“10102368”訴訟服務熱線,自主研發智能文書生成系統“文書快手”,不斷加大司法智能化建設投入,提高智能化技術利用水平,切實提高送達質效。

二是可復制推廣。“電子+集約”送達新模式,適應“互聯網+司法”新趨勢,符合送達集約化、專業化新要求,有人工智能、司法區塊鏈等新技術支撐,有專門送達團隊保障,送達過程智能高效,送達結果準確可靠,成本可控,可復制推廣。

三是受群眾認可。以“司法為民”為宗旨,文書送達全流程電子化辦理,高效準確送達文書,保障審判活動及時啟動,提高糾紛解決效率,降低原告訴訟時間成本;同時,受送達人可以通過手機等智能端口第一時間收到涉訴案件信息,便民利民,從訴訟開始階段就最大限度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新送達模式正式運作以來,廣受群眾認可。

實踐成效

一是縮短糾紛解決耗時,實現送達快捷。充分發揮集約化、專業化、智能化優勢,不斷提高送達效率,縮短送達環節耗時,進而縮短整個糾紛解決耗時。自2020年6月電子集約送達中心正式運行以來,共計送達20756件次,平均用時僅2.70天。作為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合同效率指標的重要創新措施,“電子+集約”新模式帶來的高效率送達,配合案件繁簡分流改革及小額訴訟程序構建適用,不斷縮減案件辦理時間,壓減糾紛解決耗時。2020年實現以30%的法官辦理不少于65%簡易案件的目標,全年共審結商事糾紛案件11892件,單個案件平均用時106.16天,平均結案時間同比下降9.70%,審判質效位居全市法院前列。

二是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確保送達精準。以往由各部門案件承辦人采用辦公電話、郵寄信件、張貼公告等方式分頭送達的模式下,辦案團隊中負責送達工作的人員對被送達人的身份、地址信息掌握不夠準確,部分送達人員業務素質不夠高、責任心不夠強,專業化、現代化送達工具不足,嚴重影響文書送達的準確性,拖延訴訟進程?!半娮?集約”新模式借力大數據智能智慧成果,加大電子送達力度,充分發揮“大數據找人”的優勢,借助專業化送達團隊協助,有效提升送達成功率,確保送達精準。自2020年6月電子集約送達中心正式運行以來,電子送達成功率85.83%。對于不宜通過電子送達的案件,采用符合法律規定的其他送達方式及時有效送達。確保訴訟程序能夠盡快啟動,被送達人能夠第一時間準確掌握涉訴案件信息,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三是降低郵政送達費用支出,彰顯送達經濟。從“多頭分散”到“集約智能”,大幅降低送達成本,實現送達經濟。一方面,將原來每個審判團隊負責的送達工作交由具有專業知識、專業設備的外包機構集中處理,減少辦案人員送達工作量,以便將其更多時間用于案件實體問題處理,減輕干警工作負擔,釋放司法送達生產力。另一方面,集約化帶來規?;б?,有效降低送達費用支出,2020年郵政送達費用支出同比下降17%,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尊重特質 突出實績

構建多層級、精細化的績效考核機制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

近年來,渝中法院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探索建立分類分級、全面綜合、突出實績、差異考核的工作績效考核機制,倡導“一次分配基本持平,二次分配差距刺激,三次分配利益調衡”,進一步釋放了改革紅利,激發了干警工作內生動力,不斷推動法院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主要做法

(一)明確類別存差的考核理念,確保考核落實到人

一是明確考核原則,完善考核機構。與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深度合作,堅持“尊重特質、分類評價,同類同質、差距刺激,團隊共榮、自主調節,定量考核、定性結合,遵循規律、回轉衡平,過程考核、段段驗收,類別存差、兼顧衡平,體現擔當、能級加權,創先爭優,打造亮點”的考核原則,制定《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建立分級考核機制,運用“二級考核”方式進行績效考核。成立院績效考核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院長擔任組長,其他院領導為成員,政治部(機關黨委)、審判管理辦公室(研究室)等職責部門組成考核辦公室,負責對全院各部門進行一級考核。部門考核小組由部門中干組成,負責對部門全體干警進行二級考核。

二是尊重差異特質,實行分類考核。改變原有“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模式,根據不同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和工作職責,以及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及司法行政人員三類人員工作性質差異,分別設置相應考核標準與要求進行考核。部門按照審判部門、執行部門、審判輔助部門及司法行政部門進行分類考核;個人按照院庭長、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進行分類考核,以實現各盡其能、激勵全員的考核目標。

三是突出工作實績,破解管理困境。績效分配實行多勞多得,不搞平均分配,不與法官職務等級以及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職級掛鉤??冃Э己朔桨笇⒐ぷ鳂I績、綜合工作和考核加減分作為部門和個人考核內容,其中工作業績指標作為部門和個人的主要考核內容,占業績考核的80%,充分體現了“一切以實績論英雄”干事創業氛圍,破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管理困境,實現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

(二)建立以部門為核心的考核方法,精細管理考核過程

一是差異化評價。結合工作實際,綜合考慮部門職責和案件差異,劃分“四類五線五庭”,實行差異化考核。按照工作性質,區分審判部門、執行部門、審判輔助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四類考核。根據案件類別,區分立案、刑事、民事、執行、行政(審監)五個條線考核。民事審判部門根據案件難易、繁簡分流、人員結構等差異,區分民一、民二、金融、知產、立案(速裁)五個庭室考核。部門考評等級分為A、B、C、D四等,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為A等,績效獎金按人員分類核定基數的100%發放;考核得分在80分~90分的為B等,績效獎金按人員分類核定基數的90%發放;考核得分在60分~80分的為C等,績效獎金按人員分類核定基數的80%發放;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的為D等,績效獎金按人員分類核定基數的40%發放。

二是貼近式評價。充分發揮部門近距離管理優勢,針對法官的評價,注重與所在團隊的審判績效相結合和對部門績效完成情況的貢獻度,主要考察其辦案審理效率及審理質量,審理效率主要考核其基本辦案量完成情況,基本辦案量按其所在庭室近兩年收結案情況確定;審理質量則通過案件質量評查、庭審及文書考察進行確定。對審判輔助人員的考核,注重聽取團隊法官的評價,重點考察完成審判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率等情況;對司法行政人員的考核,注重聽取分管領導評價,重點考察工作完成情況和創新亮點。

三是綜合性評價。實行正負向加減分機制,涵蓋“黨建工作失誤率”“紀律違反率”“重大事項報告差錯率”“重要工作怠誤率”“卷宗(文書資料)歸檔規范性”和“部門人員參培(會)率”“調研成果發表數”“重要活動參加率”“個人得獎數”等各個方面,力爭覆蓋干警各類行為,增加考核科學性、客觀性和全面性。部門進行“二級考核”時,負向減分根據院內通報數據直接確定,正向加分需由干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申報,同時提供相應證明。

(三)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發揮正向激勵作用

一是獎懲并重實現正面激勵。充分發揮業績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業績考評結果與部門和個人評先選優、晉職晉級、職務任免、懲戒退出等工作有效銜接,法官遴選、培訓學習、榮譽表彰、職級晉升等機會向考核得分高者傾斜。

二是常態通報促進創先爭優。綜合考慮績效產出的周期性和績效管理的可操作性,探索將考評模式由“年初定計劃,年終算總賬”拓展為“季度過程性考核+年度綜合考核”。構建“院、庭、個人”三級覆蓋通報制度,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對每個庭室、每名法官、每名法官助理、每名書記員的收案數、結案數、結案率、長期未結案、裁判文書上網數、庭審直播數、調研成果、司法建議、案例報送等進行排位通報,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干警工作積極性。

三是重點評析促進質效提升。通過將績效考核結果與每周工作視窗、月度重點工作督導相結合,分管院領導可對分管部門審判工作質效進行全面掌握,及時進行審判態勢分析,加強對分管部門的辦案督導。各部門負責人可根據績效考核情況和通報結果及時查找問題、剖析原因,細化落實整改措施,著力解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促進各項工作全面提升。2020年3月以來,發布每周《常態化管理工作視窗》48期,月度常態化督導情況通報9期,審執工作和司法管理的效率、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創新特點

一是發揮近距離管理優勢,突出團隊核心作用。建立分級考核機制,采用“全院+部門”方式進行績效考核,由院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對全院各部門進行一級考核,部門考核小組對部門全體干警進行二次考核。二次考核充分發揮部門近距離管理優勢,強化中層管理職權,根據內部分工、工作內容、人員結構等,自主制定部門考核方法,報院考核辦公室備案。同時,賦予員額法官一定考核職能,對所在團隊審判輔助人員審判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率等情況進行評價,切實增強了績效考核的客觀性、靈活性和科學性。

二是尊重特質實行分類評價,確??己巳娓采w。改變原有“一刀切”評價模式,根據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及司法行政人員三類人員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和工作職責,綜合考慮部門職責和案件差異,劃分“四類五線五庭”,實行差異化考核。按照工作性質,區分審判部門、執行部門、審判輔助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四類考核。根據案件類別,區分立案、刑事、民事、執行、行政(審監)五個條線考核。民事審判部門根據案件難易、繁簡分流、人員結構等差異,區分民一、民二、金融、知產、立案(速裁)五個庭室考核,確保做到全面覆蓋、考核到人。

三是堅持綜合評價差距刺激,激發創先爭優動能。業績考核堅持綜合評價,嚴格實行正負向加減分機制,設立涵蓋“黨建工作失誤率”“紀律違反率”“重大事項報告差錯率”“重要工作怠誤率”“卷宗(文書資料)歸檔規范性”和“部門人員參培(會)率”“調研成果發表數”“重要活動參加率”“個人得獎數”等各方面指標,力爭實現全面評價。構建“院、庭、個人”三級覆蓋通報制度,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對每個庭室、每名法官、每名法官助理、每名書記員的收案數、結案數、結案率、長期未結案、裁判文書上網數、庭審直播數、調研成果、司法建議、案例報送等進行排位通報,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干警工作積極性,激發創先爭優動能。

實踐成效

一是“一切以實績論英雄”工作理念更好形成,工作業績逐年向好。干警將主要精力轉向執法辦案,“一切以業績論英雄”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氛圍更好形成。2020年,受理案件61775件,審執結57121件,法官人均結案664件。今年1-3月,受理案件22277件,同比上升54.4%,結案12623件,上升97.2%,結收比71.6%,案件改發率、法定期限內結案率、服判息訴率等指標居全市法院前列。在全國優秀法院、全國文明單位基礎上,接續成功創建全國模范法院,獲評“全國一站式多元解紛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獲得全市審判工作、執行工作、隊伍建設、內部監督、審判管理等17項先進法院表彰。基層黨建、掃黑除惡兩項工作被區委推薦市委表彰。

二是創先爭優氛圍更加濃厚,特色品牌逐步凸顯。深入開展“走在前、顯一流、做模范”創先爭優活動,干警干事創業激情全面迸發。家事審判、金融審判、訴調對接+速裁、審判管理、社區法官等亮點、特色、品牌逐步彰顯,“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全國辦案標兵”“全國網絡宣傳先進個人”“全國信息化工作先進個人”等一批先進典型不斷涌現。2020年以來,3篇論文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獲獎,5篇案例入選中國法院年度案例,1篇案例入選2020年度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例,11篇案例入選全市反家庭暴力、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典型案例,4篇司法建議入選全市法院優秀司法建議,1篇裁判文書獲評全市法院優秀裁判文書二等獎。1人被評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4人被評為全市法院條線工作先進個人。

三是考核結果運用更趨科學,隊伍活力不斷增強。充分發揮業績考核“指揮棒”作用,實現了業績考評結果與部門和個人評先選優、晉職晉級、職務任免、懲戒退出等工作的有效銜接。2020年以來,3個考核分數較高的部門被本院表彰為集體嘉獎或評為先進集體,40名考核分數較高的干警被評為區級“優秀公務員”、12名考核分數靠前的法官晉升三級法官,10名考核分數較高的干警被選配為專兼職黨務干部,38名考核分數較好的干警平穩實現輪崗交流,干自己熱愛和擅長的工作,更好地實現了人崗相適、才盡其用。

規范庭前會議運行

釋放改革生產力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法院

民事庭前會議作為審前程序,具有非正式性和高效性的特點。長壽法院緊扣世行營商環境評估“執行合同”指標,制定《民事案件庭前會議規則(試行)》,細化24條庭前會議具體操作規程,對庭前會議的主持人員地點、適用范圍、主要內容、庭審銜接等作了明確規定,切實推動庭前會議規范化、常態化,確保庭審活動有序開展,提高庭審質量和效率,減少開庭次數。庭前會議機制運行以來,該院召開民商事案件庭前會議306場,平均每件案件開庭次數下降1.3次,提高了審判質量和審判效率。

主要做法

依托“1+1+1”審判團隊組建模式,厘清審判人員與輔助人員職能定位,加強法官、法官助理和書記員的相互配合,通過“三步走”甄別案件是否需要召開庭前會議,優化資源配置,整合最大合力。

(一)審查是否召開庭前會議

案件隨機分案到承辦法官后,法官助理在10日內通過查閱案件卷宗、電話詢問雙方當事人等方式進行形式審查和庭前準備,針對證據數量、事實爭議大小、案情復雜程度等填寫《案件甄別意見表》,內容包含原、被告訴辯意見、是否能夠送達、召開庭前會議的原因、庭前會議擬審查的要點,為承辦法官決定是否舉行庭前會議提供依據。

(二)承辦法官決定召開庭前會議

承辦法官閱看《案件甄別意見表》后,認為確有必要召開庭前會議的案件,告知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對當事人申請召開庭前會議,法官決定不召開的,以書面方式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三)確定庭前會議內容

由法官助理擬寫《庭前會議提綱》并報法官審核,審核通過的,法官助理將受法官委托按該提綱主持召開庭前會議。

創新特點

一是兩種方式綜合甄別分流。該院通過“庭前會議甄別+當事人申請”兩種方式為法官精準分流提供依據。經識別后,無需召開庭前會議的案件盡快安排開庭審理,盡量通過一次庭審解決雙方糾紛,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需要召開庭前會議的案件,按照既定流程及時推動案件進展并發掘典型案例。

二是引入法官助理主持模式。賦予具備入額條件的法官助理主持庭前會議的權利,通過庭前會議固定無爭議事實和歸納雙方當事人的爭議焦點,完成證據交換、權利義務告知、身份情況、回避問題、管轄權異議申請、訴辯意見、委托鑒定等程序性工作,一方面充分發揮法官助理的主觀能動性,親歷案件,提高了法官助理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讓法官助理承擔訴訟輔助性事務,通過庭前會議,實現程序事務和實質審判分離,減輕了法官對審前事務性工作和程序性工作的負擔。

三是利用輔助環節做好調解工作。雖然庭前會議只是開庭審理的輔助環節,但該院充分利用雙方當事人每一次“碰頭”的機會,開展調解工作。當事人在經過庭前會議后,對下一步的庭審走有了初步預估,法官助理通過釋法、調解工作,幫助當事人權衡判決與調解的利弊得失,從而選擇合意的方式解決糾紛。

實踐成效

一是為審判“瘦身”。2020年4月以來,該院甄別庭前會議509件,法官決定召開庭前會議306件,通過庭前會議達成調解的案件占17%,減少了員額法官1/6的開庭量。

二是使程序優化。召開庭前會議時,該院盡量引導當事人的具體經辦人、了解案件事實的人出庭,展示證據并固定案件的事實和證據,有效規避了委托訴訟代理人的訴訟技巧。庭前會議機制運行以來,法官助理召開庭前會議的案件共為法官節約2/5的開庭時間。

三是促審理提速。正式庭審中集中審理雙方爭議的問題,當事人針對性地發表意見,實現庭審的實質化、高效化運行。庭前會議機制實施以來,該院庭審用時普遍縮短,庭審效率大幅提高,實現了實質運行,提升了庭審質效。以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為例,平均每件案件開庭次數從2次降為1.2次,庭審時間由過去的約150分鐘降為80分鐘左右。

做實在線調解重點工作

推動訴訟服務全面升級

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

合川法院依托重慶法院“易訴”“易解”工作平臺架構,深化應用子平臺建設,做深做實在線調解重點工作,完善該院合舟共濟e+平臺在線調解功能,拓展在線司法確認程序指導、規范作用,推動訴訟服務一站式建設升級。

主要做法

(一)整合技術資源,全力保障在線調解功能實現

一是線下功能在線化。依托合舟共濟e+平臺既有的“互聯網+多元化解”組織架構和技術支撐,將原本需要現場辦理的糾紛受理、前期引導和訴前處置等工作轉為在線辦理,方便人民群眾通過互聯網渠道啟動糾紛化解程序。對申請調解案件,合舟共濟e+平臺能夠自動轉交至2名駐院調解員處,及時開展在線或電話方式的“一對一”訴前調解。

二是內網功能外網化。依托重慶法院貫穿內外網的“4+1”智慧法院建設體系,將部分輔助法官辦案的功能機制移植到外網系統中,通過在線咨詢服務、類案問題指引、參考案例推送等功能模塊,更加透明地服務人民群眾。目前,該院外網合舟共濟e+平臺基礎案例庫主要覆蓋婚姻家庭、勞動爭議、民間借貸、交通事故等6類常見糾紛的裁判案例和調解案例,向糾紛當事人提示不同程序下的解紛成果、效率和成本,幫助當事人建立合理預期,選擇合適于己的解紛方案。

三是分散功能集約化。通過搭建數據通道,與“巴渝和事佬”——重慶市司法局、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聯合推出的人民調解APP——等調解平臺完成線上互聯,將司法訴訟、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等分散于各部門單位的糾紛化解功能集約到該院合舟共濟e+平臺上,實現訴調對接、糾紛受理、人民調解處置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務優化。目前,對接入駐到合舟共濟e+平臺的各類調解組織達到46個,調解人員196名。

(二)專注程序規范,適度拓展在線司法確認程序作用

一是指導保障專業化。發揮司法確認程序對非訴解紛活動的指導、規范作用,由專業法官為“一線”解紛人員提供在線解紛指導保障。當“一線”調解員解紛活動受阻時,其既可以在線申請相關條線法官“一對一”指導,也可以在線查詢相似案例的辦理情況,確保個案調解工作高效、合規推進。2020年,該院依托合舟共濟e+平臺開展調解工作在線指導80余件次,新增各類型典型案例64件。

二是機制對接便捷化。以在線解紛程序整體時間限縮為導向,通過在線司法確認程序對解紛程序選擇權益的限縮實現更為高效的解紛程序終局。對已經調解的案件,通過在線提示、電話回訪等方式督促當事人盡快自動履行。對暫時難以兌現的案件,適時提醒當事人啟動在線司法確認程序,限縮后續解紛程序選擇權益,及時補強在線調解協議效力。

(三)優化綜合配套,推進訴訟服務升級

一是制度建設規范化。根據《訴訟服務指導中心信息平臺質效評估指標2.0版》的要求,完善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先后出臺《12368熱線一號通辦服務工作規范(試行)》《關于簡化速裁快審案件訴訟程序的工作規范(試行)》《關于人民群眾網上申訴及來信辦理工作規范(試行)》等工作規范制度。健全網上立案、跨域立案,12368 熱線等服務功能。

二是平臺聯動一體化。在合川區委區政府支持下,合舟共濟e+平臺于2020年初入駐合川區綜治大平臺,并升級為全區矛盾糾紛調處平臺,與全區網格化服務平臺、雪亮工程指揮平臺、平安建設效能測評平臺等相互融通,共同組成全區“政法大數據云”,進一步強化在線調解成果執行保障力度。

三是數據應用多維化。借助轄區政法數據共享格局,合舟共濟e+平臺不斷挖掘群眾意見、社會評價、糾紛類型、在線調解分布、街鎮萬人成訟率等數據資源,準確掌握轄區各類糾紛發展樣態和入駐平臺各部門單位工作成果,并能輔助分析轄區社會熱點問題和民生焦點問題,集預測風險、優化考核、輔助決策等多維度數據應用功能于一體,持續推動轄區社會治理工作由“經驗治理”向“數據治理”轉變。

創新特點

一是以線上功能實現指引線下機制建設。基于對外訴訟服務的“一站式”特征,當前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線上功能創建更能代表多元解紛體系的整體發展方向,故線下機制建設作為多元解紛體系的重要支撐,其系統性的優化完善需要更多地服務于線上功能的實現。

二是以司法確認程序引導多元解紛體系。發揮司法確認程序對非訴解紛活動的指導、規范作用,依托在線平臺的技術支撐,實現即時化的個案指導,引導多元解紛體系下的“一線”解紛工作持續提升規范化、高效化水平。

三是以共享思維助力轄區治理體系現代化。在對標建設訴訟服務中心的同時,深化轄區政法數據共享,一方面發揮基層網格組織和外部信息數據對法院文書送達、查人找物等事務性工作的效率提升作用,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針對糾紛發生和解紛跟進的自動化數據分析,及時呈現轄區糾紛的分布態勢和解紛成效。

實踐成效

一是做實在線調解。該院2020年音視頻在線辦理調解案件2994件,占全年調解新收案件數的48.87%,高出最高人民法院相關指標滿分標準18個百分點。該院音視頻在線辦理調解案件平均辦理時間在3天內,且訴前在線調解案件自動履行率達到80%以上。

二是高效辦理司法確認。該院2020年共辦理各類司法確認456件,平均辦理時間在2個工作日內。

三是訴訟服務更便捷。2020年累計接聽咨詢電話965個,通過重慶法院“易訴”平臺、“移動微法院”、“重慶易法院”手機APP等完成網上立案3063件,跨域立案58件,用時均不超過24小時。

四是數據共享顯成效。2020年通過“政法大數據云”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系統、調解組織、網格管理人員輔助辦理被執行人查找、文書送達、車輛扣押等事項1300余件次。

著力構建“四大機制”統籌推進家事改革

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法院

近年來,梁平法院堅持“喚醒人性、增進親情、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理念,著力構建“四大”機制,扎實推進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主要做法

(一)明晰改革思路,構建黨委領導的統籌機制

爭取區委轉發《關于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明確了“1127”的改革思路,即確立“喚醒人性、增進親情、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1”種工作理念;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1”個工作格局;構建以法院、民政、婦聯等部門參與的“橫向聯動網絡”及以由區到鄉(鎮、街道)共同參與的“縱向聯動網絡”“2”張工作網絡;實施“裁判理念人性化、審判流程制度化、審判隊伍專業化、工作力量聯動化、審判場所情景化、管理機制規范化、審判公信可量化”的“7”項工作舉措。

(二)緊扣流程節點,明晰法院主導的辦理機制

堅持以案件辦理實際流程為“線”,突出案件辦理特別的“點”,制定執行《辦理家事案件指導規則》,著力對家事案件處理流程、重要節點進行細化規范。一是著力規范流程。明確家事案件的調解前置等程序;創新推行《家事案件當事人申報一本通》制度。二是著力情感修復。充分借助家事審判輔助人員與當事人在親緣關系、地緣關系、社會關系等聯系緊密的特點,引導開展情感化調解。三是著力人文關懷。積極推行家庭暴力案件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推行“不公開審理為原則、公開審理為例外”、解除婚姻關系證明書等特別保護制度;設計發放《家事案件溫馨提示》。

(三)規范履職行為,構建社會參與的聯動機制

一是社會力量網絡化。在區級、各鄉鎮(街道)分設家事糾紛調處室,從全區選任家事審判輔助人員,法院、民政、婦聯等部門參與的橫向聯動及由區到鄉(鎮、街道)共同參與的縱向聯動,共同化解家事糾紛。二是履職行為規范化。制定執行《家事審判輔助人員管理考核辦法》,明確家事審判輔助人員的工作職責、時限及紀律要求等。推行《家事審判輔助人員履職一本通》制度,規范履職行為,提升履職實效。三是聯動效果可量化。在婚姻登記處設置婚姻家庭調解室,與區婦聯、區民政局共同調解涉及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的離婚案件,避免了協議離婚后當事人拒不履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義務而激化矛盾、引發訴訟。

(四)增強工作支撐,完善家事改革的保障機制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積極爭取區政府和區綜治辦支持,將改革納入依法治區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考核內容,成立家事審判專門機構,組建家事審判團隊。二是強化場所保障。改建專用家事案件辦理場所,創新使用六角形審判臺,突出“家”的溫馨和感化作用,從環境上熏陶人,從細節上感染人。三是強化科技支撐。自主研發“家事案件服務平臺”, 配套研發“訴訟、辦案服務APP”。四是強化改革宣傳。編撰改革制度匯編,編印《新時代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實踐與探索》改革宣傳???,拍攝改革微電影《家和萬事興》。

創新特點

一是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將家事審判改革工作列為全區重要工作事項。成立由區委常委、書記任組長,區法院院長任副組長,有關區級部門負責人及各鄉鎮(街道)調解委員會主任為成員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爭取區委支持轉發家事審判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將家事審判改革納入依法治區的重要內容,將改革履職情況納入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范圍。

二是創新家事司法理念,探索符合家事案件特點的審判工作機制。建立家事專業化審判制度,經編辦批準設立家事審判庭(后因內設機構改革改為民事審判一庭<家事審判庭>);堅持不公開審理制度,對家事案件公開審理作為例外并從嚴把握;創新推行財產申報制度,對未申報或未如實申報財產的一方當事人在財產分割時少分或者不分;創新調解前置制度,明確規定未經調解的家事案件不得逕行裁判。

三是積極引入社會力量,構建家事審判社會化格局。從全區及鄉鎮(街道)、村社等擇優選任調查員、調解員、心理疏導員和跟蹤幫教員組建家事審判輔助隊伍,參與家事調查、糾紛調解、跟蹤幫教及對當事人的心理疏導;制定《家事審判輔助人員管理考核辦法》、《家事審判輔助人員履職一本通》等規范審判輔助人員履職,加強對家事審判輔助隊伍考評。

四是堅持“互聯網+家事審判”思維,推進家事審判的信息化智能化。按照“服務至上、便捷高效、交匯互通”的理念,打造家事審判智慧化平臺及配套APP,建立以家事案件為核心的“當事人—家事審判輔助人員—辦案團隊—審判管理組織—社會公眾”間的互聯互通,實現“便民服務、流程管理、績效評估、實證分析、交匯互通”的“五大功能”。

實踐成效

一是家事審判質效全面提升。堅持“喚醒人性、增進親情、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理念,扎實推進家事審判改革各項工作,2018年以來,梁平區法院共受理家事案件8398件,審結8170件,審結率97.29%,調撤率90.21﹪、服判息訴率99.27%、贍養案件巡回審判率持續保持100﹪,家事案件引起惡性事件0發生。

二是家事審判改革社會效果顯著。擇優選聘233名家事審判輔助人員參加調解疏導、社會調查等,2018年以來共委托調解疏導、社會調查530件695人次,尤其是委托調解的135件贍養案件中有127件達成調解協議、成功率達94.07%,共同調解涉及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的離婚案件358件;創設財產申報制度,申報準確率98.12%,設置修復關系冷靜期,促使186對夫妻破鏡重圓,針對家庭暴力案件,積極推行人身安全保護令30件。

三是家事審判改革成果獲得認可與推介。2018年5月,梁平區法院在云南昆明召開的全國法院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代表重慶法院系統作了家事改革經驗介紹;2018年7月,家事審判庭被最高法院表彰為“全國法院家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 2020年10月,原告嚴某訴被告李某變更撫養權一案,以法治溫情化解爭奪女兒撫養權的當事人隔閡,被最高人民法院拍成紀實短片《答案》,作為兩個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匯報。2019年8月,重慶電視臺《法官理家事》欄目走進梁平法院,拍攝三集電視節目,播出后社會反響良好。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cdxdyzl.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噪声治理,消声器,隔声屏障,隔声罩,噪声控制,降噪,空调降噪,水泵噪声治理,冷却塔噪声治理-北京华清恒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智汇工业-智慧工业、智能制造及工业智能、工业互联门户网站,专业的工业“互联网+”传媒 | 威海电子电镀,山东五金电镀,威海镀镍,山东镀铜镍铬-威海鑫镱金属制品厂 | 喷雾式干燥机-真空桨叶干燥机-桨叶干燥器-常州力马干燥科技有限公司 | 铝合金压缩空气管道安装与设计_专业厂家_福斯特铝合金管道 | 绍兴凯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劳务派遣,劳务分包,代办公司注册 | 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生产厂家价格-西安仕乐克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南德电气集团-电能质量产品解决方案|能源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新能源检测评估服务|电力/光伏/储能EPC工程总承包 | 航星洗涤机械有限公司_洗脱机_烘干机_烫平机_折叠机| 上海祝融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德国耶鲁手拉葫芦|耶鲁手拉葫芦|耶鲁手扳葫芦|耶鲁电动葫芦经销代理 | 企业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华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西安网站建设,西安网站设计制作,西安短视频拍摄_短视频运营就选动力无限网络推广公司 | 上海云屹国际快递-承接化工品_液体_粉末_化妆品_食品_锂电池等国际快递业务 | 上海鑫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深圳社区邦家政公司-保姆_月嫂_育儿嫂 _早教育婴师_家政钟点工_家政培训_家政加盟- 社区邦优质生活服务 专业、标准化、便捷、安心,一站式家庭服务平台,服务专业有保障 ! | 履带式移动破碎站-移动筛分站-移动碎石机-破碎机_山东奥凯诺矿机 | 南京空压机出租,发电机租赁,南京牧德田空压机租赁回收公司 | 手动叉车|电动搬运车|电动升降平台-牛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官网 |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_视频一区精品自拍_理论片免费ā片在线观看_亚洲色视频在线播放网站_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_亚州三级久久电影 | 造型松|泰山迎客松|造型油松-泰安小苹果园林 | 智慧网格,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精准扶贫,农村电商,网格化,网格化管理,智慧养老,北京瑞光极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热门网页游戏平台_页游排行榜_新开网页游戏开服表_599游戏 | 饲料设备_饲料加工设备_饲料成套加工设备专业提供商-河南杰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柱塞泥浆泵|压滤机专用泵|陶瓷泥浆泵_咸阳华星泵业有限公司 | 智能化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 家庭影院 灯光音箱 会议室报告厅 剧场剧院 指挥中心 大数据中心_沈阳天哲科技有限公司 | 中陕核二一〇研究所有限公司| 四川升降货梯厂家-提供高品质货梯产品-见田科技液压升降平台厂家 | 随州市东正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耐磨工业软管,PTFE耐腐蚀软管,耐磨喷砂胶管,超耐磨软管厂家,漯河利通液压管利通科技-耐磨工业软管,PTFE耐腐蚀软管,耐磨喷砂胶管,超耐磨软管厂家,漯河利通液压管利通科技 | 远程供电系统-电源发生器-隔离电源转换器-深圳市安博特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万博瑞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管道应力|管道振动|脉动|CAE,CFD 弯箍机_钢筋弯箍机_全自动钢筋弯箍机_数控弯箍机-建科智能装备制造(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 江门市东信科技 - 江门小程序开发,江门网站制作,江门软件开发,江门app开发 | 山东货架厂家,重型货架,阁楼货架,钢平台,板材货架-山东智造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 无锡市钧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乐云SEO | 品牌营销:抖音小红书关键词优化-ai搜索优化GEO推广 | 机器人码垛机-纸箱套袋机-水平缠绕机-贴标机-开箱机-装盒机-杭州贝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首页--南京俊全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监测无人机,大疆无人机,农用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巡检无人机,无人机环境监测仪,消防,无人机,航拍测绘,固定翼无人机,无人机电力巡检,四旋翼无人机 | 宁波雷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雷豹冷风机|雷豹工业大风扇|MFC18000|MFC16000|MFC6000|EF3622|EF4222|EF4822|移动工业蒸发式冷风机空气冷却器|大型工业空调扇|雷豹移动式工业大风扇|雷豹大风扇|生产厂家|公司官网 | 山东胜王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反渗透设备,纯净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SWS系列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纯净水设备报价,活性碳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 | 喜来顺财经-专注于财经领域的综合性网站 | 兰州职业学校-新华互联网学校咨询平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