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福萊爾發動機—秦川福萊爾是啥牌子車
話接上文,比亞迪在收購秦川汽車廠以后,就著手對福萊爾進行銷售政策的調整。(福萊爾是秦川汽車引進日本鈴木并二次修改得來)
而雖然福萊爾在上市之初擁有較好的銷量,但老軍工廠企業遺留的一些問題影響(人事、質量、工藝、銷售),導致福萊爾最終淪為退市邊緣的小品牌。同年7月,比亞迪上海比亞迪汽車檢測中心竣工,其中的碰撞實驗室建成后的首次整車碰撞實驗。
這里放個小插曲,2002年,郭臺銘與王傳福有一次合作,當時郭臺銘邀請王傳福到富士康國內深圳總部參觀,雙方相談甚歡。可從2003年開始,比亞迪這邊陸陸續續來了400多名富士康員工,中間發生了什么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不便多說。
再接著說比亞迪的汽車產業,當時比亞迪買下秦川汽車廠之后,經歷了一段適應期后,重新調整了福萊爾的銷售政策。而為了區分秦川福萊爾與比亞迪福萊爾德,最先從開始升級的就是整車外觀。剛開始這段時間,比亞迪繼續進行技術人才積累,不過造車并不簡單,人才聚集培養、技術研發儲備都需要時間。
2005年8月,日本分公司成立。
2006年,倍受關注的比亞迪F3轎車上市。
F3外觀內飾跟豐田花冠轎車相似、動力則是使用的東安三菱的4G18型號1.8排量發動機,前后盤式制動,起售價格是7.98萬元,里面還有自動空調、真皮座椅、天窗和導航這些配置,在售價低于10萬元的三廂轎車上這是首次出現。也正因為配置、外觀以及價格方面的優勢,F3在上市時就被瘋狂地追捧。
同年,比亞迪的第一款搭載磷酸鐵電池的F3e電動車研發成功。F3e使用的是F3的車身、內飾和懸架,但是其電動機、減速器、電池組件以及控制系統,全部由比亞迪自行研發生產。可由于當時因為政策跟市場準備不充分,比亞迪不得不遺憾地放棄了F3e上市。不過,當時的比亞迪已經看到了F3e的各種優勢,果斷將在F3以及手機電池領域獲得的利潤,投入到第1代混動技術以及S6DM(2015年上市的混動4驅唐)的預研項目。
2006年5月4日,富士康的網檢系統監測發現,王偉等富士康員工向比亞迪發送了大量的系統文件,公司當即報警,隨后請求深圳中院采取證據保全措施,法院同意請求并在比亞迪的辦公地點查扣復制柳相軍、司少青的計算機硬盤內容。2006年6月,鴻海集團兩個子公司富泰宏精密、鴻富錦精密共同向香港高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控告柳相軍、司少青等人在跳槽到比亞迪后,泄露富士康的商業機密,并索賠500萬元。而證據顯示,之前查扣的硬盤中有富士康文件頭字樣的Word文件,以及富士康相關主管人的簽字。
之后的幾年,F3幾乎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比亞迪為了完成拖欠的F3的訂單,在西安的生產線即便是“三班倒”都難以完成銷售公司的需求。
當時,李書福的吉利,擇機生產了一款名為美人豹的小型跑車,同樣作為民營汽車商比亞迪不甘示弱,隨即也砸重金在2006年亮相了一款硬頂敞篷跑車S8。公司資金本不充裕,還用這資金去生產一款在當時不合時宜的國產跑車,絕不可取。
2007年10月5日,富士康旗下的富泰宏精密、鴻富錦精密在香港高院再度起訴比亞迪及其部分子公司,要求比亞迪禁止繼續使用、開發原告的機密信息,并交出占有、管理和使用的原告文件材料,賠償650.7萬元等。同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委派北京九州世初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在北京為“富士康訴比亞迪惡意侵犯其商業秘密案”進行司法鑒定,聽證會的結果對比亞迪很不利。
本身比亞迪是原計劃在2007年7月底將手機業務在香港分拆上市,不過因為富士康2007年6月11日在香港法院提出訴訟。2007年9月27日,在上市第一次申請過期后,比亞迪再次提出了上市申請,而富士康再次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新訴訟,比亞迪的手機業務被迫推遲了半年上市。直到2007年10月,手機這部分業務才得以拆分出來在香港主板單獨上市,股票名稱是“比亞迪電子”。
2008年,比亞迪開始出現了大面積整車質量問題。因為產品異常火爆,汽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就是這種情況下,比亞迪造車在產能跟質量上出現了無法平衡的情況。
也同樣是這一年,比亞迪在由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中,榮獲“2008年度中國市場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大獎。
接著聊富士康跟比亞迪之間的愛恨情仇,2008年3月14日,深圳公安機關在調查取證后發現,該案子可能涉及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富士康撤銷對比亞迪在內地的民事訴訟,轉為刑事訴訟。3月20日,比亞迪前執行董事兼副總裁夏佐全被拘留。24日、31日,司少青和柳相軍先后被判處1年零4個月和4年有期徒刑。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比亞迪發布公告稱,夏佐全在拘留后的第4天因證據不足被釋放,而另外兩名獲刑員工,在定罪前已與公司解除勞動關系,屬于個人犯罪,與比亞迪無關。
后面更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2008年12月3日,比亞迪稱公安機關已撤銷針對比亞迪的調查,北京九州世初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常務副主任趙軍及另外兩名負責人涉嫌毀滅、偽造證據和收受賄賂,被公安機關逮捕。此外,比亞迪前員工張朝正涉嫌接受富士康的賄賂,為富士康非法竊取保密文件,被公安機關逮捕。2009年10月份,比亞迪反訴,富士康涉嫌賄賂鑒定中心的員工,對證據毀滅及偽造,受賄比亞迪員工,非法竊取機密文件,并聲稱,該員工曾遭到人身軟禁
對此,富士康跟郭臺銘多次認為深圳這有在“偏袒”比亞迪,因為比亞迪是深圳企業,王傳福是深圳市人大常委。郭臺銘還十分委屈的說道:“我們不得不選擇香港,在深圳打不贏官司,就像到去,他一面跟你賭,一邊自己做莊。”
了解一下你不知道的王傳福,他曾經有一句業內名言,“一種新產品的開發,實際上60%來自文獻,30%來自樣品,5%來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實際上也就5%左右。”這句話惹來無數非議,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他這是公開藐視專利保護。郭臺銘曾憤怒地說過:“每次東窗事發,比亞迪都要求犯罪人員刪除證據,讓員工背黑鍋。”
2009年,比亞迪成功收購湖南美的客車的全部股權,從而具備了制造電動大巴的能力。同樣是這一年,比亞迪成立了洛杉磯分公司。
正處于瘋狂擴張的“巔峰”的比亞迪。因為功勛車型F3的火爆,連續4年產量翻倍。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王傳福跟其領導層過于注重比亞迪的增長,嚴重忽略了質量的問題!
而就在這盲目擴產的時候,比亞迪的經銷商數量也出現了暴增。經銷商數量由從2006年的500家到2009年1100家,雖然其對比亞迪的銷售起到了正向作用,但隨之而來的經銷商壓庫存,高保證金,整車質量等問題,也讓比亞迪經銷商痛苦不堪。
不過在2008年9月27日,富士康與比亞迪官司打的不可開交之際,巴菲特宣布斥資2.3億美元,拿下比亞迪10%的股權。(這也引起了郭臺銘的憤怒,認為巴菲特是非不分)
郭臺銘還問了巴菲特三個問題:
一,你一直標榜只投有誠信、長期經營的公司,為何投了“偷竊富士康商業機密的比亞迪”?二,豐田、本田等大車廠投資油電混合車領域很久才賺錢,你用何種專業知識判斷比亞迪的潛力? 三,你敢不敢駕駛比亞迪整天自夸的電動雙模車上下班?
不過巴菲特并沒有理睬郭臺銘的憤怒。郭臺銘后面跟外界表示,比亞迪與巴菲特結合,就是“一個吹牛的加上一個炒股的”。他表示:“巴菲特根本不是股神,就只是靠小聰明炒作,當投資到一定規模,大家都在后面跟,這就是所謂巴菲特的商業策略。而他要堅持到底看看,是“長期投資者還是炒股票者會成為股神”。
2010年比亞迪北美總部掛牌營業。而這一年比亞迪主動將預期銷量從80萬臺下調至60萬臺。不過也是這一年,大眾對比亞迪的磷酸鐵電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德國車廠以及美國和日本車廠對新能源技術車用的研發,一直走在最前沿。豐田普銳斯的成熟應用就是最好的例證。奔馳也在研發自己的電動車,甚至是燃料電池技術的應用。大眾的電動車為電池組件、電動機配備了2套獨立運行的散熱系統。奔馳為了尋求技術突破,四處伸手與不同公司在電池以及整車制造層面進行合作。2010年,戴姆勒提出與比亞迪進行合作,生產由比亞迪提供動力總成和電池組件(e6),戴姆勒負責整車和內飾設計。
在這個時候,面對經銷商退網,比亞迪推出了第一款MPV車型M6。不過因為設計治療的問題,這款模仿豐田大霸王的MPV,雖然售價親民,配置豐富,這款車也逃不過幾乎夭折的命運。因為連續挫折,比亞迪跟王傳福在反思,以至于公司在內部做了一個大規模調研:是否決定自行研發渦輪直噴動力和雙離合變速器。
2011年,比亞迪在深圳證交所A股上市。而這一年比亞迪汽車1月份的銷量為52054輛,相比去年同期的61215輛下降15%。股價也應聲大跌,比亞迪股份股價最高位84(港)元至最低32.6(港)元,跌幅為61%。
不過比亞迪以及王傳福在認清了自己問題后,終于承認以往在決策和車型發展的失誤。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取得營業執照獲準制造合資電動車。而比亞迪用“技術換設計與質量”的模式與戴姆勒進行合作,打破了以往中國車企與外國車企常用的“用市場換技術”的不對等模式。
王傳福認識到過去幾年因發展過快導致決策失誤,“二次騰飛”的說法被公司和股東以及終端客戶所認可。至于富士康指責比亞迪涉及技術專利的糾紛,恐怕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2012年,緩過勁兒的比亞迪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技術的研發。王傳福也變得低調了。比亞迪電動車e6率先成為深圳出租用車,在“兩會”期間,比亞迪嘗試著將e6電動車帶入北京,希望通過中國汽車報舉辦的“電動車進北京”的活動,受到政府層面更多的關注。
2012年的4月份搭載比亞迪自行研發生產1.5Ti動力+6前速干式雙離合變速器的速銳下線。由于出色的動力以及具備遙控駕駛的賣點,被各大媒體熱炒。
而在2012年6月,香港高等法院駁回了富士康在香港對比亞迪鍥而不舍的上訴,同時對比亞迪對富士康的反指控持保留意見,雙方糾纏5年多的商業機密案暫時停滯。
2013年比亞迪繼續在新能源車領域地保持著“高壓”技術和資金投入。有關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多層面的具體應用則不為人知。比亞迪的傳統車質量管控雖然強于以往,但是并未從根本上有大的改善。比亞迪開始又一輪占地擴張的發展,只不過這次比亞迪是為了推廣K9電動大巴,才不得已通過在各地建立生產廠,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以獲得政府的支持。
2014年,政府首次表露出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比亞迪、北汽、江淮等車廠也因此能夠在新能源車用技術快速發展。而隨著“中國品牌”、“中國制造”不斷進步,后面也備受國人和世界所關注。例如:比亞迪的e6電動出租車K9電動大巴,成為中國多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運營主力,甚至也輸出至歐洲美洲甚至日本進行示范運營。
2014年,比亞迪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混動車秦首戰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CRC)。也正是在這次拉力賽上,作為比亞迪量產的油電混合動力車,實場證明了比亞迪自產的1.5Ti發動機、6前速干式雙離合變速器、電動機、磷酸鐵電池等分系統是可靠耐用的。
未完待續
碼字不易,如果覺得琦道寫得還不錯的可以點贊關注,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