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牌120有人用嗎—車牌120能值多少錢
表顯130沒收到超速罰單,基本上都是因為實際車速其實還沒到130。
這是因為國家有規定,汽車時速表顯示的車速必須高于實際車速。
就好比你1000m體測,體育老師在你旁邊告訴你:“快點跑,快點跑,你再不加速,10s之后就不及格了。”
但其實你現在的速度是可以及格的,老師是為了讓你拿個好成績,故意把速度說得低一點。
時速表設計就反一反,為了安全,故意讓你開慢一點。
車速表和測速表都有誤差- 汽車上的測速表有誤差
有國標,GB15082-2008《汽車用車速表》說:實際車速120km/h,表顯車速就在120到136之間。
你看,本身就是不準的,最低的才是實際車速。
另外,隨著車子的使用,車速表的誤差也是會變。
參考《交通標準化》期刊的論文,《如何正確有效地檢測汽車車速表》:車速表性能的下降、輪胎的磨損、氣壓的變化等等原因,都會讓時速表產生誤差。
比如說輪胎磨掉了,輪胎一圈的直徑變小了,走相同的距離,輪胎轉的圈數變多了,表顯時速就會變大。
- 路上測速的表,也存在誤差
不光是車子上那個“表”,測速的“表”也是有誤差的。
GBT21255-2007《機動車測速儀》有規定:車速大于100km/h的時候,測速儀誤差為-6%到0%。
翻譯一下就是,探頭,測速的東西,測出來的車速只會比實際的車速更低。
如果我們按照表顯130來算,考慮到時速表的誤差,可能實際時速是122,已經超速了。
但如果按照測速儀-6%的誤差來算,測出來的速度是114.68,反而是小于120的。
- 沒收到罰單,可能是車速在誤差范圍內
所以綜合考慮汽車時速表和測速儀的誤差,我們表顯130的時候,就算車子真的輕微超速了,可能測出來的也不算超速,也就沒收到罰單了。
我說的是極限情況,一個最大、一個最低才有的,你不要因為這個去碰運氣,開120也是可以的。
也有可能是測速儀沒有拍到除了剛才說的誤差,還有些情況也能讓你不收到罰單,但概率都很低。
- 車燈有概率干擾測速攝像儀
首先,車燈的干擾。
在晚上的時候,車燈太亮或者使用遠光燈,確實會有一定的概率,會讓測速攝像儀“閃瞎眼”。
也有論文,《基于角點集特征的高速公路攝像頭監控范圍偏差檢測》,這篇文章講:光照干擾會讓圖像畸形而造成偏差,但檢測成功率仍然是高于92%。
反過來說,有8%的概率,燈光會干擾到測速攝像機。
- 車距太近或變道時,也可能不被拍到
另外,車距太近或者變道的時候,車牌被其他車子擋住了,超速有可能也不會被拍到。
也有論文,《智能視覺監控中多運動目標檢測和跟蹤方法研究》說:多運動目標出現交互運動、遮擋等等復雜情況的時候,會影響目標的檢測和識別。
- 車速太快拍不到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有人說:“我只要開得夠快,攝像頭都是追不上我的,來不及拍。”這種情況倒是不太可能發生。
GBT21255-2007《機動車測速儀》中,就規定了:高速公路測速儀應該至少滿足20到180km/h的測速范圍。
另外,參考論文《車牌自動識別系統總體設計》:車牌正確識別率應該達到95%以上,而且至少滿足160km/h以內的時速。
- 超速標準是實際車速,家用車很難達到
而且,這些文件里的車速都是實際車速,我們按照180km/h反過來算,按照前面來說,表顯已經200碼了。
很少有人真正在高速上能夠開得那么快,更別說市面上的大部分家用車了,極速、油門踩到底,都是開不到200的。
除此之外,新型的高速探頭也已經不僅僅是拍照片了,它有視頻記錄,截取其中最清晰的圖像來取個證而已,而且專門有人員來進行篩選、分析,漏拍、漏判,概率就更加低了。
- 耍小聰明超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總的來說,表顯130沒被拍,基本上是儀表誤差造成的,實際可能并沒有超速,就算輕微超速,也有可能因為在誤差范圍內,沒有被拍下來。
但這不是說推薦你一直130這么開,這是我把你害了,你也把我害了,你不知道每個地方誤差是多少。
另外,更不要去耍一些小聰明,遠光燈開開、躲在后面、遮擋號牌、加個探照燈對著攝像頭照。
代價非常大的,最大的代價是生命的代價,這個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了,你別說罰款抓進去,沒有后面了。
電子眼閃了一下,是違章被拍了嗎說到探測頭,很多朋友也經常會被探頭的閃光燈「喳」一下“閃瞎”,我好好開車,你閃我什么?好難受。
我很守規矩的,電子眼這么閃我一下,是不是違章?你動不動就閃我,我有沒有辦法告你的?
我被閃了一下,我難受,方向失控了,撞到別人,算誰責任?
- 關鍵詞:電子眼
我去搜了一下資料,還真是有答案,如果你也有興趣想要了解一下的話,不妨關注「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電子眼」就可以了。
每天都會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干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你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