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鍋荔浦芋頭做法、荔浦芋頭怎么煲湯
曾經在飯店吃過一道砂鍋荔浦芋頭,軟糯鮮香,微甜爽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家人都比較喜歡,愛了愛了!
1996年時,有部叫做《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很火爆。
該電視劇由李保田、張國立和王剛主演,講述了君臣三人斗智斗勇,“相愛相殺”的趣事。
1
電視劇中有個情節,講的是乾隆去劉羅鍋家吃飯,劉羅鍋想智諫乾隆,就佯稱家中無糧,只有一些充饑的芋頭。芋頭就芋頭吧,乾隆爺也不挑嘴,就和劉羅鍋一起吃蒸芋頭。只吃了一口,乾隆爺就龍眉緊皺,只覺得這芋頭苦澀難咽,特別難吃,轉眼一看劉羅鍋,他竟然抱著大芋頭吃了一大半。
劉羅鍋說:“皇上,廣西老百姓現在吃的都是這些荔浦芋頭,我覺得很好吃,您怎么不吃?”
才明白,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并不像奏折里那樣美好,于是,乾隆免了廣西荔浦芋頭的進貢。
過不久,乾隆吃午飯,看到桌上一有盤菜沒見過,喊太監夾給自己吃,吃了幾口,感覺甚是美味,想多吃,一旁的太監說:“這廣西荔浦芋頭確實好吃,但萬歲爺也不能只吃芋頭啊!”
乾隆這才明白,那日在劉羅鍋家中,劉羅鍋吃的是荔浦芋頭,而自己卻吃了好幾口疑似芋頭的東西。
在電視劇里,廣西的荔浦芋頭個頭很大,看起來很震撼,劉羅鍋抱著大芋頭啃的情景,讓人印象很深,所以,隨著電視劇的火爆,荔浦芋頭也聲名遠播,大火至今。
荔浦芋頭,可謂是芋頭中的一枝“獨秀”,做成的美味菜肴也很多。
2
在廣西荔浦縣,每到逢年過節、做家宴,或是款待賓朋,他們都會上一道叫做荔浦芋扣肉的名菜,這道菜很受當地人喜愛,后來,我們在此基礎上創新了一些工藝,取名‘蔥花香芋’。”
關于這道菜的工藝,其實并不復雜。將荔浦芋頭切片,兩片夾一片五花肉,放入砂鍋,加入秘制調料,小火燒20分鐘,撒上蔥花,淋油,即可出鍋。
選用的五花肉,是來自大別山生態黑毛豬。大別山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處,崢嶸崔嵬,雄奇險幽,山水瑰麗,勝景無數。大別山的黑毛豬,不吃飼料,只吃山林間的瓜果野菜、玉米麥麩等粗糧,喝山溪水,住土山洞,自然生長,所以,肉質細膩緊致,口感醇香。
荔浦芋頭香糯松粉,口感略甜,配上細膩緊致,不瘦不柴的五花肉,層次感非常明顯。
這一糯軟一緊致,一柔一剛,宛如一陰一陽,正合味之“道”。
白的香芋,紅的五花肉,綠的蔥花,各色惹眼,搭配得也好看。
江浙土菜注重食材本味,在工藝上,多擯棄浮華炫技的做法,炒是炒,燒是燒,直工直令,質樸踏實。
荔浦芋扣肉是廣西荔浦及桂北地區的地方傳統名菜,此菜肉質細膩,熟后松軟芳香,具有特殊風味,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和一定的無機鹽、維生素,具有補氣益腎、健脾胃之功效,是制作飲食點心、佳肴的上乘原料。
荔浦芋和五花豬肉做成扣肉,歷來成為逢年過節家宴或紅白喜事和賓館酒樓席上的一道名菜。
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廣西十大經典名菜。
歷史
歷史:芋頭又稱芋艿,古稱蹲鴟,在司馬遷的《史記·貸殖列傳》中就有“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的記載。相傳荔浦芋從福建引種而來,個大飽滿,頭尾均勻,品質優良,堪稱芋中之王。清代時已成為廣西著名的特產。清嘉慶年間,廣西桂北廚師取用荔浦芋與豬肉制成了荔浦芋扣肉,成為桂北一帶居民婚嫁和節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
荔浦芋扣肉
特點
用豬五花肉和荔浦芋煮、炸、蒸而成,成菜色澤金黃,肉質酥松,肥而不膩。
荔浦芋扣肉
工藝
將豬五花肉洗凈,入沸水鍋中煮熟,撈出瀝干水分,用小竹簽在肉皮上扎刺密孔,以少量精鹽和蜜糖涂抹在肉皮上,入油鍋炸至肉皮起泡,色呈金黃時取出,放入溫水中稍浸,切成8厘米長、6厘米寬的厚肉片,用精鹽、醬油、白糖、南乳、胡椒粉拌勻稍腌入味。將荔浦芋治凈,切成同肉片相同的芋片,入熱油鍋炸至金黃色取出,將其逐一夾在肉片之間,放入蒸碗中,加調味、蒜白片,上籠蒸至肉酥時取出,揀去蒜白,反扣在盤中,取出扣碗即成。
制作方法
荔浦芋扣肉的制作方法將芋頭剝皮,切成六公分長,四點五公分寬,一點二公分厚的長塊,用油炸至呈金黃色后撈起;將五花豬肉用水煮至筷條能穿過肉皮撈起,用針尖在肉皮上均勻地刺上小孔,涂上醬油、蜂蜜醬和白糖,用油炸至肉皮發泡呈黃色,然后切成塊,與桂林豆腐乳、三花酒、五香粉、胡椒、蔥汁撈勻。將荔浦芋片和肉拼成排裝入肉碗(一塊肉夾一塊芋頭,肉皮朝下),放入蒸鍋用旺火蒸一小時即可。上席時用圓碟倒翻起,趁熱食最佳。荔浦芋扣肉的特點是酥香味美、四季皆宜,男女老幼都喜歡吃。
3
荔浦芋頭在古時都是作為貢品進獻皇室,在乾隆時期達到鼎盛。
在《宰相劉羅鍋》里,乾隆上了劉羅鍋的當,免除了荔浦芋頭的進貢,但后來又回過了味兒——
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荔浦芋頭進京來。
美味,讓人很難抵抗。
喜歡這道菜記得點贊,關注,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下期分享【干鍋香辣牛蛙】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