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豆腐是哪里的特產(chǎn),釀豆腐是哪個地方
也稱為肉末釀豆腐、東江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據(jù)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guān)。通常將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小洞,用香菇、碎肉、蔥蒜等佐料填補進去,然后用砂鍋小火長時間煮,食時再配味精、胡椒等調(diào)料即可。
“客家釀豆腐”之所以獨具特色,與它嚴格的制作分不開。“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客家釀豆腐味道鮮美,在白嫩的豆腐中釀入肉餡淵魚肉、蝦米等,增加了口感,更有嚼頭。
客家釀豆腐成菜后,鮮嫩滑香,營養(yǎng)豐富。
客家先民原來居住在中原地區(qū),當(dāng)?shù)厣a(chǎn)小麥,常常用面粉做餃子。后來因為戰(zhàn)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chǎn)大米,少產(chǎn)小麥,面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
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面粉,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
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做法一
食材
豆腐400克,豬肉200克,香菇6朵,油菜1棵,食鹽1小勺,姜1塊,生抽15毫升,蠔油10克,植物油1湯勺。
步驟
1.豆腐切成三角塊(切方塊也可以),將香菇末加入切好的肉糜中,加少量生抽與鹽調(diào)味。
2.用小勺在中間挖出一個洞,將調(diào)味好的肉糜嵌入其中。
3.平底鍋中抹少量的油,將豆腐塊放入鍋中煎,其它幾面煎成焦黃后,再翻面到有肉餡的一面略煎。
4.煎豆腐的同時制作裝飾用的青菜花,用剪刀剪下青菜的根部。
5.將青菜花放入煮開的鹽水中氽燙熟。
6.豆腐煎好后盛出待用,將調(diào)料汁放入鍋中煮沸,澆在煎好的豆腐上即可。
做法二
食材
板豆腐、瘦肉、魚肉、蝦米、咸魚肉、白菜、蔥、姜、麻油、胡椒粉等。
步驟
1.瘦肉、魚肉分別剁爛,蝦米浸軟切碎,咸魚切碎,蔥切粒。將各材料放入大碗中,加入調(diào)味料攪至起膠待用。
2.白菜摘好洗凈,放入油、鹽、滾水中灼熟盛起。
3.豆腐沖洗滴干,一開四件,用羹匙挖去少量豆腐,灑上少許生粉,釀入魚肉,放入油鑊中煎至微黃色盛起。
4.燒熱瓦鍋,下油一湯匙爆香姜片,加入上湯煮滾,放入白菜、豆腐滾片刻,下芡汁炒,煮滾即可原煲上桌。
做法三
食材
豬肉,豆腐,蝦仁,大蒜,朝天椒,蔥花,料酒,鹽,干淀粉,醬油,白糖,油等。
步驟
1.蝦仁用溫水泡軟,洗凈后切碎,大蒜、朝天椒切碎,蔥花洗凈切碎。
2.把豬肉餡放入碗中,加入蝦仁,料酒、鹽、干淀粉,順時針攪打上勁。
3.豆腐用勺子在中央挖一個深至2/3的洞,將肉餡釀入其中。
4.加熱炒鍋中的油,放入豆腐,用中小火慢煎至金黃色,翻面將釀有餡的一面向下煎至金黃色。
5.撈出瀝油備用,鍋里留少量余油,下姜蒜末爆香。
6.加入少量的清水燒開,放入煎好的豆腐,調(diào)入醬油、白糖、鹽用中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燜煮3分鐘,讓豆腐充分吸收醬汁,最后用水淀粉勾芡,撒入香蔥末即可。
做法四
食材
木耳,紅綠菜椒,豬肉,料酒,鹽,蛋液,豆腐,食用油,姜末,香蔥末,水淀粉等。
步驟
1. 木耳、紅綠菜椒切碎,拌入豬肉餡,調(diào)入料酒、鹽,倒入蛋液,順時針攪打上勁。
2. 豆腐切成厚約2厘米、長約4厘米、寬約3厘米的塊,用勺子在中央挖一個深至2/3的洞,將肉餡釀入其中。
3. 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7成熱,放入豆腐兩面煎黃(先煎露餡的一面),撈出濾油備用。
4. 鍋里留少量余油,下入姜末爆香,加入少量的水燒開,放入煎好的豆腐,調(diào)入醬油燜煮3分鐘,最后撒入香蔥末,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做法五
食材
嫩豆腐、青菜、香菇、五花肉、蔥、鹽、醬油、花生油、豆粉、清湯等。
步驟
1.把香菇浸泡一上午,清洗干凈,和五花肉一起用刀剁成肉餡,加入鹽、醬油攪拌均勻。蔥切成細粒。
2.把豆腐沖洗干凈,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塊。用左手的四只小指,輕輕夾緊豆腐,右手拿筷子,在豆腐上劃一個口,然后把剁好的肉餡放進去。
3.鍋里放油,燒至發(fā)熱,把有肉餡的那一面朝下,把豆腐煎至金黃色。
4.青菜清洗干凈放進瓦煲底,然后把煎至金黃色的豆腐放進瓦煲,加進清湯,煮至滾熟,用豆粉醬油勾成芡汁,加進去,最后放上蔥粒,美味可口的客家釀豆腐便做成了。
新鮮上桌的客家釀豆腐集軟、韌、嫩、滑、鮮、香于一身,呈淺金黃色,豆腐的鮮嫩滑潤,肉餡的美味可口,再加上湯汁的濃郁醇厚,讓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