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劍骨魚是不是鯰魚,桂林劍骨魚多少錢一斤
本文作者:silencesky
提起陽朔你會第一時間想到什么菜?估計就是這道名聲在外的“啤酒魚”了吧?
中國飲食文化中以酒入菜已經有上千年的傳統,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蘇軾的“東坡肉”,不過那是用的黃酒,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酒種,黃酒不但人人皆益可純飲,而且做中國菜幾乎都是少不了它,也是一直延續至今了。
而至于啤酒,則是近現代從西洋泊來的產物,而啤酒菜的出現,也是近些年來的事情,所以說這道菜可以說并沒有什么歷史底蘊,完全是隨著陽朔的旅游業發展被人熟知。
好吧,姑且不談歷史底蘊,不管新菜老菜還是融合菜,好吃的菜才是真的好菜,那么陽朔啤酒魚到底好不好吃呢?我們先看下它的正統做法和淵源:
陽朔“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魚肉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魚肉的香味可以讓人胃口大開。陽朔的啤酒魚是選用陽朔漓江里鮮活的大鯉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然后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而成,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2002年5月陽朔啤酒魚以外香內嫩,皮黃汁濃,入口唇齒留香在“奇山杯全國迷宗菜交流比賽研討會”上一舉奪得金獎。由此,陽朔啤酒魚堂堂正正地“游”進了京城。
1、原本主料是鯉魚,鯉魚這個東西,其實是土腥味比較重的淡水魚類,雖然有著“鯉魚跳龍門”的良好寓意,但即使是把鯉魚菜作為當家頭牌之一的豫菜系,做出的“鯉魚焙面”和“紅燒黃河大鯉魚”之類,也很少有店家能把這個土腥味處理到涓滴不剩的。
(鯉魚焙面),各位去開封的話一定要嘗試下:
當然,話說回來,就好比很多人吃羊肉“非膻不食”,有些人吃大腸發現沒有了熟悉的臭味就開口對店主罵娘一樣,對于這種食材本身的特色也有其簇擁者,所以,土腥味這個屬于原材料的硬傷,也是特色。當然,根據鯉魚生活水質的不同,土腥味也會不同,在漓江凈水中的鯉魚,大抵是要比黃河鯉魚好那么一點的。
2、生茶油烹炸。這是一道很好的程序,也是啤酒魚美味的關鍵,茶油本身帶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能升華被油炸的食材本身的味道,但是話說回來了,茶油一直是一種比較昂貴的食用油,那么用來去參加廚藝比賽的菜品用茶油來炸一炸,無可厚非肯定還是能做到的,而陽朔的那些小店呢?肯定不會拿茶油去炸,因為成本太高了,而且以前我也說過,炸魚的油只能繼續用來炸魚,而且次數不能超過3次,因為美味度下降非???。
看看廣西茶油的價格:
3、桂林產的上等啤酒。那么這個啤酒,目前來說應該是指的漓泉啤酒。樓主曾經講過,游歷各地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品嘗各地的特色啤酒,比如千島湖的千島湖啤酒、大理的風花雪月、西安的漢斯等等,而在桂林自然就是漓泉了。
當然,中國大陸的這些“特色啤酒”,都是屬于工業拉格范疇,味道其實大同小異,至于這種打卡行為,更多的只是一種入鄉隨俗的情懷了,雖然我比較反對所謂的“啤酒鄙視鏈”,但是我也不否認這些工業拉格在啤酒領域中,品質確實一般,至少對烹飪美食來說,拿來做菜的效果是不行的,頂多有一點點去腥解膩的功效,至于風味提升?那一定是想太多了。
拿啤酒入菜的話,最低限度也得用個福佳白嘛:
楓の私房 篇107:分享下我做啤酒菜肴的經驗心得 - 秘制福佳白陳皮茶香啤酒鴨
小編注:想獲得更多專屬福利嗎?金幣加成、尊享眾測、專屬勛章、達人福利任務你想要嗎?如果想要,趕緊來申請認證站內生活家!猛擊此鏈接樓主今天這道菜譜呢,是在普通啤酒鴨的基礎上做了改良和加強,工序比較復雜,用料比較精良,成品味道自然也好的多。另外就是分享下在用料上的經驗,糾正下關于啤酒鴨一個比較大的誤區。
silencesky
|
贊65
評論133
收藏523
查看詳情
4、這道菜2002年獲獎,那么出現年份應該不長,所以歷史底蘊更無從談起。
而在陽朔西街和附近這塊不大的地方,大概開了有100家以上的以啤酒魚為主打的餐廳,其中大部分是幾個品牌的連鎖店,比如大師傅金獎啤酒魚、謝大姐啤酒魚、謝三姐啤酒魚、劉姐啤酒魚等等。一步一家店的盛況總會讓我想起被老孫家占據的西安街。
好吧,我想說的是,大家不要對這道菜有多大的期望,即使是在陽朔相對味道最好的店,也不會比隨便一家烤魚店做的更出色(指的是發源于重慶的“一烤二燉”的做法)。
那我們這個環節就以其中位置比較好的一家店(就在西街入口廣場上)來看看啤酒魚到底如何。
菜單倒是做的挺有感覺的,上面標明了用到的各種調料和可選的魚的種類,很有種手繪的INS風格,不同的魚價格自然也不同,這里需要講的是,其實鯉魚的口感并不算好,而且相對很多刺,吃起來比較麻煩,所以現在基本上所有的陽朔啤酒魚餐廳都默認用劍骨魚或者毛骨魚。
劍骨魚學名斑鳠(Mystus guttatus),鲿科鳠屬的一個物種。個體大,一般常見個體為1-2公斤,個體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達15公斤。
在桂林地區俗稱劍骨魚,此魚刺兒少無鱗,肉質肥嫩,口感極佳,是做漓江啤酒魚的上等魚類。
毛骨魚又叫石崖魚,魚頭大尾巴小,嘴邊也生有3~4根須,身上無鱗片,頭生二角,背黑且肚白,拌有一些小斑點,身長約40~50公分,體重約4~5斤左右,一般生活在漓江水底石洞里面,以石漿、青苔為食,也無刺,僅有脊骨一根,肉味香嫩,只比劍骨魚差一點。
毛骨魚現在在廣西桂林、陽朔等地,是做桂林特色小吃啤酒魚的主要魚類,其肉嫩柔細,刺少味美,是很多到陽朔旅游者的必點主食之一。
這兩種魚形似鯰魚,但又不是鯰魚,算是桂林這邊的特產魚類,然后做啤酒魚的話,以劍骨魚為最佳,毛骨魚其次,鯉魚么還是算了吧。
據說劍骨魚的最大優勢就是,其他魚加熱時間長了會肉質變老,而劍骨魚則能比較長久的保持鮮嫩。
從上面的圖片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劍骨魚還是毛骨魚,雖然形似我們平常吃的鯰魚,但是還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兩者都是“分叉的尾巴”而我們日常吃的鯰魚則是單尾:
而劍骨魚和毛骨魚最大的區別呢?則在于劍骨魚身上有明顯的斑點,而毛骨魚的皮膚上沒有,更近似鯰魚。
所以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啤酒魚餐廳也存在偷換概念的情況,就是用毛骨魚冒充劍骨魚,賣劍骨魚的價錢,甚至用鯰魚冒充毛骨魚,這對消費者的權益無疑是一種損害。
所以點菜之前,如果可以選鮮魚,那么去看看最好。
這家還送了一瓶腐乳,不過不好帶回家如果坐飛機的話。腐乳也是很有名的桂林特產之一了,值得嘗試。
店外人流如織,店內顧客寥寥,即使在位置最好的這家店也是這樣,原因無它,啤酒魚的店鋪實在是太多了。
端上來的醬料和魚,因為魚已經被處理過尤其是魚尾部分被修剪,所以這時候很難判定到底是毛骨魚或鯰魚,在訂單上倒是寫的毛骨魚,所以能提前選活魚的話,還是選下,這是一個坑所在。
配料里面會放一些番茄,是一個特點。
然而這家的做法明顯有所不同,沒有采用傳統的先炸再燉的方式,而是變成了類似“三汁燜鍋”一樣的方式來處理。
先在砂鍋底部撒上醬料和調料,然后把魚放進去,倒啤酒,蓋上蓋子開始燜。
蓋子上還會放個沙漏,走完就算做好了可以打開吃了。
做好的是這樣的,青椒等配料在頂上肯定是沒熟的,番茄也沒達到應盡的義務,可以說這種做法只是看上去好看,實則一無是處,想吃啤酒魚的話,這家劉姐的連鎖店可以都略過了。
因為是團購的套餐,所以還搭配了其他幾道菜,簡單講下吧。
這道竹筍炒臘肉其實還不錯,分量挺足的。
茄盒,賣相一般,味道馬馬虎虎。
涼菜,香菜拌鴨胗,馬馬虎虎一般水平。
類似外婆菜夾荷葉餅,做成貝殼狀的荷葉餅挺可愛,不過菜本身并沒什么可吃的點。
我知道很多人和樓主一樣,有“打卡”的習慣。去一地旅游的話總是會嘗試下當地名聲在外的招牌美食,即使其本身味道很一般,是的,這只是一種習慣,仿佛沒完成這一步驟,就不算去過某地一樣。
而陽朔這些啤酒魚店鋪的最大利潤來源,應該是“宰客”了,對的,雖然不是明著宰客,但是要知道,很多人是完全不懂得用點評團等團購軟件找優惠的,進了館子看菜單也就是單點,而陽朔這些店鋪呢?同樣的菜,單點的價格甚至要比團購的價格貴上2-4倍。
這差價就很恐怖了,而且中招的人肯定不少,樓主有親戚前段時間去陽朔也是中招。我問去吃啥了,當然吃啤酒魚拉,也沒點幾個菜,一頓飯吃了4、500塊。
而上面展示的幾道菜,團購價格只要108元,大家看下菜單內容,雖然和我去的時候部分菜單有變化(貌似內容更多了?)
5-7道菜100塊出頭,里面還包括一條2斤左右的魚,那么即使是在4線小城市,即使味道再不好吃,這個價格也只能給個“厚道”的評價了,更何況是在陽朔西街這種熱門旅游景點呢?
其他的各家店也都是類似的做法,很低的團購價加上相對正常的菜單價:
我感覺店家這種不約而同的做法,是在兼顧口碑的情況下又能賺錢,兼顧哪里的口碑?自然是會上網,會用點評網之類團購的那一塊人群的口碑,這個價格吃到這么多菜,很少有人好意思給差評吧?
網上的口碑帶來更多游客,更多的游客里面有更多的“人傻錢多”會拿起菜單就單點,于是一頓飯商家就能賺個大幾百塊錢。
所以,看到這里,你明白了嗎?如果實在要去體驗下,就找一家來團購吧,雖然我不想說,但其實還真的蠻實惠的。。。。。。
當然,如果對啤酒魚沒興趣,在陽朔要吃飯的話還是建議去椿記燒鵝的分店,品質也有保證,椿記燒鵝前幾天寫過: